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茎兰属是袖珍类洋兰吗?
肋茎兰属(Pleurothallis)又名肋枝兰属,全属约900多种,泛布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区,是高山矮林的附生兰花(图50)。它们植株矮小,外形与亚洲原产的石豆兰属(Bulbuphyllum)植物相似,以致在人工栽培时将这2个属混淆,张冠李戴而将名称搞错。但肋茎兰属无假鳞茎,而石豆兰属有明显的假鳞茎可予以区别。图50 原产南美洲的红花肋茎兰本属植物自19世纪初就作为珍奇袖珍类洋兰大量引入到欧洲的温室内栽培,其奇特之处是花序生于叶片中肋处,植株仅有手掌大小,常用水苔包裹其根部置于小花盆中或树皮块上栽培供观赏。当今流行栽培的种类有开黄花的蜘蛛肋茎兰(P.phalangifera)、四裂肋茎兰(P.quadrifida),开红花的图氏肋茎兰(P.tuerkheimii)、单花肋茎兰(P.bivalvis),开褐色花的卵叶肋茎兰(P.loranthophylla)、披针叶肋茎兰(P.glandulosa)、粗糙肋茎兰(P.endotrachys),以及开白色透明花的哥氏肋茎兰(P.grobyi)等。肋茎兰属植物的栽培大致与叶花兰属相同,原产高山区的种类需要冷凉的环境下栽培,而少部分低地种则需要较高的温度。高湿度和良好的通风是种好这类兰花的关键,光照充足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光照不足常会导致植株只长叶而不开花,永远停留在营养生长上。
毛唇兰属和毛舌兰属是同物异名吗?
毛唇兰属(Trichoglottis)的中文属名来自于其拉丁文tricho(毛)和glotta(唇舌)二词,意指本属植物唇瓣的喉部有毛,所以以前又被称为毛舌兰属。这2个属名均是指同一属的兰花,是典型的同物异名。本属约有60种,广泛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玻利尼西亚等热带国家(图89)。我国也产2种,产于云南和台湾,它们是毛唇兰(T.triflora)和短穗毛唇兰(T.rosea),多生于海拔1000米的山地林中的树上。图89 原产菲律宾的菲律宾毛唇兰本属植物有长的攀援茎或吊垂生长的植株,叶片狭披针形,革质,尖端尖锐,在茎上两列互生,基部有关节和抱茎的鞘,花序多生于叶腋和节间,由1~5朵美丽的花朵组成,花瓣较花萼小,唇瓣肉质,牢固地贴于蕊柱基部,表面常有毛或乳突,基部有一囊距,花粉块4,蜡质,花期在春夏季。本属兰花花大色艳,自19世纪初就已从东南亚引入英国温室栽培。至今流行栽培的毛唇兰属洋兰主要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热带国家,如豹纹毛唇兰(T.fasciata)、菲律宾毛唇兰(T.philippinensis)、温氏毛唇兰(T.wenzelii)、玫红毛唇兰(T.rosea)、绒毛毛唇兰(T.tomentosa)和杜氏毛唇兰(T.dawsoniana)等。本属植物的栽培与万代兰属基本相同,需要高温高湿的环境,冬季温度不宜低于15℃,同时应该减少浇水,否则容易产生寒害,即使不被冻死,冻坏了的兰株生长受阻,恢复生长后也显得瘦弱,开花少或不开花。
洋兰的拉丁学名是怎样构成的?
洋兰的拉丁学名通常由属名、种名和命名人三部分组成。例如原产我国的硬叶兜兰的学名为Paphicpedilum micranthum Tang et Wang,第一部分是属名的拉丁词组;第二部分为种名的拉丁文附加词,为小花之意,是作者当时看干标本定名时仅看到缩小的干花蕾所误,其实硬叶兜兰的花并不小,而是属于较大花的类型;第三部分为命名人,我国著名的兰花分类学家,已故的唐进和汪发赞先生。
有时,同一种洋兰会出现2个以上不同的拉丁学名,例如鹤顶兰有人用Phaius tankervillene(Banks)Blume,也有人用Phaius grandifolius Lour。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当出现一种植物多个学名的情况下,发表年代最早者应具有优先权。因为鹤顶兰的第一个学名要比第二个学名发表年代要早,理应是合法的学名,而其后发表的拉丁学名只能作为异名。
商品洋兰有哪些主要生产地?
当今洋兰生产已进入商品化大规模生产的阶段,随着全球有关兰花产品消费的激增,洋兰产业已成为一些国家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和廉价的地租和劳力,获得了显赫的成就。例如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成为了世界花卉的生产大国,其中洋兰商品占有一定份额。
综观当今全球商品洋兰的生产格局,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夏威夷是切花秋石斛、万代兰、千代兰、蜻蜓兰的主要生产地;而日本、韩国、新西兰是大花蕙兰的主要生产地;美国、哥伦比亚是兜兰盆花的主要生产地;盆栽卡特兰的主要生产地有美国、泰国和我国的台湾省;切花蝴蝶兰的主要生产地有荷兰、日本等;盆花蝴蝶兰的产量以荷兰和我国的广东、云南、台湾等地最多,其次为日本、韩国和美国;文心兰的切花和盆花的主要生产地为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我国台湾、海南;万代兰、千代兰的盆花生产地有泰国和新加坡;春石斛盆花的主要生产地有日本和韩国。
我国大葱的主要分布区域在哪里?
大葱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但主产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涵盖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黄土高原等区域。华北平原大葱种植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和北京、天津两市,是中国大葱的发源地和第一大主产区。东北平原大葱种植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该区域是中国大葱的第二大主产区。西北黄土高原大葱种植区涵盖西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新疆盆地等,该区域是中国大葱的第三大主产区。在中国淮河、秦岭以南的华南平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以生产和食用小青葱为主,大葱栽培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