中国排球的介绍
《中国排球》是中国排球协会和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全国惟一的、权威性的排球专刊。创刊十多年来,《中国排球》坚持独家、权威、全面的报道风格,专家评说国内外重大赛事,真情细腻地描写明星、宿将的生活,长镜头模式扫描国际排坛的最新动态,广角镜手法捕捉国内排坛的变化,并以精美的图片再现排坛风采,向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展示一幅色彩斑斓的排球风情画,新成立的“球迷俱乐部”更是一块读者参与的排球乐园。
中国排球
排球运动大约是在1905年前后传入中国的。排球运动刚传入我国时,它的最初名字叫“由于2008赛季世界女排各项大赛还未展开,目前女排世界排名仍为2007赛季的年终排名,巴西队以235分排名榜首,意大利和古巴分列二三席,由于没有参加2007年女排世界杯,目前中国女排以142.5分排在第六位。 值得注意的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12支参赛队伍就是按照这个排名蛇形分组的,作为东道主,中国队已经自动获得A组第一个席位,这样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和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就同时进入B组。 具体分组如下(括号内为各队世界排名): A组:中国(东道主)、古巴(第3名)、美国(第4名)、日本(第8名)、波兰(第9名)、委内瑞拉(第29名) B组:巴西(第1名)、意大利(第2名)、俄罗斯(第5名)、塞尔维亚(第7名)、哈萨克斯坦(第16名)、阿尔及利亚(第21名) 队球”。1949年以前,我国和亚洲的排球比赛都采用9人制的比赛,水平很低。 女排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也极为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为了能与国际比赛接轨,更好地与各国人民交往,决定采用6人制排球。在1950年7月在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会议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方法。8月组成第一支男子排球队——中国学生代表队,赴布拉格参加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排球赛。1951年正式成立了国家男女排球队。 1953年我国成立排球协会,1954年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为正式会员国。 排球进入60年代,我国各大行政区已不再局限在模仿学习上,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排球运动有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在60年代在中央领导的系心呵护下,开始向日本女排学习,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也终于在1981年中国女排在东京的第3届世界杯女排比赛中,首次夺得世界冠军时。 10年动乱期间,中国的体育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随后在1976年,国家体委决定重新组建中国国家男女排球队。任命袁伟民为中国女排主教练,戴廷斌为中国男排主教练。随后逐步总结和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和理论战术打法, 尤其是随着中国第一强攻手——郎平的出现使得中国女排开始书写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男排 中国男排在此阶段积极吸取世界排球技、战术精华,也开始在世界排坛展露头角,汪嘉伟还曾获得了“网上飞人”的美誉。1981年3月,在香港举行了世界杯预选赛,在中国男排获得世界杯出线权,随后在同年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再获第5名,中国男排的世界排名从第9升至第5,亚洲从第3升至第1。此时男排所具备的实力已能与世界强队抗衡,达到了我国男排的鼎盛时期。 1979年,组建三年的中国男女排,双双获得了亚洲冠军,结束了日本女排蝉联20年冠军的的历史,并获得了参加1980年奥运会的资格,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愿望。但由于当时抵制这届奥运会而没有参加。 不过在80年代初期,正当世界排球运动迅猛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男子排球运动却出现了滑坡。 首先表现在中国男排的名次下滑,1983年中国男排在亚洲锦标赛上失去了进入奥运会的资格,虽然1984年由于东欧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男排获得了参赛资格,但在6场比赛中,仅胜一场,名列第8名,值得一提的是,第8名是在当时处于高峰的东欧、古巴等强队没有参赛的情况下获得,因此,这一成绩也是要打折扣的。 而随后中国男排也一直在世界排坛没有再展现过辉煌,目前中国男排存在的三大软肋是:技术与基本功脱节,打法简单,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国际大赛经验太少;在关键比赛中,球员心态出问题,丢掉关键分。经过一年多的卧薪尝胆,中国男排再度参加世界排球联赛,提出“两个一”目标:胜一局,赢一场。中国男排面对世锦赛亚军波兰队时,以2:3落败,拿下两局。23日,在与世界排位比自己高出7位的阿根廷队的比赛中,仅用66分钟就以3:0获得胜利,实现了“两个一”目标。 男沙排 至于中国沙排的不足,与欧美强队相比,中国沙排开展时间比较短,还没能很好地摆脱室内排球的痕迹,因此尽快增强球员的沙排意识是当务之急。 金山站比赛作为2008年世界沙排巡回赛的重要的积分赛,世界各队都十分重视,有33个国家的63支男队,25个国家的56支女队参加角逐,数量创下历届之最,水平也为历届最高。男队中去年世界排名前10位的队伍有9支参战,包括一支更换了搭档的队伍。女子比赛也有不少世界名将参加,如巴西的蕾拉/安娜、蕾娜塔/塔立塔以及悉尼奥运会冠军库克和新搭档巴内特等。 去年的比赛中,中国男队的“高高组合”徐林胤/吴鹏根取得了第9名的好成绩。这次,“高高组合”连上4个台阶,取得了第5名的最好成绩,仅次于去年波兰公开赛上的第3名。成绩能说明一切,与实力稍强的德国组合里克曼/厄巴
排球是怎么诞生的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一位叫威廉斯·盖·摩尔根的体育工作人员,想把当时已广为流行的网球搬到室内,在篮球场上用手来打。但室内篮球场面积较小,网球容易出界,于是他作了某些改进:一是把网球允许球落地后再回击的规则改为不许落地;二是把网球的体积扩大,用篮球胆充气来打。第二年,有位博士将此球命名为“华利波”,意为“空中飞球”。排球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是1905,一说是1913年。将“华利波”改称“排球”是在1925年3月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上,主要取其分排站立之意。在1964年东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排球比赛。
排球运动自1895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排球从开始仅仅是少数人的一种游戏、娱乐的手段,发展到今天已成为遍及世界五大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排球是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名叫威廉·摩根的体育干事发明的。当时,网球、篮球很盛行。摩根先生认为篮球运动太激烈,而网球运动量又太小,他想寻求一种运动量适中,又富于趣味性,男女老少都能参加的室内娱乐性项目,因而发明了排球游戏。
这种游戏开始时,他将网球网挂在篮球场上,用篮球隔网像打网球一样打来打去进行游戏。但因篮球太大、太重,不能按预想的方式进行游戏,便改试用篮球胆。而篮球胆又太轻,在空中飘忽不定。玩起来不方便,难于控制。于是,该市的“司堡尔丁体育用品公司”试做出了圆周为25—27寸(约255—346克)规格的球。经过试用效果很好,就决定采用这种球。现在国际标准用球虽历经百年,进行了千百次的改进,但球的规格和第一代的球几乎差不多。
这个新的运动项目最初起名叫mintonette(小网子),1896年由春田市霍尔斯特德教授建议取名为Volleyball(空中连续击球之意)。这个名字沿用至今。Volleyball在我国最早译为“队球”,后改“排球”。
排球这个新的运动项目,于1896年春田市春田青年会干事培养学院青年会召开青年会体育干事会时,该校学生以示范表演的形式与观众正式公开见面,就博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同年,在春田市举行了第一次排球公开赛。这是世界上第一场排球比赛。当时比赛采用五人对五人。从那以后这个新的运动项目在各学校迅速开展普及开来。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军队的兴趣,并把排球列入军事体育项目,广泛在军队中开展,在空军中一度达到狂热的程度。
【排球规则的起源和传播】
第一个排球规则是美国人卡麦隆先生通过斯波尔丁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它规定采用“轮转制”、“每局15分”,1918年又作出了上场人数为6人的规定。从此,欧美开始流行6人排球。
春田学院是排球的发源队,该院的青的会是最早传播排球运动的组织。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传教士、春田学院毕业的学生,以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队,都成为排球运动的初期传播者。排球1900年第一次传入加拿大。同年传入亚洲的印度。1919——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美国军队将排球带到欧洲。至于排球是于何时何地由何人介绍到中国的,已无法考证。但现有的历史资料证明,早在1905年在中国的南方广州、香港等地就已开展了排球活动。在排球运动传入我国的初期,除一些教会学校开展并传播外,基督教青年会在推广和传播这个项目上,也引起了相当的作用。
排球运动,1900年传入亚洲,在开展的初期上场人数不是6人而是16人。据菲律宾排球介绍人、美籍F·S勃朗先生说:“当时美国有体育馆,较适合于6人排排球。亚洲人多,又多在室外进行,要考虑多数人能参加排球运动。”因此F·S勃朗先生和F·H勃朗先生向菲律宾和日本介绍的都是16人制排球。故在1913年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采用16人制。1919年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12人制,1927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演变为9人制,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6人制排球规则与比赛方法,1951年正式采用6人制。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步地开展起来。
排球比赛诞生于哪一年哪个国家,哪一年传入我国
1895排球比赛诞生于美国。第二年即有比赛。1905年传入中国。
排球,排球(volleyball)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这项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 初期,排球被称为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1896年,霍尔斯泰德教授根据比赛特点,提议改为Volleyball(空中击球),即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当时的正式用球圆周为25~27英寸(约63.5~68.8厘米),重量为9~12盎司(约255~346克)。现代国际比赛用球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很大改变,但球的规格还和以前差不多。
体育历史学家一致公认排球是1905年传入我国的。1913年2 月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东远会上,东道主临时决定增设排球比赛,但报名者只有东道主一家。为了完成计划,执意邀请中国队参加。中国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田径和足球队员中挑选出队员组成排球队。在听取了东道主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之后就上场比赛。第一届远东会后,参加比赛归来的广东选手就在广州加以推广。
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最惊艳替补是谁?为什么
您好! 说实话里约奥运会12金钗个个出彩,郎平教练正在模糊首发和替补的概念,谁状态好,谁上,谁在这场比赛中谁有优势谁上,比如四分之一决赛(个人超爱)对巴西,第一局输了,换下惠若琪,刘晓彤成了超级替补,大力跳法和强攻,帮助中国队渡过难关;半决赛,接应中途用了龚翔宇彻底爆发,接应打得顺风顺水,报了第一场输给荷兰的仇;最后一场,惠若琪爆发,全队完美收官,所以您要说谁最惊艳,我觉得在郎平教练的调度下,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是最惊艳的替补!
八一队女排12号的基本信息表
姓名:袁心玥 Yuan Xinyue (中国)
籍贯:重庆 性别:女
生日:1996.12.21 身高:1.99米
体重:77公斤 项目:排球
扣球高度:3.17米
拦网高度:3.11米
场上位置:副攻
俱乐部队:八一
身高1米99的袁心玥目前是中国女子排坛的第一高度,袁心玥在2013年收获颇丰,不仅和队友合作获得2013年国际排联U18女排世锦赛的冠军,个人还荣膺最有价值球员奖并入选了最佳阵容。
袁心玥的潜质被郎平挖掘,随机在年底入选了中国女排第三期集训名单。2013-2014赛季中国女排联赛,身兼恒大俱乐部主教练的郎平又将袁心玥转会到恒大,袁心玥首次参加成年组全国联赛表现可圈可点,最终帮助恒大女排挺进四强获得第四名。
2014年中国女排新一届大名单公布,袁心玥榜上有名,主教练郎平表示选拔队员不仅要完成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任务,同时也要着眼于2020年奥运会,所以要加大年轻选手的培养。经过一个多月的封闭训练,原本并未报名参加瑞士精英赛的袁心玥在出征前顶替有伤在身的老将徐云丽搭上上末班车。
201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队以分站赛第二的成绩入围在东京举行的总决赛。为了锻炼板凳深度,主教练郎平让朱婷、惠若琪、魏秋月和徐云丽四名主力留守国内,带领二线阵容出战总决赛。尽管年轻的中国队在总决赛上取得2胜3负第五名的战绩,但袁心玥的抢眼表现得到球迷的肯定和赞扬,她的发球和拦网多次在关键时刻为中国队扭转战局,被日本媒体称为未来的巨星。
2014年女排世锦赛,首次参加世界三大赛的袁心玥敢打敢拼,尤其是在老将徐云丽受伤缺阵的情况下,袁心玥在半决赛中国3-1击败东道主意大利的比赛中发挥不俗,全场斩获16分,为中国队晋级决赛做出了贡献。决赛中尽管中国队1-3不敌美国队屈居亚军,但17岁的袁心玥依旧稳定发挥了自己的技战术。
2014年度最佳新人奖.
天外的解释
天外的解释(1).天之外。极言 高远 。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 望舒 《示长女》诗:“ 然后 ,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绝人区;感验 明显 ,则事出天外。” 词语分解 天的解释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天空 。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 深渊 ,喻差别大)。 天马行空 (喻气势豪放,不受 拘束 )。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天气。天冷。 季节,时节:冬天。 日,一 外的解释 外 à 与“内”、“里” 相对 :外边。外因。里应(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 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
天外的词语
天津外国语大学(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前身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人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常简称为天外,自称天外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是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开放型的高等院校,是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八所高等外语院校之一。 1921年,学校前身之一的天津工商大学在马场道建校,之后先后更名为津沽大学、河北大学等。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学校主体前身——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成立。1974年,由原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原天津外国语学校、原天津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原河北大学外语和中文专业的学术力量和教师等重组为天津外国语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英语和日语专业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学校现有马场道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1040.06 亩。马场道校区地处市中心,校内建筑多为西欧古典风格,造型高雅,校园环境整洁幽静,是天津十景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滨海校区坐落在滨海新区大港高教生态园区内,湖光映翠,景色秀丽。学校现有14个教学单位:研究生部、英语学院、日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西语学院)、亚非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涉外法政学院、汉文化传播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应用外语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学院;设有31个本科专业: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朝鲜语(韩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对外汉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国际政治、教育技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翻译、广告学、传播学、旅游管理、动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学校现有天津市重点学科3个,其中重中之重学科1个;天津市品牌专业9个;建有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语言符号应用与传播研究中心”及“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等十余个研究机构。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此外,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同时还拥有招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外国留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学校主办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类重要学术期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世界文化》杂志以及外语音像出版社,拥有广泛而固定的读者群,为传播世界各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学校秉承“中外求索,德业竞进”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研究生近千人,生源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学校专任教师中有将近50%的教师拥有海外留学经历,部分专业达到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22.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53.8%,硕士生导师占19%,常年聘请外国专家、教师百余名。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电化教学仪器设备,现有1个市级实验室、48个基础实验室,14个专业实验室,36个语言实验室,71个多媒体教室,4套国际标准的同声传译报告厅,11个语种25套国际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以及覆盖两个校区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学校还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图书馆藏书百万册,中外文报刊、杂志近千种,中外文数据库数十个,其中“英语资源检索中心”含有的数据库成为全国英语学科教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共享资源。学校体育设施完善,拥有标准运动场、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等体育设施及万余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 学校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文化交流,先后与世界18个国家的70余所大学和多个教育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韩国顺天乡大学、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和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分别建有孔子学院,并承接了在天津建立韩国世宗学堂、歌德语言中心,ESEC等教育培训项目。学校不断探索“3+1”、“2+2”、“4+1”等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每年派出大量中国学生到国外学习,并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长、短期的中文和中华文化学习。 多年来,学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教学教改成果和国际化办学特色,服务国家及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重大活动,荣获“中国翻译事业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以外语服务为特色的“天外”志愿者已经成为知名品牌。经过几代天外人的奋力拼搏,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突出,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型高等院校,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外语、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基地,并逐步树立起了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天外”品牌。 学校抓住天津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奋斗目标,坚持“以特色发展带动内涵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的战略方针,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着力建设以国际化办学为主要标志的特色大学,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