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上空最大臭氧层空洞关闭

时间:2024-08-09 06:30:51编辑:奇闻君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南极臭氧层空洞只在南极的春季(9-11月)出现,持续一个月左右.
目前,主要解释是从光学角度进行的.这种观点认为,使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氟氯烃(CFCs).在人类聚居的北半球,由于大量生产和使用CFCs,并使之进入大气层中,大气环流携带着北半球散发的CFCs,随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分流向两极.在南极黑暗酷冷的冬季(6-9月),下沉的空气在南极洲受到山地的阻挡,停止环流,就地旋转,形成“极地风暴旋涡”.这股旋涡不断上升,上升到20千米高空的臭氧层内以后,把南极与中低纬地带空气对流隔绝开来,使南极变得极冷,并开始出现滞留在空中的冷气团“冰云”.“冰云”中的冰晶微粒把气流中的CFCs吸收在其表面,并不断积聚其中.当南极的春季来临时,阳光照向“冰云”,冰晶融化,释放出吸附的CFCs.由于CFCs是一种含氯的有机化合物,当它受到短波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一种自由基,这种自由基与臭氧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自由基,反应过程中消耗掉一部分臭氧.一个氯原子可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因此,南极的臭氧洞出现在春季.
另一种解释是从动力角度进行的.这种观点认为,在南极极夜期间,因中低纬向南极的热量输送效率很低,控制南极上空的极地“旋涡”内部,形成了异常低温环境,光照少,氧分子合成臭氧的光化学作用就会减弱.当极夜结束,春季来临(9月始),太阳重新越出地平线时,由于集中于平流层中下层的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这一范围的大气被加热,于是该层出现了上升运动.这一上升运动引起的抽吸作用,将对流层臭氧含量低的气体带入了平流层,替代了原来平流层臭氧含量高的气体.这种“抽吸作用”直到11月份才逐渐减弱,此时南极上空臭氧浓度逐渐上升.可见,由于南极春季的这种“抽吸作用”,导致了南极春季臭氧空洞的形成.


北极出现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防护盾,不仅能保护我们不被阳光中过量的紫外线伤害,也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保障。臭氧的形成需要两个要素:强烈的太阳辐射、较高的大气温度。强烈的太阳的辐射使氧分子分解成了两个氧原子,然后一个氧原子在适当温度(动能)作用下与一个氧分子(O2)结合,形成了一个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O3)分子。这样就能理解了吧,地球上太阳辐射最强、温度最适合臭氧合成的地方是赤道区域。大气中几乎所有的臭氧分子都是在赤道区域形成的,然后跟随大气环流铺满整个地球。两极区域距离赤道最远,很多臭氧分子还没到达就被氮氧化物和氯碳化物消耗掉了。两极本地又不具备生成臭氧的高辐射和高温度条件,那里的臭氧层自然就是全球最稀薄的了。再看“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这里纬度不算高但海拔高呀,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一壶水烧到80多度就开了。所以,青藏高原处的太阳辐射够用,但原材料(O2)少,温度低,无法在本地生成臭氧。炎热的印度洋能生成大量臭氧,但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含臭氧暖流的北上。如果想改善青藏高原的臭氧层状况,除非听葛大爷的:在喜马拉雅山脉开个十公里宽的口子……如果认为臭氧层消失只意味着出门得抹防晒霜,那就大错特错了,过强的紫外线对各种生物的伤害都是全方位的。比如南极臭氧空洞最大的那些年(1987至1999),智利南部的牧民发现自己的羊很多都得了白内障,到处乱撞;河里的鱼同样视力受损,眼睛成了灰色;草原上的野兔好多都成了瞎子,据说可以直接走过去拎住兔子的耳朵把它们逮走。最要命的是海洋。有害的紫外线能够穿透30米深的海水,破坏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的细胞核从而杀死它们。如果两极的臭氧层空洞向低纬度区域扩张,温带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将会被过量紫外线杀死四分之三(甚至到五分之四)。数量庞大的浮游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它们如果锐减,意味着海洋营养级金字塔的塔基被掏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将随之覆灭,重演一次泥盆纪生物大灭绝的悲剧。幸好幸好,这种恐怖的情况已经不大可能发生了——随着臭氧消耗物质(各种氟氯碳化物)的禁用,地球南北两极的臭氧层空洞正在逐年缩小。以南极为例,卫星数据显示,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历史最大值发生在2000年9月6日,面积达2990万平方公里。而2012年记录到的臭氧空洞本年最大值,发生在9月22日,面积为2120万平方公里,已缩小了41%,可喜可贺。那一年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平均面积最小值为1790万平方公里,这也是过去20年来第二小的数值。这对全人类和整个地球的生命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上一篇:大王酱油

下一篇:windows7 oem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