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有下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2000年版[DVDRip]
http://lib.verycd.com/2004/11/26/0000027827.html
主 办:台湾表演工作坊
编剧:赖声川带领的集体即兴制作
导 演:赖声川
演 出:金士杰 倪敏然
赵自强 李建常
舞台设计:赖声川
服装设计:铃鹿玉铃
铃鹿玉静
技术总监:刘培能
音乐:洪瑞琦
音效设计:黄定城
自从1985年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后,以相声形式创作一个完整的剧,似乎成为【表演工作坊】的某种招牌。事实上在赖声川第一次尝试以相声形式来创作舞台剧时,从导演到演员,没有任何人有把握,那样一种在当年已完全式微的表演形式是否能寻回它的舞台,也因此《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当时创作群的心中,也仅是一项实验。很意外的《那》剧得到广大的回响,不仅是创下当年舞台剧连续演出场次的纪录,更为此一被遗忘的表演形式拾回第二春。
在中国诸多的表演形式中,喜剧的形态并不多,京剧中的丑角也只是点缀而已。“相声”以其独特的说学逗唱针砭时事,为市井小民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传统的相声段子大约都在15-20分钟左右,而段子与段子间皆无关联。这与【表演工作坊】的相声剧有着一个极基本的差异,因为在表坊的相声系列中,每一部戏都有其完整的主题,也因此段子与段子间必须顾及剧情的开展。像《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探讨的是传统艺术的没落,《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则是尝试解读解严后的两岸关系。这样一种要兼顾剧情发展,又要能褒贬时事的相声作品,对创作者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早在三年前表坊即提出千禧夜演出相声剧的构想,但大家对千禧夜究竟是99年底抑或是2000年底众说纷纭,最后在格林威治天文台佐证下,终于断定真正的千禧夜应该是2000年底。面对一个新的世纪,创作者自然有许多感触,赖声川认为在展望前景之际,我们似乎仍应看看这百年来究竟有什么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于是这部以千年茶园为背景的相声剧于焉展开。
熟悉表坊相声系列的朋友,对于“华都西餐厅”也必然不陌生,而此次《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的场景则是设在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茶园中,戏的一开始是公元1900年的北京,在经历了八国联军后茶园在一片惨淡中开锣,两位落魄的相声演员正要开讲,其中的一位因遭闪电袭击而生起某种预知的能力,同时亦会突然陷入重复语言的鹦鹉状态,此时遇到一位好说相声的末代皇族贝勒爷,三人展开了一段十九世纪的对谈。
下半场是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台北,“千年茶园”的戏台被搬到台北,两位相声演员正为晚上的演出在忙碌,其中一位却在记录他的梦,他的梦恰与上半场呼应:这一夜茶园来了一位正在为竞选做准备的民意代表,于是三人又展开了一段二十世纪末的相声对谈。千年茶园不论在北京抑是在台北,两位相声演员似乎总会遇到他们表演上的克星,而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末的小市民,似乎也老是遇到令他们啼笑皆非的窘景。今天是百年前的预言也好,百年前是今天的梦境也好,二十世纪末我们仅以《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献给这块土地上往前跨步的所有人。
德云社-北京相声大会
http://lib.verycd.com/2005/12/31/0000082452.html
赖声川 相声会存在 但是会变形
台湾戏剧界领军人物,台湾相声复兴的关键人物。主要作品有《暗恋桃花源》《这一夜,我们说相声》等。
在台湾相声已经活了,连小学教科书里都有《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小时候家在台北,经常去西门町吃一种家常面,不知哪一个省,哪一个口味,后来隔了很久再去吃,竟然找不到了。从此世界上再也吃不到那一碗面——六十年代很多人是听相声长大的,那后来台湾也听不到相声了,我们是要可惜还是要保护?所以才想到要做一个相声剧,但是没想到就把它救活了。
我认为相声会一直存在,但是它会变形,这一点我和李立群观点不一样。我觉得它的精神已经转到其他形式,就比如在台湾《康熙来了》,那主持人根本是在说相声:来我们今天欢迎——哪一位呢?——哎,就是……很多主持人,都是受过相声的影响。张飞、胡瓜、张小燕,现在吴宗宪,包括倪敏然,倪敏然之所以后来说相声能说那么好,都是做主持人的时候锻炼出来的。我们中国人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喜剧,我们这个民族真是太苦了,连笑都没有机会,唯一的,就是相声了。
现在相声在台湾,已经转到由政治家接手,你在台湾看节目,那些政论节目,都是在说相声,单口啊、对口啊、甚至群口,哈哈,我们怎么说得过他们。
[create_time]2006-12-22 22:21:13[/create_time]2007-01-08 22:05:5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小虎的虎煞[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6066f6.6z7dHd3hHJMom9aUvK9eZw.jpg?time=2822&tieba_portrait_time=2822[avatar]TA获得超过4.5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82[view_count]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剧情简介
藉由西餐厅秀场主持人,以相声形式从民国八十年代事事讲求速成的台北,民国五十年代初的电视文化,向上回溯到重庆抗战、五四时代,最后终结在八十年代北平的构造安排,以「相声」这一个正消逝中的传说表演艺术形式来反映现代社会中许多事物的消逝。【表演工作坊】的舞台剧多年来以旺盛的原创力及精练的演出,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故事。从台湾巡回到世界,到处获得观众热烈的响应,被国际媒体誉为「全世界最精彩之中国语言剧场」。【表演工作坊】的剧场魅力原仅限于每一场演出当场的气氛,而此『剧场经典系列』的现场录像捕捉了短暂的片刻成为永恒的记忆。
[create_time]2016-05-18 04:36:39[/create_time]2016-06-01 20:05:3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苹果Nd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6e374ae.3wiTduEYFMuF4OvkFRlP5g.jpg?time=3666&tieba_portrait_time=3666[avatar]超过7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4[view_count]《哪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等作品是哪位舞台导演的作品?那位导演和作品怎么样?
都是赖声川的导演作品
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赖声川29岁开始剧场创作,被裕为“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使濒于灭绝的台湾相声起死回生,《暗恋桃花源》成为经典舞台剧,二十多年来为喜爱戏剧的人们所称颂。赖声川至今编导舞台剧20多部(包括轰动亚洲的七个半小时史诗《如梦之梦》)、电影2部(包括享誉国际的《暗恋桃花源》)、电视作品300集(包括家喻户晓的《我们一家都是人》),另有剧场导演作品22部(包括莫扎特歌剧3部)等。出版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是国内第一本将创意规则化、步骤化的实用工具书。
赖声川是华文世界最著名的剧场工作者之一,被《亚洲周刊》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称“现今中文最顶尖的剧作家”。2007年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日本NHK电视台称他为“台湾剧场最灿烂的一颗星”。美国橘郡记事报称他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创造者……世界上很少剧场艺术家有赖声川如此广远的成就”。远东经济评论曾称其作品为“中国语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美国新闻周刊说其作品“是最新的印证,台湾正创造著亚洲最大胆的中国艺术”。新加坡联合早报说其作品“为世界华语剧场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悲喜剧经验”。
《暗恋桃花源》被纽约时报评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宝岛一村》被北京新京报评为“这个时代话剧舞台上的巅峰之作”。《如梦之梦》,因独特的环绕剧场、精巧而复杂的故事架构,被中国日报(China Daily)评为“华人戏剧的重大里程碑”。丹麦消息报评“《如梦之梦》是一出杰作,西方世界正等待着它…是一个全球性的艺术作品”。美国剧评人Jonathan Kalb称赖声川“能跨越美国与中国剧场之间之间长期无法理解的障碍,成为重要的沟通媒介”[6]。。
赖声川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举,在于他能够创造出“精致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稀有结合,能够创造出新而有深度、厚度及高度的剧场文化,进而创造新市场、新观众以及新文化创意产业。中国作家余秋雨认为,赖声川和他领导的剧团表演工作坊“总能弹拨到无数观众的心弦”[来源请求]。2006年,赖出版多年创作的创意奥秘《赖声川的创意学》一书。2011年,赖展开《赖声川的戏剧学》戏剧研习大师班巡回讲学,将三十年的编剧、导演、即兴创作心得与经验和戏剧工作者分享。
[create_time]2013-07-08 19:47:43[/create_time]2013-07-10 19:45:3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alue_good]百度网友b382f70f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86ec442.WzsGEdDNZKF4VHnlUYVtOQ.jpg?time=2851&tieba_portrait_time=2851[avatar]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1[view_count]
宝岛一村的主创介绍
被《亚洲周刊》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赖声川是中文世界最著名的剧场工作者之一。从1984以来,以强烈的创意吸引观众涌入剧场,带给台湾剧场新生命,从此持续为中国语文剧场开拓新的领域与境界。在余秋雨的观点中,赖声川和他领导的“表演工作坊”“总能弹拨到无数观众的心弦”。2007年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的赖声川被日本NHK电视台称为“台湾剧场最灿烂的一颗星”;美国橘郡纪事报称他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创造者……世界上很少剧场艺术家有赖声川如此广远的成就。” 远东经济评论曾称他的作品为“中国语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 美国新闻周刊说他的作品“是最新的印证,台湾正创造着亚洲最大胆的中国艺术”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赖声川的戏“为世界华语剧场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悲喜剧经验。”赖声川的创举在于他创造出新而有深度、厚度及高度的作品,进而创造新市场,新观众,以及新文化创意产业。他近三十部原创舞台剧包括台湾现代剧场开拓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以及被纽约时报评为“应该是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的《暗恋桃花源》,多部曾做国际巡回,获得广大回响,创造出“精致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稀有结合,包括《回头是彼岸》、《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红色的天空》、《我和我和他和他》、《十三角关系》、《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如影随行》、《宝岛一村》等。他的八小时剧场史诗《如梦之梦》被誉为现代中文剧场的经典作品。他的纯导演作品,如《落脚声——古厝中的贝克特》、《一夫二主》、《等待狗头》,以及莫札特歌剧《唐-乔望尼》、《女人皆如此》、《费加洛的婚礼》也独具一格,深获好评。
[create_time]2016-05-12 18:18:45[/create_time]2016-05-27 13:33:4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萌小殇9300[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57b4ed9.VigDLERrdSqn9SvoBWfcTA.jpg?time=3665&tieba_portrait_time=3665[avatar]超过6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8[view_count]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作者简介
赖声川男,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籍贯江西会昌,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1984年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
[create_time]2016-05-18 04:58:11[/create_time]2016-06-01 20:27:2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脱振中369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920f5.3JKMZ-zTO0cARIsJ12s-Tw.jpg?time=7330&tieba_portrait_time=7330[avatar]TA获得超过12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view_count]舞台剧《宝岛一村》《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导演是
赖声川舞台剧《宝岛一村》《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的导演是赖声川。赖声川(Stan Lai),1954年10月25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江西会昌,客家人[1] 。中国台湾舞台剧、电视、电影导演,毕业于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1983年,获戏剧博士学位,回台湾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1984年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1992年,拍摄电影《暗恋桃花源》,获东京影展银樱奖、柏林影展卡里加里奖、金马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1999年,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获选为联合报选出之“台湾文学经典作品”;2003年,舞台剧《如梦之梦》荣获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整体演出等三项奖项。
[create_time]2018-01-07 20:50:11[/create_time]2018-01-22 20:46: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无若山花草人330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db4c2ac.KrX4wVL_dji_954H8U5C0A.jpg?time=6563&tieba_portrait_time=6563[avatar]超过6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20[view_count]
赖声川的主要作品
时间名称原著演出单位1988《落脚声 古厝中的贝克特》贝克特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1990《海鸥》契诃夫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1991《面试》范意大利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1995《一夫二主》高多尼表演工作坊1996《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库许纳表演工作坊1998《灵戏》郭宝昆新加坡实践话剧团2001《乱民全讲》赖声川和丁乃竺表演工作坊剧场舞台设计1. 《摘星》(兰陵剧坊演出、1984)2. 《先生,开个门!》(“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3. 《绝不付帐!》(“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4. 《十三角关系》(“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5. 《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之李尔王》(“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2000) 1. 《暗恋桃花源》(1992)2. 《飞侠阿达》(1994) 时间名称出版社/出版期刊类型1986《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台北:皇冠图书1986《暗恋桃花源》台北:皇冠图书1987《圆环物语》台北:皇冠图书1987《今之昔》(品特二出剧本之翻译)台北:皇冠图书1988《西游记》台北:皇冠图书1989《回头是彼岸》台北:皇冠图书1997The Peach Blossom Land. 英文版Oxford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Trans. Martha Cheu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论文1999《赖声川:剧场》四册台北:元尊图书1999《僧侣与哲学家》(翻译)台北:先觉图书1983Mysticism and Noh in O’NeillTheater Journal. Vol. 35, No. 1论文1984Pieces of Thought, Fragments of Myth: The Orient inStrindberg’s Dream Plays Chung-Wai Literary. Vol. 13, No. 6论文1989The Noh Plays of Samuel Beckett《艺术评论》, Vol. 1论文1994Specifying the UniversalThe Drama ReviewVol. 38, No. 2论文2014《僧侣与哲学家》(简体修订版)果麦文化图书1988贝克特:《戏》 中文翻译1988贝克特:《无言剧二》 中文翻译1988贝克特:《来去》 中文翻译1988贝克特:《俄亥俄即兴》 中文翻译1988贝克特:《落脚声》 中文翻译1988贝克特:《什么哪里》 中文翻译1990契诃夫:《海鸥》 中文翻译1991范 意大利《面试》 中文翻译1992艾克鹏:《厨房闹剧》 中文翻译1995高多尼:《一夫二主》 中文翻译1995达利欧 弗:《意外死亡(非常意外!)》 中文翻译1996库许纳:《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 中文翻译1998达利欧 弗:《绝不付帐!》 中文翻译1999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 马修·理查德:《僧侣与哲学家》 中文翻译1985《那一夜,我们说相声》飞碟有声出版品1989《这一夜,谁来说相声?》飞碟有声出版品1991《台湾怪谭》飞碟有声出版品1993《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新版、飞碟有声出版品1997《又一夜,他们说相声》丰华有声出版品1994《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群声) 影像出版品1994《台湾怪谭》飞碟影像出版品1994《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新版、飞碟影像出版品1994《回头是彼岸》(群声) 影像出版品1995《红色的天空》(群声) 影像出版品1996《一夫二主》(群声) 影像出版品1998《又一夜,他们说相声》(群声) 影像出版品1999《我和我和他和他》(群声) 影像出版品2000《暗恋桃花源》(群声) 影像出版品
[create_time]2016-05-10 23:05:03[/create_time]2016-05-25 18:52:5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帝林0t傒辩[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1452ed3.rsER7Xz3LnoV1hGPsxiz_A.jpg?time=3672&tieba_portrait_time=3672[avatar]TA获得超过148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93[view_count]赖声川作品特点
怪诞,就是正面与反面,崇高与世俗的结合.
作品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
这个由5个相声段子所组成的“相声剧场”,借由正在消失中的艺术形式来 赖声川 4
反映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事物与观念的消逝。
《暗恋桃花源》1986
前后三度上演的《暗恋桃花源》。排练悲剧《暗恋》和排练喜剧《桃花源》的两个不同剧团,阴错阳差地必须轮流使用一个舞台。最后,两团甚至象合唱团二重唱似地公用舞台演出。
《红色的天空》1994
“表演工作坊”十周年纪念演出。赖声川透过演员还年轻的身体,诠释人老年、老化、以及生命末端的种种情境。
《如梦之梦》2000
《如梦之梦》从一个医生的故事,连结到一个病人的故事,在连到一个上海老女人、一个法国伯爵的故事,然后又回到病人的故事,最后再度成为医生的故事。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2000
2000年12月29日首演于台北“国家戏剧院”,由“表演工作坊”演出。全剧用19世纪最后一天的北京对应100之后,千禧年岁末的台北,用清朝的百姓苦对应台湾当今的社会问题,表达出作者在世纪更迭的时刻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审视与反思。
《乱民全讲》2001
《乱民全讲》分成许多小故事 小故事又分为几个小段, 每个不相关的小段是穿插著演的。 关于身份认同, 民主选举, 旅游的意义,那些故事是有可能发生的,甚至当我笑到一半, 赫然发觉滑稽的闹剧愚蠢的人活托托就是我自己阿~~~
《这一夜,WOMAN说相声》2005
05年1月14日于台北城市舞台首演,由“表演工作坊”演出。由练口才、旅程、恋爱病等九个段子组成,故事背景是一个虚构的瘦身美容品牌TOTAL WOMAN的酬宾晚会现场。整部剧通过两个女主持人安迪和贝尼,以及女嘉宾芳妮之口表达出赖声川对女性心理的种种幽默看法。
《宝岛一村》 2008
这出结合了表演艺术与影视界双大师的精采好戏,将呈现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为发展《宝岛一村》,赖声川导演已广泛蒐集了许多故事与相关研究,将以笑泪交替和辛酸诙谐,回顾这群五十年代台湾移民的生命历程;并透过剧场,试图建立眷村口传历史的基础。
编辑本段剧场(导演、剧本非自创)
话剧
1. 《落脚声?古厝中的贝克特》(剧作家贝克特;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 赖声川 5
演出、1988) 2. 《海鸥》(剧作家契诃夫;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演出、1990) 3. 《面试》(剧作家范?意大利;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演出、1991) 4. 《一夫二主》(剧作家高多尼;“表演工作坊”演出,1995) 5. 《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剧作家库许纳;“表演工作坊”演出,1996) 6. 《灵戏》(剧作家郭宝昆;新加坡实践话剧团演出,1998) 7.《乱民全讲》(赖声川和丁乃竺编剧,导演: 赖声川 / 丁乃筝,“表演工作坊”演出,2001)
剧场(舞台设计)
1. 《摘星》(兰陵剧坊演出、1984) 2. 《先生,开个门!》(“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1998) 3. 《绝不付帐!》(“表演工作坊”演出,1998) 4. 《十三角关系》(“表演工作坊”演出,1999) 5. 《菩萨之三十七种修行之李尔王》(“表演工作坊”演出於香港,2000)
电影(编剧与导演)、电视(编剧与导演)
1. 《暗恋桃花源》(1992) 2. 《飞侠阿达》(1994) 3. 《我们一家都是人》(1995-97, 共244集)
出版
1.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台北:皇冠,1986。 2. 《暗恋桃花源》。台北:皇冠,1986。 3. 《圆环物语》。台北:皇冠,1987。 4. 《今之昔》(品特二出剧本之翻译)。台北:皇冠,1987。 4. 《西游记》。台北:皇冠,1988。 5. 《回头是彼岸》。台北:皇冠,1989。 6. The Peach Blossom Land. 英文版,收於Oxford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 y Chinese Drama. Trans. Martha Cheu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7. 《赖声川:剧场》四册。台北:元尊,1999。 8. 《僧侣与哲学家》(翻译)。台北:先觉,1999。 9. “Mysticism and Noh in O’Neill.” Theater Journal. Vol. 35, No. 1(March 1983). 10. “Pieces of Thought, Fragments of Myth: The Orient in Strindberg’s Dream Plays.” Chung-Wai Literary. Vol. 13, No. 6 (Nov. 1984). 11. “The Noh Plays of Samuel Beckett.” 《艺术评论》, Vol. 1, Nov. 19 89, Taipei. 12. “Specifying the Universal.” The Drama Review. Vol. 38, No. 2, T142 (Summer 1994).
其他为演出之中文翻译
1. 贝克特:《戏》(1988) 2. 贝克特:《无言剧二》(1988) 3. 贝克特:《来去》(1988) 4. 贝克特:《俄亥俄即兴》(1988) 5. 贝克特:《落脚声》(1988) 6. 贝克特:《什么哪里》(1988) 7. 契诃夫:《海鸥》(1990) 8. 范?意大利:《面试》(1991) 9. 艾克鹏:《厨房闹剧》(1992) 10. 高多尼:《一夫二主》(1995) 11. 达利欧?弗:《意外死亡(非常意外!)》 12. 库许纳:《新世纪,天使隐藏人间》(1996) 13. 达利欧?弗:《绝不付帐!》(1998)
有声出版品
1.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飞碟,1985) 2. 《这一夜,谁来说相声?》(飞碟,1989) 3. 《台湾怪谭》(飞碟,1991) 4.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新版、飞碟,1993) 5. 《又一夜,他们说相声》(丰华,1997)
影像出版品
1. 《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群声,1994) 2. 《台湾怪谭》(飞碟,1994) 3.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新版、飞碟,1994) 4. 《回头是彼岸》(群声,1994) 5. 《红色的天空》(群声,1995) 6. 《一夫二主》(群声,1996) 7. 《又一夜,他们说相声》(群声,1998) 8. 《我和我和他和他》(群声,1999) 9. 《暗恋桃花源》(群声,2000)
[create_time]2015-12-21 20:31:59[/create_time]2016-01-05 20:28:4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折断天使翅膀0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ca4e83.cwxHnSRQUkjPqt8E2PqL1g.jpg?time=3084&tieba_portrait_time=3084[avatar]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759[view_count]
找一首女声国语歌曲有歌词
炼凝香
词曲:毛慧
演唱:香香
爱 若香 似香 香非彼香
淬炼一念思量
恨 暗香 残香 香去留香
解不开一念痴狂
执念若擦上幻灭的妆
重复着凄美的绝望
嗅觉若迷恋刻骨的伤
挥扬着凝固的芬芳
炼出凝香 只为逝去而珍藏
还是迷惘 香凝结人却无常
用无言的目光 话无心的荒唐
梦里寻你诉当时的衷肠
炼出凝香 只为逝去而珍藏
还是迷惘 香凝结人却无常
用无言的目光 话无心的荒唐
梦里寻你诉当时的衷肠
爱 若香 似香 香非彼香
淬炼一念思量
恨 暗香 残香 香去留香
解不开一念痴狂
执念若擦上幻灭的妆
重复着凄美的绝望
嗅觉若迷恋刻骨的伤
挥扬着凝固的芬芳
炼出凝香 只为逝去而珍藏
还是迷惘 香凝结人却无常
用无言的目光 话无心的荒唐
梦里寻你诉当时的衷肠
炼出凝香 只为逝去而珍藏
还是迷惘 香凝结人却无常
用无言的目光 话无心的荒唐
梦里寻你诉当时的衷肠
[create_time]2016-07-02 20:45:54[/create_time]2014-02-17 22:26:0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10[alue_good]落寞Desolate[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8dbe190.YtDcKFcFAJUm-OGwOR_7BQ.jpg?time=3092&tieba_portrait_time=3092[avatar]TA获得超过184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55[view_count]
李立群个人资料简介他的妻子是谁叫什么名字?
上海封控期间,李立群经常在抖音分享个人居家琐碎日常,因而备受舆论的关注。公开个人资料简介显示,李立群是中国台湾舞台剧、相声、影视演员。那他妻子是谁?叫什么名字?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立群妻子简介据悉,李立群,1952年出生于台湾新竹,祖籍河南孟州,因《春光灿烂猪八戒》《大秦帝国》《温州一家人》等剧受到关注,早前移居上海。据公开资料,李立群妻子叫林丽钦,他对林丽钦是一见钟情,至今两人结婚已经有35年,并育有三个孩子,为两男一女。目前,两人的感情非常好,羡煞旁人。
[create_time]2022-05-22 18:22:56[/create_time]2022-06-03 16:11:4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潮孤阳0cb[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b78df93.VHdxGqe-KDqhba3ZOMIqsA.jpg?time=12652&tieba_portrait_time=12652[avatar]TA获得超过2万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5096[view_count]
李立群是哪里的人
李立群,1952年5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河南孟州人。台湾省舞台剧演员、相声演员、电影演员。1981年凭借电视剧《你一定要可怜我,我可怜你》获得金钟奖最佳电视演员。1984年,他与赖声川合作成立了一个表演工作室。从1985年起,他先后主演了舞台剧《我们谈相声的那一夜》、《这一夜谁来谈相声》、《暗恋桃花源》和单口喜剧《台湾省怪谭》。1995年,他离开了表演工作室,搬到中国大陆发展。同年凭借电影《阿巴的情人》获得魁北克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98年主演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2000年在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中饰演东海龙王。2008年,他在历史剧《大秦帝国》中扮演魏惠王。同年担任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剧《秦时明月》的艺术总监。2013年凭借主演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获得央视2012年度中国电视剧十大演员、华鼎奖、全国观众最喜爱的电影明星奖、第二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男演员奖。2014年主演赵本山导演的电视剧《老兵》。
[create_time]2022-09-20 17:34:38[/create_time]2022-10-05 17:34: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乾莱信息咨询[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62ac8245037c35cef5dd05b07789a9ca.jpeg[avatar]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账号[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6[view_count]眷村的相关作品及说明
80年代,眷村开始面临改建拆除的情况,使得许多是眷村第二代出生的文艺界人士,抱持着辞乡的心情开始了眷村作品的创作。2005年 外省台湾人协会正式成立,致力于台湾外省人及眷村的文化保存工作。 1975年,联合报副刊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分别刊载的两篇短篇小说开始了眷村文学,分别是朱天心描述眷村青梅竹马的《长干行》与孙玮芒描写老兵与小孩保卫眷村老榕树的《斫》。1978年,孙玮芒《回首故园,眷村生活素描》,开始描写作者自身的眷村生活。1981年,朱天心《未了》获得联合报中篇小说奖,使眷村文学成为受文坛瞩目的类型。1987年,希代公司出版《我从眷村来》,为首部收集各家书写眷村的散文文集。1990年,苏伟贞的长篇小说《离开同方》,以虚构的眷村“同方新村”为主要场景,写眷村两代的故事。1995年,孙玮芒的长篇小说《卡门在台湾》,叙述从军退伍的眷村子弟炒股、婚外恋、杀人的故事。1997年,张启强的短篇小说集《消失的□□──张启疆的眷村小说》,写眷村形形色色人物。2001年,袁琼琼的长篇小说《今生缘》,以眷村一对平凡夫妻的情与爱贯穿全书。2004年,苏伟贞编选《台湾眷村小说选》,致力打造眷村小说史。2004年齐邦媛、王德威编著的《最后的黄埔——老兵与离散的故事》,收录1949年后赴台国民党老兵的故事,由台湾麦田出版社出版。2006年 外省台湾人协会将“荣民与外省族群家书征文”活动的得奖文章集结成《流离记意——一封无法寄达的家书》一书,由印刻出版社出版。2009年,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眷村的前世今生》一书,详细记录台湾眷村发展概况。2010年,《宝岛眷村》一书由张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天窗文化策划,收录包括外省台湾人协会张茂桂、李广均、周思诺,以及王伟忠、王蓉蓉等人共十五篇文章,是首次在大陆出版介绍台湾眷村的入门书,书中对眷村的前世今生,还有文学、电影、美食各方面都有全面的介绍。 1983年,电影《小毕的故事》,导演陈坤厚。电影《搭错车》造成轰动,其中歌曲“一样的月光”、“酒干倘卖无”、“请跟我来”也成为经典歌曲,导演虞戡平。1984年,电影《老莫的第二春天》,导演李祐宁,获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影片。1985年,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导演李祐宁。1991年,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导演杨德昌,内容使用许多的眷村黑话。1996年,电影纪录片《陈木根的邻居们》,导演吴乙峰。2000年,电影《黑暗之光》,导演张作骥。2002年,电影《美丽时光》,导演张作骥。2005年,公视电视剧集《再见,忠贞二村》,导演梁修身,获得当年金钟奖。2006年,电视纪录片《想我眷村的妈妈们》、公视单元剧《蟹足》,导演王伟忠。2008年,电影《蝴蝶》、《爸,你好吗?》,导演张作骥。2008年,中视连续剧《光阴的故事》,导演王伟忠。“荣光眷影”纪录片影展,所有导演都是第一次拿起摄影机,从拍摄自己的外省父母,然后回归到找寻自己。 1985年,表演工作坊《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赖声川、金士杰及李立群共同创作。1989年,《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回头是彼岸》,表演工作坊。1999年,屏风表演班改编张大春的《我妹妹》,导演李国修。1999年-2008年,相声瓦舍《影剧六村》系列:〈谁唬咙我?〉-〈战国厕前传〉,冯翊纲、宋少卿创作。2008年,表演工作坊《宝岛一村》,赖声川、王伟忠共同创作。 1985年电影《竹篱笆外的春天》后,很多人把“竹篱笆”当成台湾眷村的代名词,但是除了电影以外,事实上确实有段来历的。60年代早期的台湾经济并不发达,而军队的生活也比较困难,眷村的房舍建造也是因陋就简,而竹子就是最便宜好用的建材。很多早期的眷村的内外墙壁使用竹子劈成竹条后,绑扎成骨架,批上粘土成墙,外面再刷石灰,就成了克难的隔墙。而每一户大都有个小小的院子供晒衣服或养家禽之用,大家习惯用细竹子编成围篱做隔挡,成为眷村的特色。竹篱笆只能做简单的隔挡,却仍能从缝隙间看出去。眷村的大人小孩便习惯巴在竹篱笆上跟邻居聊天玩耍,而每次台风过后,竹篱笆几乎全被吹倒,变成家家户户全部通透的景象。竹篱笆刚做好时是绿色的竹子,但是一两年后,就经不住日晒雨淋,很快褪色腐朽,然后就得重新更换,也给眷村子弟留下日月更替的印象。60年代晚期,竹篱笆慢慢被砖墙取代,眷村邻居之间的感情就渐渐淡了。但是竹篱笆留给眷村那个年代人的记忆却是永恒的,“竹篱笆外的春天”就是对这种感情记忆的演绎。 而竹篱笆那种似有若无的隔断,恰似眷村外省人与台湾闽南人之间的关系,大团体内的小团体,抱团一起求自保,但是又离不开原是一家人的情感。而这一群从大陆各省汇聚在一起的人群,本来生活习惯大是不同,却又共同孕育出新一轮灿烂的文化,就像竹篱笆内的院子,小小空间却养活了多少生命,竹篱笆文化就在台湾历史上写下辉煌之页。
[create_time]2016-05-11 00:11:35[/create_time]2016-05-25 20:18:3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可恰者2273[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9e49ec0f.MLQqL-w-vNJnGv_831bGeQ.jpg?time=2704&tieba_portrait_time=2704[avatar]TA获得超过10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438[view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