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大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迟到大王》告诉我们要学会彼此信任,更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对于从孩子口中说出的不能理解的事物,甚至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用主观判断下定论。作者在这本书里安排了一个缺乏想象力而又专横武断的人物——老师。当麦肯席逃脱鳄鱼、狮子的袭击赶到学校时,不管他再怎么申辩,老师总是不相信他所说的迟到的理由。最后的结局充满了反讽的意味——当走进教室的时候,一只秃头的大猩猩抱着老师开心地悬挂在房梁上,老师向麦肯席求救,麦肯席视而不见,冷冷甩下一句“老师,这附近哪里会有什么毛茸茸的大猩猩?”这个故事,对总是得不到大人信任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发泄,而对大人来说,则是一面镜子。信任,是穿越天际的彩虹,在家庭教育里,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尊重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教育启示:1、不随意贬低和质疑孩子。家长要学会怎么帮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训斥孩子。2、给孩子犯错的机会。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性格。3、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就可以知道孩子是真的遇到了难题还是在说谎,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十二生肖中(披星戴月的动物)是指哪一个生肖?
谜底:马。 马不停蹄 mǎ bù tíng tí 【解释】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形容不停顿地向前急走。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蹄;不能读作“dì”。 【近义词】夜以继日、再接再厉、快马加鞭 【反义词】虚度光阴、岁月蹉跎 【辨析】~与“夜以断日”从时间角度形容工作连续、不间断;必须是日夜连续工作。~可作谓语;“夜以断日”一般不作谓语。 【例句】父亲刚从北京回来;又~地赶到上海开会。
《迟到大王》解读
为了要上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翻了十多遍。既要有语文的训练又想加入一些新的思维训练手段。为此细细琢磨了两周。课且不讲,单提我理解的这一本书吧。
《迟到大王》中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在书中共四次出门去上学,前三次他都迟到了,第一次鳄鱼从下水道里咬住了他的书包害他迟到;第二次丛林中一只狮子咬破他的裤子,他爬上树迟到;第三次他路过小桥,巨浪把他打湿险些冲走害他迟到。老师不相信他,一次次加大惩罚力度。第四次,麦肯席匆匆上学,路上没有任何有趣的事情发生,到了学校,老师却被猩猩抓到了屋顶上……
都说绘本是用图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那就不能不考虑这本绘本的色彩。
我以为这本书的色彩应该是麦肯席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写照:初去学校时,对校园生活的不了解和忐忑,心情沉重,所以色调暗沉,及至在路边发现了下水道,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瞬间让画面充满了活力。画面一转进入班级,画面背景立刻就变得苍白,是否暗示了到校的压抑和学校的无趣和缺乏想象?
一次次迟到一次次被罚,麦肯席的上学之路不再对任何事情感到好奇,色调灰暗的让人觉得沉闷。
好在作者心疼麦肯席,结局幽默了一把,把老师送上了屋顶。让无趣中有了一点小乐子。为最后一张麦肯席上学之路留一点小小的希望之色。
网上很多谈到了《迟》主题应为教师对学生信任的问题。我觉得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问题。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这个年龄孩子所具有的特性,一方面不抹杀孩子的好奇心一方面引导孩子努力遵守规则。两者是可以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