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极化

时间:2024-08-08 13:20:11编辑:奇闻君

什么是极化现象?

极化分类
电子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发生微小位移,使电中性的原子形成一个很小的电偶极子.
离子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构成分子的正负离子发生微小位移,使分子形成一个很小的电偶极子.
取向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原来无序排列的有极分子转为有序排列,形成合成电矩.
一般单原子介质只有电子极化,所有化合物都存在电子极化和离子极化,某些化合物分子具有固有电矩并同时具有其他三种极化.
在电场(外电场或离子本身电荷产生的)作用下,离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化,产生偶极或使原来偶极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离子的极化.离子间除有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力.阳离子一般半径较小,又带正电荷,它对相邻阴离子会起诱导作用而使它变形(极化作用).阴离子一般半径较大,外围有较多负电荷,因而在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电子云变形(离子的变形性).实际上,每个离子都有使相反离子变形的极化作用和本身被其他离子作用而发生变形的变形性双重性质.电荷数大、半径小的阳离子有较强的极化作用.具有18电子层和不规则电子层的离子,它们的变形性比半径相近的惰气型离子大得多.例如,Ag+>K+;Hg2+>Ca2+.4.结构相同的离子,正电荷越多的阳离子变形性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的变形性越大.体积大的阴离子和18电子层或不规则电子层的少电荷阳离子(如Ag+、pb2+、Hg2+)最容易变形.最不容易变形的是半径小、电荷高的惰气型阳离子(如Be2+、Al3+、Si4+等).离子极化对化学键有影响.阳、阴离子相互极化,使它们之间发生额外的吸引力.所以当两个离子更*近时,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互相重叠起来,趋向于生成极性较小的共价型键.键型的变化,必将影响化合物的性质.一般随极化程度的增强,物质的熔点、沸点降低,颜色逐次加深,在水中的溶解性减小.


极化作用

极化作用是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而变形的作用。极化是指在最大辐射方向上辐射电波的极化,其定义为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电场矢量端点运动的轨迹,由于天线本身物理结构等原因,天线辐射远场的电场矢量除了有所需要方向的运动外,还在其正交方向上存在分量,这就指的天线的交叉极化。一般交叉极化要求在主方向上辐射的交叉极化增益要小于主极化增益30dB以上,当然不同场合其要求会有变化。至于微带天线如何降低交叉极化,没注意过,不过印象里好像选择h较低的基片(降低表面波的激励)要好些,或者用缝隙耦合底馈的方式也行。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而变形的作用称为该离子的"极化作用";被异号离子极化而发生离子电子云变形的性能称为该离子的"变形性"。离子的介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称作离子。带正电的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称为阴离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绕核运动的电子则带相反的负电荷。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显电中性。如果原子从外获得的能量超过某个壳层电子的结合能,那么这个电子就可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原子核外第一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或半径较大的原子,较易失去电子(一般为金属元素,如:钾K,钙Ca等)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少于4的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如:硼B,碳C等)则较易获得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电化学极化主要包括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电化学极化主要包括的三种方式是:电化学极化、浓度极化和欧姆极化。
电化学极化
是电极极化的一种。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变化,称为电化学极化。其特点是;在电流流出端的电极表面积累过量的电子,即电极电位趋负值,电流流入端则相反。由电化学极化作用引起的电动势叫做活化超电压。
电化学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由于电荷传递缓慢而引起的极化。
根据极化产生的原因,极化可以分成三种:电化学极化、浓度极化和欧姆极化。
1、电化学极化是由各种类型的电化学本身不可逆引起的极化;
2、浓度极化是由于反应物消耗引起电极表面得不到及时补充(或是某种产物在电极表面积累,不能及时疏散),例如氢在电池正极的积累,导致电极电势偏离通电前按总体浓度计算的平均值;
3、欧姆极化是由于电解液、电极材料以及导电材料之间存在的接触电阻所引起的极化。
以上三种极化是电化学反应的阻力。因此,电池的内阻为欧姆内阻、电化学极化内阻与浓度极化内阻之和。


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亲亲,非常荣幸为您解答[开心][开心]根据电介质分子中的极xing,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电子极化:原子内的电子被强电场作用拉向正电子极板或负电子极板,发生电子极化。电子极化时变化zui小,主要表现为原子的极化电荷云层,特点是电介质具有极强的电阻度。2.离子极化:当有准确共价二元化合物或无定形氧化物组成的电介质处于一个强电场中时,电介质内原子的残留电荷开始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离子极化。3.电荷转移极化:电场的作用使得质子或电子发生了一些位置上的转移,从而导致分子或离子的极化。此种极化情况变化大,但耗散功率较小。电荷转移极化的振荡频率从1013~1015Hz。[鲜花][开心]【摘要】
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问】
电介质在交流和直流电压下的损耗是否有区别?【提问】
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电导有何区别?【提问】
亲亲,非常荣幸为您解答[开心][开心]根据电介质分子中的极xing,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电子极化:原子内的电子被强电场作用拉向正电子极板或负电子极板,发生电子极化。电子极化时变化zui小,主要表现为原子的极化电荷云层,特点是电介质具有极强的电阻度。2.离子极化:当有准确共价二元化合物或无定形氧化物组成的电介质处于一个强电场中时,电介质内原子的残留电荷开始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离子极化。3.电荷转移极化:电场的作用使得质子或电子发生了一些位置上的转移,从而导致分子或离子的极化。此种极化情况变化大,但耗散功率较小。电荷转移极化的振荡频率从1013~1015Hz。[鲜花][开心]【回答】
亲亲[鲜花][开心]电介质在直流电压下时,可以被视为完全是绝缘体,因为它们几乎不产生直流电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电介质的损耗非常低,对高压电路的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当电介质在交流电场之下,极化电荷不断地在极xing方向上发生变化,因此分子会不断地摆动,导致电介质中的能量在内部转换成其他形式,并产生体内电缰能量的消耗,此时电介质就会产生能量损耗,也就是所谓的介质损耗。[鲜花][开心]【回答】
为什么标准电容器采用气体绝缘?为什么电力电容器采用油纸绝缘?【提问】
固体电介质击穿的特点是什么?为提高其电击穿电压常采用什么措施?【提问】
亲亲[鲜花][开心]电介质的电导率通常比金属低得多,导电xing能也较差,通常表现为因为在外加电场强的作用下分子极化而导致的介质内部微小电流向导体流动,即介质极化电流,其数值范围一般在10(-16)~10(-2)(S/m)之间,因此一般被视为绝缘体。而金属则不同,金属的导电xing非常好,具有很高的电导率,可以轻松地传递电流,它的导电率通常在106~107(S/m)范围内。这是由于金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当电压施加到金属上时,自由电子就会向电场强度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鲜花][开心]【回答】
为什么油纸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比纸和油单一电介质时的电气强度都高?【提问】
亲亲[鲜花][开心]标准电容器采用气体绝缘是因为气体绝缘对于频率稳定度和稳定xing方面有很好的xing能,并且具有很高的放电电压和耐高温xing能。同时,气体绝缘容器不需要周期xing的维护及检测,也具有长期的稳定xing,可长期使用。而电力电容器采用油纸绝缘是因为油纸绝缘具有很好的绝缘xing能、电容xing能和耐温xing能,且价格比较便宜。另外,油纸绝缘的结构简单,设计和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便于大规模生产和维护。[鲜花][开心]【回答】
亲亲[鲜花][开心]油纸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比纸和油单一电介质时的电气强度高,主要是由于油纸组合绝缘结构充分结合了油和纸两种材料的xing能优点,产生了协同效应。油可以在纸的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减少纸的漏电流,同时还可以将电场分布均匀化,从而提高了绝缘的电气强度。[鲜花][开心]【回答】
在大气条件p=99.8kpa,干球温度为30摄氏度,湿球温度为27.5摄氏度时,某棒形间隙在1.2/50us冲击电压作用下测得其50%击穿电压为90kV,问在标准状态下击穿电压应等于多少?【提问】
亲亲[鲜花][开心]标准状态下的击穿电压为105.35kV。【回答】
亲亲[鲜花][开心]用气体绝缘电力设备的标准条件是温度为20摄氏度、气压为101.3kPa、相对湿度为50%。按标准状态计算击穿电压,首先需要将温度从摄氏度转化为开尔文温标,即T = 273 + 20 = 293K,然后根据Paschen定律计算气体密度的变化与击穿电压的关系,最终可计算出标准状态下的击穿电压为105.35kV。[鲜花][开心]【回答】


什么是极化和去极化?

极化: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去极化:又称除极化,是指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或者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当膜由由0mV变化到20-40mV就是反极化过程。超极化: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复极化: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扩展资料:细胞极化:细胞是不良导体,膜内的细胞内液和膜外的细胞间液都是导电和电解质。由于跨膜电位的存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的电学模型,可视为膜内负膜外正、电荷均匀分布的闭合曲面电偶层,此时膜外空间各点的电势为零。处于静息状态的细胞,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对整个细胞而言,对外不显电性,此时细胞所处的状态称为极化。去极化过程:在膜的去极化初期,钠离子通道几乎立即被激活,大约在0.5ms内,钠离子的通透性即比静息时增加了500倍。由于钠离子在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浓度梯度,细胞外的钠离子将迅速向膜内扩散,使膜两侧的电位差急剧变小,膜电位由原来静息状态的-80mv逐渐减小至零,进而出现膜极化状态的倒转,即由原来的膜外电位为正、膜内电位为负的状态,反转为膜外电位为负、膜内电位为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极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去极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极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极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极化

极化产生的原因

问题一: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变化,称为电化学极化.其特点是;在电流流出端的电极表面积累过量的电子,即电极电位趋负值,电流流入端则相反.由电化学极化作用引起的电动势叫做活化超电压.
极化是指腐蚀电池作用一经开始,其电子流动的速度大于电极反应的速度.在阳极,电子流走了,离子化反应赶不上补充;在阴极,电子流入快,取走电子的阴极反应赶不上,这样阳极电位向正移,阴极电位向负移,从而缩小电位差,减缓了腐蚀.
(1)浓差超电势:在电解过程中,由于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在电极上发生反应而析出,结果使表面浓度与溶液体相浓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反电动势叫做浓差超电势.
(2)电化学超电势(或活化超电势):由于参加电极反应的某些粒子缺少足够的能量来完成电子的转移,因此需要提高电极电势,这部分提高的电势叫做活化超电势.它与电极反应中某一个最缓慢步骤的反应活化能有关,故有此名.
(3)电阻超电势: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在电极表面或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往往形成一薄层的高电阻氧化膜或其它物质膜,从而产生表面电阻电位降,这个电位降称为电阻超电势.这种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我们只讨论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问题二:什么是电极的极化现象?电极产生极化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电磁流量计采用了直流励磁的方式,而介质流速较慢,并且介质有腐蚀倾向,这时产生极化的可能性就大。三值低频矩形波励磁技术(有50Hz的1/8为周期,采用正弦规律变化的励磁电流),可消除直流磁场的极化干扰。具有更好的零点稳定性,解决了干扰电势的影响。 电磁流量计发生流量无显示,断电后可恢复。测量两电极间存在极化电压且较大,可判断为电极极化引起所谓极化就是因为在相对的电极上附有过量的正或负电荷,造成强电容效应而导致电流不能正常通过。也就是有电流通过时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势的现象。

问题三:物理化学复习题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主要有哪几种 极化作用就是形成了原电池,因此有两种不同的金属,并同时处同一个电解质溶液中,当这两种金属导通时就有极化反应发生。

问题四:电极极化的原因是什么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数值的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使阳极的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数值而变得较正的极化作用,叫做阳极极化作用。使阴极的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数值而变得较负的极化作用,叫做阴极极化作用。: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大,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数值也增大,即电极极化作用增大。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于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速度小于电子运动速度而造成的。由此引起的极化叫做电化学极化.另一个是由于溶液中的离子扩散速度小于电子运动速度而造成的,由此引起的极化叫做浓度差极化,电镀时,这两种极化可能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它们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一般情况是,当电流密度较小时,以电化学极化为主,而在高电流密度下,浓差极化则占主要的地位.升高电镀溶液的温度或搅拌溶液或移动阴极等,都可以降低阴极的浓差极化作用,加入络合剂和添加剂及增加它们的浓度都会不问程度地增加阴极的电化学极化作用.

问题五:极化作用的极化分类 电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云相对原子核发生微小位移,使电中性的原子形成一个很小的电偶极子。离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构成分子的正负离子发生微小位移,使分子形成一个很小的电偶极子。取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原来无序排列的有极分子转为有序排列,形成合成电矩。一般单原子介质只有电子极化,所有化合物都存在电子极化和离子极化,某些化合物分子具有固有电矩并同时具有其他三种极化。极化是指在最大辐射方向上辐射电波的极化,其定义为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电场矢量端点运动的轨迹,由于天线本身物理结构等原因,天线辐射远场的电场矢量除了有所需要方向的运动外,还在其正交方向上存在分量,这就指的天线的交叉极化。一般交叉极化要求在主方向上辐射的交叉极化增益要小于主极化增益30dB以上,当然不同场合其要求会有变化。至于微带天线如何降低交叉极化,没注意过,不过印象里好像选择h较低的基片(降低表面波的激励)要好些,或者用缝隙耦合底馈的方式也行。在电场(外电场或离子本身电荷产生的)作用下,离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化,产生偶极或使原来偶极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离子的极化。离子间除有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力。阳离子一般半径较小,又带正电荷,它对相邻阴离子会起诱导作用而使它变形(极化作用)。阴离子一般半径较大,外围有较多负电荷,因而在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电子云变形(离子的变形性)。实际上,每个离子都有使相反离子变形的极化作用和本身被其他离子作用而发生变形的变形性双重性质。电荷数大、半径小的阳离子有较强的极化作用。具有18电子层和不规则电子层的离子,它们的变形性比半径相近的惰气型离子大得多。例如,Ag+>K+;Hg2+>Ca2+。4.结构相同的离子,正电荷越多的阳离子变形性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的变形性越大。体积大的阴离子和18电子层或不规则电子层的少电荷阳离子(如Ag+、pb2+、Hg2+)最容易变形。最不容易变形的是半径小、电荷高的惰气型阳离子(如Be2+、Al3+、Si4+等)。离子极化对化学键有影响。阳、阴离子相互极化,使它们之间发生额外的吸引力。所以当两个离子更*近时,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互相重叠起来,趋向于生成极性较小的共价型键。键型的变化,必将影响化合物的性质。一般随极化程度的增强,物质的熔点、沸点降低,颜色逐次加深,在水中的溶解性减小。

问题六:影响极化的因素 1、电荷:阳离子电荷越高,极化力越强;
2、半径: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
3、离子构型(阳离子):18e-,2e-,18+2e-,(Ag+、Li+、Pb2+等)>9~17e-(Fe2+、Ni2+、Cr3+)>8e-(Na+、Mg2+等) ;
4、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如SO42-、PO43- 等3、离子的变形性。


什么叫电池的极化现象

电池的极化现象是当电池有电流通过时,使电极偏离了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

电池极化现象在常见电池如铅酸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中均存在。阳极电流产生的电极极化叫作阳极极化;阴极电流产生的电极极化叫阴极极化。在电极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电流越大,偏离平衡电极电位越严重。

根据极化产生的原因,极化可以分成三种:电化学极化、浓度极化和欧姆极化。

1、电化学极化是由各种类型的电化学本身不可逆引起的极化。

2、浓度极化是由于反应物消耗引起电极表面得不到及时补充,例如氢在电池正极的积累,导致电极电势偏离通电前按总体浓度计算的平均值。

3、欧姆极化是由于电解液、电极材料以及导电材料之间存在的接触电阻所引起的极化。


什么叫做电极的极化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数值的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使阳极的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数值而变得较正的极化作用,叫做阳极极化作用。使阴极的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数值而变得较负的极化作用,叫做阴极极化作用。: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大,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数值也增大,即电极极化作用增大。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于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速度小于电子运动速度而造成的。由此引起的极化叫做电化学极化.另一个是由于溶液中的离子扩散速度小于电子运动速度而造成的,由此引起的极化叫做浓度差极化,电镀时,这两种极化可能同时存在,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它们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一般情况是,当电流密度较小时,以电化学极化为主,而在高电流密度下,浓差极化则占主要的地位.升高电镀溶液的温度或搅拌溶液或移动阴极等,都可以降低阴极的浓差极化作用,加入络合剂和添加剂及增加它们的浓度都会不问程度地增加阴极的电化学极化作用.


上一篇:特朗普被正式提名总统候选人

下一篇: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