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丰的个人生活
姜丰和英国男人理查德-杜比恋爱,杜比是一家国际名企的高管。2004年10月2日,姜丰在剑桥与英国男人理查德-杜比结婚。2007年2月7号,姜丰的一对混血小宝贝降生,而且是龙凤胎,姜丰给他们取名叫大宝、二宝。姜丰表示,我们三个人,绝大部分的话题是在关于法国酒和法国美食,当然大部分的谈话也都是在餐桌上。而且她那句“以后在戛纳会有很多度假的时光,这一趟,终究还是工作旅行”,显得意味深长。 2004年10月2日姜丰在剑桥幸福地披上了婚纱。她的另一半是一位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一位具有绅士风度的英国男人。2007年2月7日,姜丰的一双龙凤胎宝贝平安降临在剑桥,“当我听到婴儿第一声响亮的啼哭,我也像婴儿一样失控地放声大哭!一分钟后,女儿出来了,听到女儿的哭声,我又应和着大哭……我们仨一起呱呱叫,一定是很生动的时刻,迷迷糊糊中,还隐约听见医生和助产士们在善意地笑……”这篇博客的名字叫“天使到人间”只从标题和简单的几句话就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她的喜悦和幸福。姜丰为她的天使取名大宝,二宝。“大宝是哥哥,二宝是妹妹。俺家大宝脾气大,性子急,嗓门亮,最大特点是只要醒来就得立刻开饭,一分钟也等不得。二宝性格截然相反。二宝比老大长得漂亮,是个小美女,且性情温和平静,有什么不舒服皱皱眉头,也是典型的美女蹙眉,哭起来的声音也是娇娇柔柔,细声细气。”她不仅在博客中详细地介绍了宝宝们的性格、脾气和每一天的成长,还放了很多照片在上面。照片上这对混血宝贝非常漂亮可爱。难怪姜丰会如此的自豪、满足。网上照片2007年前央视美女主持姜丰的一组照片在网上疯传,经过N次转贴后,标题变成了《前央视主持姜丰混血女儿及哺乳照曝光》。但这张照片就出于姜丰的博客,该文贴于8月6日,原标题为《地主家的星期天》,描述了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生活。
姜丰的人物经历
1987年,考入山东大学经济系,后转入中文系。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保送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西方美学硕士学位。1993年,和复旦大学队友共同摘取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姜丰是一辩。1994年,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组,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后到《文化视点》,任制片人、编导、主持人至今。 1997年,担任《文化视点》栏目主持人、制片人。198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小说集、诗集以及长篇小说。2001年,到英国剑桥攻读博士。2004年10月2日,与理查德·杜比结婚。 姜丰是一个两栖人:既在央视《文化视点》当主持人,频频与名家约会,又是一个自由的写作者,她的《情人假日酒店》、《爱情错觉》、《相爱到分手》曾被改编成一部红过一时的电影《情人假日酒店》。 不过更多读者是从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上知道姜丰的,那一年,以她为一份子的复旦大学队获得了冠军,从此在大学校园掀起了辩论热。 姜丰和《文化视点》的故事,在辽宁教育出版社的《约会大家》里写得详细,她对自己身边的主持人像赵忠祥、倪萍都有评论,对春节联欢晚会也有讨论。 《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请到前央视主持人姜丰主持纪录片。2013年12月11日14时许,《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声:“《诺贝尔档案》,南方周末5集纪录片,特约前央视主持人姜丰主持。全息解读诺贝尔档案全程直击诺贝尔周。第四集《诺贝尔奖的算计》:诺贝尔文学奖五次大调整。第五集《诺贝尔家族与王室》:5位瑞典国王参与了诺贝尔颁奖。国王与诺贝尔家族协会主席是小学同学,还打过架。” 作家姜丰:我喜欢虚构的乐趣 1995年姜丰加入作协,但她并没有把写作当正事(正式的职业),也没有决心以写作为生,靠写作获得名和利。在这一点上,姜丰应该是幸运的,在这种自由的状态下,她得以发挥自己的才情,也纵心所欲去写作,哪怕只是写自己的感受。 在姜丰所在的CCTV,主持人、记者出书仿佛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也形成了图书市场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从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并创下了发行新高后,央视就成了图书出版的一个源头,倪萍的《日子》、新闻评论部的《焦点外时空》、《空谈》、新闻调查的《新闻背后的新闻》、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敬一丹的《一丹话题》、《实话实说》前仆后继地面世。姜丰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其中的一员。不过对姜丰来说,名气与作品的距离更远一些。使她出名的辩论或主持人,都不是她创作的主要资源,与职业背景有关的只有一部《约会大家》。受到欢迎的像《温柔尘缘》、《情人假日酒店》都是虚构的文学作品,与亚洲大专辩论赛无关,与《文化视点》无关,只与姜丰讲故事的技巧有关。 谈起电视人出书,姜丰说,书好不好对书的生命力是最关键的。当然,如果是名人出本书,它会很快得到读者的注意,但书到底能不能卖好,最终还是取决于书写得怎么样。 复出主持纪录片《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请到前央视主持人姜丰主持纪录片。姜丰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组,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1997年担任《文化视点》栏目主持人、制片人。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2020是什么?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2020如下:这是新的一天,也是新的一年,还是本世纪20年代的起点,祝福你新年快乐!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很容易想起那句曾广为人知的“预言”:2019,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如果你依旧怀揣梦想,应该难以接受如此悲观。但当你意识到自己身处的历史场景,是在一个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爬坡过坎,你是否感慨,脚步匆匆,走得并不容易?2019年,“我太难了”突然成了网红金句,它蕴含着那么多的无奈、自嘲与顾影自怜,却又展现出那么多在大时代考验下不服输不放弃的生动脸庞。是的,考验,在2019年来得有点猛。这一年,贸易战陡然升级,中美关系承压,全球化发展从未如此晦暗不明。确定性与规则共识仿佛正在退场,权力政治似乎正在回头。世界会重新沦为草莽与丛林吗?大争之世已经开启了吗?这一年,香港修例风波骤起,“东方之珠”蒙尘。一路急行军的新中国,既创造了七十年的辉煌成就,也面对着时代大潮新的喧嚣。但我们听见,“我和我的祖国”响起在这片大地的每个角落。我们相信,潮起潮落,遮不住“两个一百年”的大国路径。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2021原文
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凛冬已至?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2020年,历史扑面而来,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导致逾8100万人感染、逾178万人死亡。数字还在增加,每个名字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撕扯着一个或更多摇摇欲坠的家庭。年初,武汉。作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隔离事件,封城的76个日和夜,血泪淌成悲伤的河。汽笛悲鸣,江水呜咽,这座英雄城市的巨大牺牲,当永被铭记。一座大城,死守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驰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间重新照亮。李文亮与艾芬,接力讲述了一个勇敢的故事;84岁的钟南山挤进高铁餐车,北上于危难之际;除夕夜,整装待发的军医在洗手间门口抱别哭泣的女儿。火神山灯火通明抢建医院,一位志愿者坚定地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位新郎愧疚地告诉新娘“疫情不散,婚礼延迟”;而当两大援鄂医疗天团在天河机场不期而遇时,空寂的大厅里响起数百人心有戚戚的招呼声、加油声,就像黑夜里冲天而起的光。彼时彼处,人性光辉熠熠闪耀。90岁的母亲四天四夜陪护64岁的儿子;丈夫执意天天骑车送确诊却没床位的妻子去医院,最终“用我的命换你的命”;快递小哥冒险接送医护,只为“让救命的人去救更多的命”……一个个普通的人,在不同场景里默默演绎英雄的角色。而一些特别的人,更让这样的故事显出特别的意味。汶川村民千方百计运来了几大车蔬菜,女儿拉着17年前父亲抗击SARS的行李箱请战武汉,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悄悄捐出5000个口罩……善意与善意隔着时空回荡,勇气与勇气跨过山海呼啸,纵然彻骨痛过也依然那么努力在爱啊。多少次泪目,多少声加油,多少个“最美”,多少夜不眠不休刷屏,多少回全民揪心接力,让多少微弱的力量在巨大的灾难与恐惧面前汇聚成墙,彼此依偎着迎向那未知的未来。未来从未如此地未知。尽管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出口回暖经济复苏,世界引擎重新启动,但这一年,全球经济被重创甚于世界大战,多国政局之动荡堪称风雨飘摇,末日情绪四处弥漫,国际现实一片魔幻。这一年,大选撕裂美国,脱欧折磨英国,恐袭缠上法国。中美关系空前承压,世仇难解的阿拉伯诸国却与以色列次第建交。整个世界暗潮涌动,哪里都是变局。年初“地狱火”导弹定点斩杀伊朗将军,年末南高加索上空无人机精准摧毁亚美尼亚坦克。科技主宰战场,改变着千年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战争模式,还将重塑权力与政治的内在逻辑。哨声还在不同地方吹响。比如口罩使用该不该强制,自由与安全的边界挑起全球争论;刷脸能不能推广,技术伦理引起多方关切。是的,2020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我在”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世界乃是所有人共业所感。大洪水来袭之前,没有一滴水认为自己有罪;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你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世界刻画着我们,我们也要定义它的算法。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等你归家的那盏灯火,打开门孩子扑入怀中的笑脸,永远是那般动人。而在天灾人祸的命运前,在风刀霜剑的相逼下,你需要永远坚强。生命薪火代代相传,是基因绵延意义上的血脉永生;天之未丧斯文在兹,是模因绵延意义上的文明永生。但倘若岁月暗算我们,我们也别饶过它。岁末寒冬,伦敦溃散,日本封国,巨星不断陨落,疫苗尚未普及病毒却多处变异,世界仍不太平。但万物始终运行,大地终将苏醒,世间流传着厚义与深情,时光滚滚向前绝不停息,新年终将到来。我在,就是不幸中的万幸;我在,就是绝望中的天籁;我在,就是破釜沉舟,是披荆斩棘,是一诺千金,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越千山万壑也要与你共一个更美的春天。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我在,你在,我们在。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今年的这一天,每年的这一刻,你我执手见证“我在”,互道一声早已相约的祝福:新年快乐!扩展资料:《南方周末》引用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论”其弦外之音无非意指“转型是必然的,然而道路漫长,需要凝结共识”的形左实右论调。而“我在”的论述也是近几年南周献词探讨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进展。《南方周末》认为的“我在”是世界主义的,不断提及将小我有机融入历史的大我之中,才能获得存在的意义,因而小我亦需负起公共生活赋予的重任。献词试图摆脱民族国家的框架,没有晚清梁启超阐发国家谱系下躯体的小我与公共的大我里头的紧张关系,反而像是回到了五四时期胡适的个人观,从国家主义走向以公理为核心的新天下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