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属于哪个市

时间:2023-04-26 15:37:59编辑:奇闻君

夏(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今沂南地属东夷。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027年),今沂南地属人方。

周(公元前1027~前221年),西周时期,今境西部属鲁国,东部属莒国。春秋时期,部分地域为之阳国。战国时期,楚灭莒、鲁后,今境交替为楚、齐所有。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今境东部属秦国,西部仍属齐国。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今境属琅琊郡莒县。[4]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今境大部地域属兖州城阳国:南为阳都县,北为东安县,东北部属莒县,西北部属卢县(“卢”一作“虑”)。此外,南石门乡全境及双堠、青驼两乡镇西部属兖州泰山郡华县,今境南部和东部少数地域属徐州的琅琊郡、东海郡:大王庄乡南部、蒲汪乡大部属新山县,葛沟乡南部属魏其县,青驼、高里、砖埠3个乡镇的南部属临沂县,葛沟乡西南部属开阳县。

东汉(公元25~220年),今境大部地域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为阳都、东安、莒县、开阳、临沂等县地,少数地域属兖州刺史部泰山郡:西北部属盖县,西南部属费国(侯国,县级)。

三国·魏(220~265年),今境大部属徐州:南为琅琊国阳都县、临沂县地,北属东莞郡东安县;东部湖头、大王庄、蒲汪一带属青州城阳郡莒县;西南部属兖州泰山郡费县、华县。

晋朝及十六国(265~420年),西晋,今境大部属徐州琅琊国:今境中心地区为阳都、东安两县地,南部少数地区属华县、费县、临沂县。东北部属青州城阳郡莒县。自327年始,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政区设置均沿用西晋制度。

南北朝(420~581年),南朝刘宋时,今境分属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琅琊郡费县。北魏时,435年属东徐州东安郡发干县,东莞郡莒县,北徐州琅琊郡即丘县、临沂县、费县。大部地区为发干县地。498年(太和二十二年)东徐州改称南青州。今境大部地区于534年后属东魏南青州东莞郡。

572年后属北齐南青州东安郡。

隋(581~618年),583年(开皇三年)废郡设州,今境分属莒州东莞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584年(开皇四年),东莞县改称东安县。596年(开皇十六年),东安县改称沂水县。607年(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现境属琅琊郡的沂水、临沂、莒县、费县。

唐(618~907年),621年(武德四年)置沂州,今境南部属之,分隶临沂、费县。次年,今境中心地区属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634年(贞观八年)撤销莒州,沂水县改属沂州(琅琊郡),东部随莒县改属密州(高密郡)。沂州、密州均属河南道。至德年间废道,今境属兖海观察使沂州。

五代(907~960年),政区建置基本上沿袭唐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今境均属沂州,为沂水等县地。

北宋(960~1127年),属京东东路。大半属沂州:今境中心地区属沂水县,南部属临沂县、费县。东部属密州莒县。

南宋(1127~1279年),1128年起,今境属金山东东路莒州(大部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和沂州(青驼一带属临沂县、费县)。1130年,金立刘豫为齐帝,今境属齐。1137年,刘豫被废,今沂南地仍属金。1218年,红袄军一部的首领李全投南宋。次年,李全攻下青、莒等州,今境属南宋的京东路。1227年(宋宝庆三年),李全降蒙古,今境属元。

元(1206~1368年),1227年始,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沂水县、莒县和沂州临沂县、费县:今境大半属沂水县,东部属莒县,南部属临沂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

明(1368~1644年),1368年(洪武元年),今境分属山东行中书省青州府莒州和济宁府沂州:大半属莒州沂水县,东部直属莒州,今青驼镇东部及高里乡直属沂州,青驼镇西部属沂州费县。1376年(洪武九年)山东行中书省改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沂州于1372年(洪武五年)改属济南府,1374年(洪武七年)改属青州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至明末属兖州府。

清(1644~1911年),清初,今境分属山东省青州府莒州和兖州府沂州。1724年(雍正二年),沂州升为直隶州。1730年(雍正八年)莒州升为直隶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沂州升为府,并设附郭兰山县,莒州及所领沂水、日照、蒙阴3县归沂州府。1735年(雍正十三年),降削莒州所领3县。至此,今境大半地域属沂水县,今东张家哨、湖头、大王庄、蒲汪4乡的全境及苏村镇的杨家官庄、姚家官庄,库沟乡的蔡家洼,辛集乡的高家屯、李家屯,葛沟乡的黄家屯属莒州,高里乡全境及葛沟、砖埠、青驼、双堠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属兰山县,青驼镇西部属费县。

中华民国(1912~1949年),1912年(民国元年),行政区划沿袭清末旧制。1913年(民国2年)废府、州,沿用道制,今境属岱南道的沂水、莒县、兰山、费县。是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1914年(民国3年)岱南道改称济宁道。1925年(民国14年),今境属琅琊道。1928年(民国17年)裁道,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民国25年),各县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民国26年(芦沟桥事变后,分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及第十五行政督察区费县。1947年(民国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沂水、莒县、临沂、费县。1948年,今沂南全境解放。

1938年,中共中央派干部来山东,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1939~1949年,今境各地曾先后分别隶属于沂南、沂中(后改称沂水)、临沂、临费沂边联县(后改称沂临边联)、蒙阴、费东、沂东、莒县、莒中、莒临边联等10县。以下只介绍沂南县的建置沿革:1939年(民国28年)10月,建立中共南沂蒙县委。12月,建立南沂蒙联防办事处(相当于县政府)。1940年(民国29年)3月,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改称沂南行署,直属山东分局。1941年(民国30年)2月,属沂蒙专署。1942年(民国31年)6月,属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1945年(民国34年)7月,属鲁中行署。8月,省战工会改称省政府。1948年(民国37年)7月,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1949年(民国38年)3月,属山东省人民政府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建国初,属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1950年5月,属沂水专区。1953年8月,属临沂专区。1958年I1月撤销,1961年8月再置。县政府驻地界湖镇。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1994年12月17日,临沂市撤地设市,属临沂市。1997年12月26日,撤销双堠乡,设立双堠镇(鲁政函民字[1997]48号)。

2000年,沂南县辖15个镇、13个乡。总人口869535人,各乡镇人口:界湖镇113308、岸堤镇37045、孙祖镇22006、双堠镇28222、青驼镇37193、张庄镇44518、砖埠镇38118、葛沟镇36239、杨家坡镇28401、大庄镇42454、辛集镇25568、蒲汪镇31733、湖头镇26688、苏村镇53763、铜井镇44686、依汶乡22792、朱家里庄乡25409、马牧池乡30240、中高湖乡13496、代庄乡17479、南石门乡12341、高里乡19249、河阳乡14550、库沟乡27652、大王庄乡20621、东张家哨乡20025、鲁庄乡12992、独树乡22747。(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29日,撤销独树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湖镇;撤销河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庄镇;撤销高里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青驼镇;撤销中高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岸堤镇;撤销南石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双堠镇;撤销代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孙祖镇;撤销库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辛集镇;撤销大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蒲汪镇;撤销东张家哨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湖头镇;撤销鲁家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铜井镇;撤销朱家里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依汶乡(鲁政函民字[2000]91号)。即沂南县由15个镇、13个乡调整为15个镇、2个乡:界湖镇(独树乡)、岸堤镇(中高湖乡)、青驼镇(高里乡)、张庄镇、大庄镇(河阳乡)、葛沟镇、湖头镇(东张家哨乡)、辛集镇(库沟乡)、蒲汪镇(大王庄乡)、依汶乡(朱家里庄乡)、马牧池乡、杨家坡镇、双堠镇(南石门乡)、孙祖镇(代庄乡)、苏村镇、铜井镇(鲁家庄乡)、砖埠镇。(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沂南县撤销依汶乡,设立依汶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辖16个镇、1个乡。2011年1月葛沟镇并入临沂市河东区。

气候

沂南地处沂蒙山区,东距黄海80公里,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水文

境内拥有沂河、汶河、蒙河三大河流,其中山东第一大河---沂河贯穿沂南南北,在砖埠镇洙阳流入临沂兰山、河东两区;汶河是沂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河滩遍布,生态环境良好,并设立了长达16.5公里的汶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土壤

西部是山峦重叠、沟壑纵横的山区,东部丘陵起伏连绵,中部是土质肥沃的平原。

县境南北最大纵距47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4公里,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境内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土地肥沃。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花生、黄烟、棉花、蚕桑、桃、板栗等,是我省重要的花生、黄烟、蔬菜、生猪生产基地。

资源

沂南是资源富集县。全县现已探明矿产9大类36个品种,其中石灰石、“中国蓝”花岗岩、黄金、磁石、地热等10余种为优势资源。石英砂矿在全国储量最大、品位居第二位,“中国蓝”花岗岩为独有矿种,可与世界上“巴西蓝”相媲美;地热资源尤为丰富,出水温度达79℃,日出水7000立方米,是临沂“地热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18年底,沂南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1个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界湖街道办事处、岸堤镇、孙祖镇、双堠镇、青驼镇、张庄镇、砖埠镇、大庄镇、辛集镇、蒲汪镇、湖头镇、苏村镇、铜井镇、依汶镇、马牧池乡以及省级沂南经济开发区。县政府驻地界湖街道人民路42号。

地理位置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806390人。[2]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89亿元,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6.98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1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3.98:38.35:47.67。[1]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生10789人,初中新生8655人,招收高一新生4439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5949人,初中在校生2488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349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全部达到100%。系统完善,拥有沂南一中、沂南二中、山大华特卧龙学校三所普通高中和沂南县职业高中;拥有沂南三中,沂南四中,沂南五中,城关中学及各乡镇中学等数十所初级中学。沂南县商业机构众多,东方购物、百姓超市、百成汇服饰、友谊服饰、欧亚国美电器等超市遍布,更有沂南商业街、大丰商城、阳都商城、永兴商城(在建)等一大批商场。

2021年,沂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74亿元,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9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06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9.86:37.06:43.08,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7]

基础设施

完善,投资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京沪、日东、长深三条高速公路及胶新铁路从境内穿过,并设有专门的站点,站点有城乡客运直通县城,205、206两条国道纵贯全境。距临沂飞机场30公里,距日照港8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全县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8万线以上,国际电传、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各项业务发展迅速。

沂南客运中心

沂南之最

首家股份制企业:山东沂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成立(该公司前身为县电子元件厂)

最早的商场:“沂南商场”于1986年4月动工兴建,11月竣工,占地面积9075平方米,有商品房80间。

第一处集体性质的商业机构:”九合成”合作社。1940年春在九区成立,社长刘少云。

最早的公营商店:1943年10月,南沂蒙建立界湖公营商业总店,下设5处分点。

第一处综合批发市场:阳都批发市场,于1988年9月1日正式开业,共占地40亩。

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1992年9月28日,苏村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使用,共投资150万元,占地4.67万平方米。

最早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时间:1996年7月24日。

第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李忠培198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第一个全省高考女“状元”:砖埠镇佛谢村薛梅,在1996年高考中,以总分892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名。

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沂南歌手:1990年12月15日,县二中学生褚庆玲在全国第三届农村青年歌手大选赛上,获民族唱法优秀奖。

全国诸葛亮学术研讨会首次在沂南召开:1994年10月6~8日,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暨94年沂南经贸洽谈会在县城隆重召开,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共345人参加。

沂南历史上第一部县志:《沂南县志》。该书全面翔实地记述了沂南县1939~1989年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部地名志:1986年8月12日,《沂南县地名志》出版。

第一份在沂南创刊的报纸:1940年4月,《新山东报》在南匣石村创刊,杨希文任社长、总编辑。

首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公路建设先进县”的时间:1994年。

最早的书店:1946年,县政府在依汶村成立青潮书店,为境内最早的书店。

最早的电视机:1972年县广播站购进1台16英寸黑白电视机。

最早的县级报刊:1958年县宣传部《战斗号》创刊。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纪年画像石刻:三山沟西汉凤凰刻石,发现于1980年。

第一座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坐落于砖埠镇孙家黄疃村,1993年6月3日举行开馆仪式。

全国最大的诸葛亮铜像:坐落与县城西卧龙公园,高10米,重7吨。

最早的烈士陵园:万松山烈士陵园,1943年7月由鲁中军区修建,至1944年2月落成。

全省最大的石拱桥:大庄沂河大桥,1958碾月5日施工,历时9个月竣工。全长150米,共13孔。

第一座居民小区:西山小区,1988年8月15日竣工,当时共8栋楼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被列为全省3颗县级明星之一。

沂南县首次被列为省政府命名为先进城市:1990年12月30日,沂南县城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规划管理先进城市。

第一处水上公园:1991年4月1日,距县城6公里的丹山子拦河闸诸葛港水上游乐公园开业。

第一处乡镇公园:大王庄乡政府驻地公园。

第一座楼房:县酒厂酒精生产楼,高6层,石混结构,1973年建成。

最高的楼房:界湖西村综合服务楼,高12层,1999年建成。

县城最早的街头塑像:1985年在原汽车站桥头绿地建“试新衣”塑像一座。

寿命最长的老人:苏村镇贾春增,1996年去世,终年115岁。

第一家国家森林公园:孟良崮森林公园(位于孙祖镇),1992年9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

第一家综合性传媒企业:大沂河文化传媒,2000年成立大沂河信息网DM平面宣传设计发布、纪录片、产品宣传片、大型舞台及会议现场录制产品视频广告制作电视及平面传媒广告业务代理。

第一家拥军协会《沂蒙兵妈妈拥军协会》2017年12月成立,第一届会长李光芹,由李光芹、尹爱玲、刘延明负责组建成立,业务主管单位沂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从事拥军优属公益工作,弘扬沂蒙精神、传承拥军传统,带动了大量爱心人士参加拥军活动。

沂南第一位在国内设计大赛中获奖的设计师:2009年9月,沂南设计师岳明荣获山东省第12届广告节平面类金奖。

沂南第一个公益性社会团体:沂南县义工协会发起人宋大成。以用爱温暖社会,付出创造奇迹的宗旨让爱心洒满沂蒙大地。

沂南第一家通过国家正规企业网站备案的地方门户网站:沂南信息港,由沂南县飞讯电脑服务部主办,于2012年3月13日正式通过信息产业部企业性质网站备案,备案号:鲁ICP备12006146号。

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2005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于5月21日上午在诸葛故里山东省沂南县隆重举行。卧龙山景区的诸葛亮公园内,一部题为《蒙山沂水尽风流》的大型文艺演出拉开了2005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暨全国第十四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的序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级新闻媒体记者、各地旅行社、客商代表共1000余人云集沂南,共同交流,探讨诸葛亮学术研究、汉文化研究的成果及诸葛亮故里经济发展大计。

风景

沂南古属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中,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14岁时随叔父客走他乡。两千年来,他死而后己的献身精神,勤奋爱民的道德操守,机敏巧思的高度智慧,激励、启迪了历代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临沂市委、市政府与沂南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了2005首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近年来,沂南县不断依托亮故里的优势,开发孔明文化,打响诸葛亮品牌,先后建起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诸葛亮公园、诸葛亮铜像、诸葛宗祠、孔明文化旅游区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景点,把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本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把继承诸葛亮文化和弘扬沂蒙精神结合起来,实行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文化旅游与经贸活动同台唱戏,把“节庆文化”演化成“节庆经济”,塑造了良好的区域经济形象。

2014年5月29日至31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旅游局、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广新局、临沂市旅游局、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中共沂南县委、沂南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举办。

传统节日

春节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一般在腊月十五以后,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房舍,购置新衣物,买礼品,备年货。

除夕,是农历一年中最后的一天,俗称“年除日”。农村住户清晨早起,在门前、院中用豆秸等点一堆火,俗称“笼瘟烟”,并燃放鞭炮,祈求把瘟神鬼怪熏跑。是日,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笺(家有丧事守孝者,三年不贴)。下午,阖家欢聚,喝辞岁酒,吃团圆饭。入夜,多在大门口横放一木棍,称“拦门棍”(当地迷信说法,认为这样能防止邪魔鬼祟入院)。夜晚,家家户户包饺子,包完饺子后闲谈“守岁”。90年代后多是坐在家中收看电视节目,少数人串门拜年或凑在一起打牌玩乐。零点,是旧的一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家家户户放鞭炮,辞旧迎新。多数农民在院中供桌上摆酒菜,点香,用芝麻秸、豆秸或棉柴等在院中生火,烧纸磕头,敬拜天地三界诸神,称“发纸马”,然后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人们多到长辈、邻居或亲朋好友家里拜年。初二以后,已婚妇女择吉日同丈夫、孩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俗称“走娘家”。从初二到正月十五,有的村庄组织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或演出一些地方剧目。

民间还存在着“请纸”(也称“请家堂”)的习俗。除夕,在正房中设供桌,摆上祖宗的牌位、酒菜,傍晚去墓地请回祖先(以示过年)。初一早晨或下午,将请回家过年的祖宗之灵送往墓地,称为“送家堂”。

元宵节有吃元宵(或饺子)和送灯、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家家蒸制面灯或刻制胡萝卜灯,其中面灯有“金灯”(用白面蒸制)、“银灯”(用地瓜面蒸制)两种,用黄草外裹棉絮作灯芯,以食油作燃油。现多用蜡烛代替。夜幕降临后,先到祖茔送灯,回家后在家中天地(院子)或灶王、门神等诸神像前送灯,粮囤、粮缸送面制龙灯。大门口挂上两盏灯笼。灯光所照之处预兆新年洁净,不生虫蝎。也有些人到十字路口送灯烧香,祈求新的一年交通顺利、一路平安。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正月十五,有“不看娘家的灯”之说。

二月二传说是土地神的生日。民间有吃糖豆的习俗。过去,常有人到土地庙前插纸旗、供奉糖豆,现已不多见。有些农民用草木灰在院中、门前或打谷场里面画个大圆囤,意为“粮满仓”,祈求当年粮食丰收。

清明节农村有给祖坟添土的风俗(多在节前)。现因政府推行平坟还田、保护耕地的政策,添土多是象征性的,不留高大坟头。清明节早晨,多数人家吃荷包蛋或煮鸡蛋,在门楣两端和石磨磨眼上插柏枝和柳枝。少年儿童携带染成红、绿、黄等颜色的鸡蛋游玩。城镇居民及部分农村青年男女多相约外出登山、踏青。机关、工厂、学校多组织干部、职工、学生为革命烈士扫墓、献花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端午”。人们有吃粽子的风俗。包制粽子以桲椤叶为主,苇叶次之。早晨,多用车前草、猪牙草汤煮荷包蛋吃,多数人家在门楣上插艾枝,并缝制“香荷包”给小孩佩戴。

六月六百虫节,传说是山神的生日。放牧人采办瓜果、纸、香等物,到山神庙敬山神,祈求山神看好野狗(指狼)等野兽,保佑牲畜安全。

七月十五亦称“鬼节”。农村有带供品、香、纸到墓地祭祖的风俗。有“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之说。

八月十五即“中秋节”,是传统大节日(仅次于春节),又称“团圆节”。出外的人尽量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节前,人们多以月饼、酒等礼品馈赠亲友。这天,晚宴力求丰盛,全家团圆聚餐,然后吃月饼,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

冬至农民在这天上坟祭祖,吃水饺。有“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条)”之语。

小年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俗称“过小年”。辞灶的日期不同,有“官辞三(腊月二十三),民辞四(腊月二十四)”之俗。这天,人们在靠灶锅的墙上张贴灶王像及对联,灶王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并供奉糖果等物,烧纸点香放鞭炮,送灶王启程上天。

沂南公交

开通于2013年4月,目前开通三条线路

1.开通G1、G2、G3三条公交线路

(1)G1线:开发区→县医院

行驶线路:开发区→澳柯玛大道→沂河花园→朝阳路→老年活动中心→北外环→智圣汤泉(路西)→攀峰骨科医院→玉泉路→第二实验小学→历山路→县医院→阳都商城→人民路→百成汇→界湖卫生院→正阳路→康宁居→芙蓉花园→上上城→澳柯玛大道→工业园;

(2)G2线:安居小区→天润驾校

行驶线路:金场村→天润驾校→北环路→明生村→大白石村→汉街→城关中学→玉泉路→燃料公司→金城建筑公司→历山路→县医院西门→阳都商城→县工商局→东方超市→长途汽车站→阳都客运站→华苑大酒店→澳柯玛大道→安居小区→团山路→团山小学→金叶小区→第三实验小学→人民银行→诸葛亮城→汉街→诸葛亮广场→悠山美域→城关中学→北环路→大白石村→明生村→天润驾校→金场村;

(3)G3线:安居小区→三山沟村

行驶线路:安居小区→历山路→华苑大酒店→阳都客运站→长途汽车站→振兴路→双语实验学校→花山路→交通运输局→联通公司→文化路→疾病控制中心→县一中→历山路→县医院西门→馨和嘉园→北环路→金玉贵泰源→单家庄村→山旺庄村→铜象水泥公司→新村→莱坪村→铜井镇政府→铜井镇信用社→铜鲁路→大张庄村→沂蒙成达食品公司→珠宝庄村→鲁庄村→竹泉村→红石寨桥→红石寨景区→自来水厂→凤凰渡口→观音寺村→龙凤峪村→三山沟村→沂蒙红色影视(党性教育)基地。

全程:31公里。

教育事业

县内高中有山大华特卧龙学校,沂南县第一中学,沂南县第二中学。另有一所中职学校——临沂市信息工程学校。

2012年中国《休闲·榜》杂志联合“腾讯微博”对全国旅游强县的旅游发展进行调查,通过网友票选,最终确定“2011中国十佳最具文化特色县级城市”,其中临沂市沂南县位列其中第5位。

旅游图

沂南是文化旅游新县。这里,山有灵气,蒙山彩蒙景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沂蒙生态大道”沿线层峦叠嶂,植被茂密,景色怡人。这里,水有灵韵,竹泉、温泉北方少有,境内沂河、汶河、蒙河三河汇流,自然生态良好,贯穿全境的汶河是临沂市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全省没有污染的生态河流之一。打造了“两泉一基地”等精品景区,竹泉村旅游度假区是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4A级古村落景区,成为全省首批“逍遥游”示范点;“智圣汤泉”建成江北规模最大、国内设施一流的第四代温泉旅游度假区和4A级景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完成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和电影《沂蒙六姐妹》等20余部影视作品的拍摄;马泉休闲园秉承创意农业理念,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打造了一个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休闲养生园。到沂南“逛汉街、游竹泉、泡温泉”已成为济南、青岛等地市民的消费时尚,沂南在市内外打响了“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圣地”旅游品牌,成为“好客山东”大旅游圈中的一颗新星。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2003年9月19日,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在她的家乡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隆重举行开馆仪式。时任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沂蒙根据地的抗日活动中,她数十次出色地完成情报传送任务;1938年冬,已年过半百的王换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由于她对党的忠诚和积极的工作,是当时著名的沂蒙“四大娘”之一,其家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户。1939年春以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就经常住在王换于家。同年6月徐向前、朱瑞率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到沂蒙后,也较长时间住在王换于家。

为昭示历史,激励后人,永葆革命传统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沂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纪念馆整理制作展出资料80余平方米,搜集文物50余件,总投资达200余万元。在此期间,时任国家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题写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馆名和“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并亲笔书写了“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的碑文,著名作家李存葆、王光明满怀深情撰写了《百年老屋赋》;国家审计署和省直机关党工委还把此地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诸葛亮故里

诸葛亮故里位于沂南县砖埠乡的阳都故城。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81年出生于阳都故城。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父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父依附刘表,开始了在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后被刘备请出山,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为后人所缅怀。

阳都故城是古代文化遗址,城内耕土下1米左右即是汉代文化层,亦发现战国文物,陶豆和陶鬲的残片随处可见。故城东面紧靠沂河,河西崖有一段出土的古代城墙,石砌而成,十分坚固。北面是东汶河,河岸上约1500米长的东段故城城基至今依稀可辨。1992年,沂南县人民政府投资40万元人民币在沂南县砖埠乡孙家黄疃修建了“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

纪念馆左侧竖立的穿孔汉画像石碑,是汉代遗物。院内有千年银杏树一株,高23米,树围3.6米,树冠覆盖达360多平方米。纪念馆三块汉画像石均是诸葛亮故里出土的。大殿高7米,宽9米,长12.4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大殿正中安放着诸葛亮塑像,四周是14幅壁画,全面反映了诸葛亮一生壮丽辉煌的业绩。在沂南县城西山坡修建了“卧龙公园”(亦称西山诸葛亮公园),此公园总投资600万元人民币,自1992年分两期建设。

已建成姐妹亭一处,有全国体量最大的诸葛亮铜像一尊,用铜3.5吨,身高7米,总重7000公斤;并建有浮雕,总长50米,共计14幅,每幅5.25平方米。石雕均根据《三国演义》故事雕刻而成,记载着诸葛亮的辉煌战绩。另外,有仿古建筑5间,花岗岩石雕战马四匹,龟驼碑二尊,碑文刻有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九龙壁面向人民街,总长15.2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

汉画像墓博物馆

沂南汉墓博物馆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汉代民族文化。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

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一号墓坐北向南,用280块预制石材筑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像面积44.2平方米。墓南北长8.7米,东西宽7.55米,由前中后三个主室,东三个侧室,西两个侧室组成,总计为八室。室与室之间都有门直通。整个墓室的构筑是由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拦角石、盖顶石等先后顺序垒筑起来的,建筑技术相当先进。墓门高2.74米,由门楣、横额和东、西、中三个立柱组成。

门的横额和立柱上均刻有画像。立柱部分分别刻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及羽人、玉兔捣药等祥瑞图像。门楣横额部分则表现出一战争场面。前室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从地面到墓顶高2.8米,室中有八角形擎天石柱。顶部是用石条构成几个方形重叠而上的抹角结构藻井,既美观又大方。前室画像内容不少,但主题是祭祀,主要表现了墓主人死后的衷荣,分布于东、南、西三壁横额上。肃穆虔诚的致祭者或躬立,或跪伏于地,足见墓主人的官位之高。前室四壁、北壁上横额及八角擎天柱上,则刻有大傩驱鬼、伐鼓、拥彗和神灵、祥瑞图像。

中室高3.12米,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亦有八角形擎天柱。中室画像内容更为丰富,有车马出行,丰收宴享,乐舞百戏等,主要表现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和富足逸乐的生活。中室的四壁,刻有苍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荆轲刺秦王、孔子见老子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并有榜题“苍颉、齐桓公、卫姬、苏武”等12处28个汉字,这些画像生动细腻,令人惊叹。后室由一个斗拱分隔成两间,仅有一个侧室,很显然是一带便池的厕所。拱的式样同中室一样,梁拱也是由整块石头雕成。分布于后室隔墙上的画像,主要描写了墓主人的闺房内的生活,有侍女持奁图、仆人洗涤图等。沂南汉墓博物馆一号画像石墓以气魄雄伟、结构谨严见长,表现出汉代建筑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它是汉代民间艺术家集体创造的作品,是将两汉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综合起来而去粗存精,推陈出新的作品。一号墓早年被盗,仅存有少量残破的陶器和铜镞,墓主姓名无考。二号墓在一号墓的南面偏东,两墓相距20米。是东汉晚期较大的砖石墓。除两个耳室和一个后室的券顶完整外,其余各室的券顶均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墓早期被盗,墓券顶砖的丢落,使墓室内积满淤泥,经精细清理,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0余件及100多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沂南汉墓博物馆大站东侧为拓片陈列室,展有一号墓画像拓片。图像清晰,资料丰富,给人们参观以更多便利。院内东侧则陈列有从沂南各地收集而来的34块汉画像石,内容有:车马出行、大禹治水、祥禽瑞兽等。为研究沂南汉代历史及汉画像石墓分布情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孔明文化旅游区

孔明文化旅游区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位于沂南县城西部,规划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东至卧龙山路,南至团山南侧,北至卧龙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区。

中心以卧龙山、北寨村、汶河为主。目前在卧龙山东麓已经建成的有:诸葛亮铜像(1993年落成,高7米,重7吨,底座高3米),体量为世界之最;铜像前两侧各有战马雕塑两尊;诸葛亮丰功伟绩大理石浮雕群像,浮雕画面14幅,组成50米的弧形墙,并有回音效果;占地6660平方米的诸葛宗祠以及汉街思古、武侯双阕、智慧桥、圣贤路、御碑亭等景点。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

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沂南县界湖镇西25公里的代庄乡境内,经营总面积近2万亩,经过30多年来造林、营林,已形成干果林、防护林构成的万亩森林规模,主要树种有松类、刺槐、板栗、赤扬、淡竹、火炬树、五角枫等。林场林草茂密,怪石林立,是景色优美的森林旅游胜地。孟良崮森林公园于1992年1月被国家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马泉休闲园

国家4A级景区

马泉休闲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吉利山下。园区秉承创意农业理念,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打造了一个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休闲养生园,达到了“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休闲养生大众化”。园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山与水、林与石、人与自然互相映衬、完美融合。

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

位于沂南县青驼镇东。

沂蒙影视基地

国家4A景区

沂蒙影视基地,位于著名的沂蒙山革命老区,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因为拍摄为共和国60周年献礼的长篇历史电视剧《沂蒙》而设立是在原有村落的自然风貌基础上稍加修饰而建立的红色影视基地,又称山村好莱坞,先后有电视剧《沂蒙》《沂蒙六姐妹》《沂蒙英雄》《地道英雄》《娘》电影《斗牛》《岛城风云》在此拍摄。

曾不为外人所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自从在这里拍出了《沂蒙》、《沂蒙六姐妹》、《斗牛》、《沂蒙英雄》等多部影视剧后,这个偏僻的山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更随着电视剧《沂蒙》在央视的热播,以及在山东卫视和临沂新闻综合频道的隆重推出,聚集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尤其电影《斗牛》的主演黄渤先生荣获台湾金马奖影帝后更是将我们沂蒙山的一个小山村宣传了出去,这就是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常山庄村。

沂南县目前正对这一资源进行高标准规划和包装,开发建设《沂蒙》影视拍摄基地旅游区。按照规划,下一步将修建引景区(大门、长廊、停车场等)、综合服务区(酒店、旅馆等)、抗日山村、沂州影城、常山古寨、沂蒙水苑、欢乐农庄等景区,其中在抗日山村中,主要建设影视街、红军街、抗日街、支前街、民俗街等各具特色的景点。目前,该项目开发的主体规划已经确定,相关基础建设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

国家4A景区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位于沂南县城北12公里,由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投资1.56亿元。在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农耕为业。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整个旅游区以沂蒙原生态古村和沂蒙山乡民俗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是具有显著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融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北方沂蒙山乡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具备800多人同时就餐,400个床位和15000人游览的接待能力。景区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山东省逍遥游示范点”、“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山东省最具民俗风情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山东省100家重点服务业园区”、“2011最美中国(山东)最佳休闲度假景区”、“2014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山东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

国家4A景区

山东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由山东晨始建工集团投资开发,预计总投资40亿元。一期总占地面积616亩,总投资3.6亿元,共分为客房接待中心、中西餐饮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景观温泉中心和影剧院五大部分。其中客房接待中心,设有近200间高档客房和24栋营业性贵宾别墅;中西餐饮中心,设有大型多功能餐厅、高档宴会厅,能同时容纳500多人就餐;国际会议中心,设有各式会议室11处,可同时接待30-500人多个规模不等的会议;影剧院设有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演艺大厅和KTV休闲娱乐空间;景观温泉中心,由室内温泉馆、露天温泉区、动感温泉区和SPA贵宾区组成,融入了国内最先进的设计开发理念,融合了自然、闲适、健康等特质产品,设有动感池区、儿童池区、保健池区、江南风情池区、美容池区等,可同时接待2000多人,开业以来日接待能力最高达6000人次。度假村已经建设成为江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集温泉沐浴、餐饮娱乐、会议商务、养生理疗、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温泉度假村,并于2010年10月份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先后荣获“品牌山东·最值得体验温泉品牌”、“山东省老年人明星旅游景区”、“临沂城市建设精品工程金奖”等荣誉称号。

二期工程位于温泉度假村一期工程以东和以北的地段,项目规划占地150亩,总投资2亿元。主要体现以诸葛亮文化为主题的设计理念,充分突出动静结合、德身双修、天人相契、恬淡闲适的养生之道,包括温泉水上乐园、温泉养生苑、户外拓展和温泉康体中心等项目,于2013年6月运营使用,分温泉娱乐区、餐饮文化会馆和休闲养生区三部分,既突出了温泉的娱乐功能,更注重温泉的休闲养生功能。

2013年12月,三期工程已破土动工,该项目占地1100亩,计划投资30亿元,将重点打造“中国智圣(国际)温泉城”。

历史人物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砖埠镇孙家黄疃村)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瑾(174-241),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玄(?―197年),琅邪阳都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叔父,曾为刘表的属吏,东汉末年官员,官至豫章太守。

诸葛诞(?~258)三国时期魏将,字公休,琅玡阳都人,诸葛丰之后,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堂弟。初以尚书郎为荣阳令,累迁御史中丞尚书,是三国时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与夏侯玄、邓飏、田畴友善,俱有声名,并称为四聪。

政界人物

李子超(1921-2002)沂南人。曾任中共沂南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山东胜利石油化工总厂指挥。省委统战部部长,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

高阳(生辰不详)山东沂南大庄镇人。中共党员,参加过抗日战争,历任浙江省临安地委书记、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现为浙江省委离休老干部。

袁芳烈(1929年-2009年1月29日),山东沂南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李连秀(1922-)沂南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第四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历任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师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兼军参谋长、集团军军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

李玉妹,女,汉族,1956年10月生,山东沂南人,1976年4月入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二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

邵长福,男,汉族,1944年12月出生,山东沂南人,1964年10月参加工作,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曾出任日照市市委副书记、日照市政协主席,日照市书法集协会名誉主席。

商界人物

高元坤,男,1958年2月出生,山东省沂南县人,文化程度研究生进修班。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7月入党,高级经济师。现任山东力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兼任省对外经贸促进会理事,市民营企业促进会会长。

马莹,女,汉族,山东沂南人,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博士。现任齐鲁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化界人物

苗得雨,1932年3月5日生,山东沂南人。历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结集出版《苗得雨60年诗选》、《苗得雨散文集》、《文谈诗话》、《赏诗谈艺》等49种。

苗长水,1953出生,山东沂南人。历任《前卫报》文艺编辑,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2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2年获冯牧文学奖。《染坊之子》、《御花园》等作品译为英文、法文出版。

王兆山山东沂南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94年至1996年兼任《山东文学》杂志社社长和主编,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舜礼,山东沂南大庄人,1964年6月生。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

尤克利农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大农民诗人”。1965年生。山东沂南人。2011年12月9日,荣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代表作《远秋》。

教育界人物

王普(1902—1969),出生于沂南县依汶镇。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山东大学)创办物理系。1935年至1938年,王普在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科学院留学并获科学博士学位。后转赴美国卡内基学院担任客座研究员。1939年秋王普回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名校。1946年重返山大,任物理系主任、代教务长等职。翌年秋,王普应聘再度出国担任美国国家标准局辐射物理学研究员。1956年8月,王普冲破阻力毅然回国,重回山东大学物理系执教,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山东省第一、二、三届政协常委。1969年,王普在“文革”中受迫害而死。

高策理,现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男,汉族,1964年10月生于山东沂南。1987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后到清华大学工作。曾任清华附中校长。

高毅勤,山东沂南大庄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其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udolphA.Marcus(鲁遴夫·马库斯)教授,博士论文获得了化学系和加州理工大学2001年度最优秀论文奖。在《Science》《Cell》发表论文各一篇,《PNAS》3篇。曾获美国SearleScholar,Dreyfus新教授奖和ClauserPrize奖。

范润华,男,山东沂南人,1970年2月生。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王善军,山东省沂南县人,1966年生,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辽宋夏金史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代表作为《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王本法,男,1964年生,汉族,山东沂南人,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张全之,男,1966年生,山东沂南人,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杜瑞成,男,生于1957年4月,山东沂南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林秀坤,男,1957年11月生,山东省沂南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人才。

李士崇,男,山东沂南人,为台湾昆山科技大学董事长。

薛群基,男,山东省沂南县人。材料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的研究。

2021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3]

2022年6月,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6]

上一篇:扑盲子

下一篇:陕西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