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与《窈窕淑女》
谈起《窈窕淑女》,认识这部电影源于《王牌特工》的内部推荐,看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部 奥黛丽赫本 主演的片子,顿时兴趣大增,之前看过两部 赫本 的影片,分别是《罗马假日》和《蒂凡尼的早餐》,两部作品分别造就了两次经典,也让 赫本 这个演员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很好奇,她究竟是一名怎样的演员呢?
是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奥黛丽赫本能够同时驾驭三种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角色呢——《罗马假日》是 贵族阶层 ,《蒂凡尼的早餐》是 平民阶层 ,而《窈窕淑女》中主角的出现则直接到了 贫民阶层 了。
这样来看的话,三种人物各有侧重点,表演起来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窈窕淑女》里面,一开头,奥黛丽赫本扮演的角色 伊莉莎·杜利特尔 是一个贫寒家庭的卖花女,开场的一段时间,就有一场声势浩大的 叫骂戏 ,这场戏很考验演员的演技——尤其是对于曾经温文尔雅的奥黛丽赫本更是一个挑战,从《罗马假日》的公主角色开始,奥黛丽赫本主演的人物大多出身高贵,而到了《窈窕淑女》里,突然降到了一个贫穷的卖花女上面,展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
你可以倒回去仔细的观看这一段,从赫本的嘴型、动作、脸部表情和语言表达的情绪上发现我上面所说到的这种不同于以往的表达形式——它表明了赫本具有演技的张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种形象的塑造和展现。
并不是说奥黛丽赫本只会演公主,而是说演员应该尝试着去挑战自己未知的演绎领域,尝试进行更多的戏剧化演绎手法,这是我想要说的。
那么除此之外呢,奥黛丽赫本还有什么特点——或者我们可以说赫本还有什么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别之处呢?
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奥黛丽赫本的个人成长背景,再去回答这个问题。
在1948年的《荷兰七课》里面,奥黛丽赫本贡献了自己的荧幕首秀,在剧中扮演一位 空姐 ,用 英语和荷兰语 向观众讲解。
而我们熟悉的《罗马假日》则是在1952才开始上映的,在这中间的四年内,奥黛丽赫本参与了多部舞台剧以及电影的演出和制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并掌握了基础的一些演技技巧。
那么,为什么奥黛丽赫本选择了舞台剧和电影的平台,而没有去选择找一份正式的有固定工资的工作呢?
当我看到她的母亲的时候,我发觉这里原来有一些很微妙的相同之处——奥黛丽赫本的母亲名为 艾拉·凡·赫姆斯特拉 ,她的母亲从小就有演电影唱歌剧的梦想,把奥黛丽赫本送到芭蕾学院这一举动,就是对自己梦想的一种延续。
奥黛丽赫本之所以选择了歌舞剧和电影,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她的母亲。
在 歌舞剧 最热火朝天 二十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 里,奥黛丽演出了多部歌舞剧,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拍摄《罗马假日》成名之前,奥黛丽就已经演出过多部电影和歌舞剧了,这为她之后的演艺生涯打造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1964年上映的《窈窕淑女》这部电影里,可以说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奥黛丽赫本,这应该是赫本最著名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部歌舞片了。六十年代——在歌舞剧热潮的末期,奥黛丽赫本重新拿起了她明亮的歌喉,与 雷克斯哈里森 饰演的 希金斯 ,上演了一出别具一格的歌舞盛宴。
在《窈窕淑女》之前,1957年上映的歌舞片《甜姐儿》同样是由赫本主演,两部影片的故事结构惊人的相似——或者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爱情歌舞片中,故事的主角总会被「改造」一番,在《窈窕淑女》里,卖花女被改造成了贵族公主;在《甜姐儿》里,书店的女店员被改造成一流模特;在《雨中曲》里,平凡的女孩凯西被改造成了银幕新秀...诸如此类。
歌舞片强调惊喜和娱乐,所以在讲述故事的时候,都会选择贴近生活的人物——这些人物起先平凡,但是因为某种 巧合 或者 机遇 而 飞上枝头变凤凰 。这是符合我们普通人的潜意识的,所以这类影片很受欢迎。
但是为什么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歌舞片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我个人觉得这和 剧情片的发展 以及 观众的审美疲劳 有关系,在歌舞片近二十年(40——60年代)的黄金时期,生产了可能近千部甚至近万部歌舞片,这些歌舞片投入到市场上,让观众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但是歌舞本身的故事本质,却没有和产量一起提升。
相比于剧情片的多样化,歌舞片的故事一般都只具有一种或两种故事套路,我在前面说:爱情歌舞片的经典故事范式的时候,其实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且,歌舞片要想发展处新的类型和形式是很困难的,它不像剧情片一样,故事可以千变万化,只要不脱离逻辑就行。
那么歌舞片呢?
歌舞片需要在电影中增加唱歌和舞蹈的部分,那么故事就必须要符合歌词和舞蹈——在最近几年的一部歌舞片《爱乐之城》里面,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随着他们的舞姿而逐渐转变和进入高潮——这是歌声和舞蹈带来的极大魔力。
起初我在观看《雨中曲》的时候,情绪上的感动很强烈,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在观看了多部歌舞片之后,我发现歌舞片的类型一般无二,缺乏变数——这应该是歌舞片最大的一个缺点。
那么,我们回到《窈窕淑女》上,回到赫本身上,作为一部黄金时期末期的经典电影,《窈窕淑女》歌舞的部分其实占比已经非常少了,更多的则是倾向于类型片的格式。
细心地观众可以发现,即使是《窈窕淑女》的歌舞部分,制作和演绎上,都没有早期的电影——比如《音乐之声》,以及我上面提到的《雨中曲》认真和精致了,片中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赫本的演技,赫本在这部电影里贡献了超一流的演技,将一个贫困女孩的 霸道无理 和 斤斤计较 演的入木三分。
由于歌舞片的局限阻碍了《窈窕淑女》故事的完整性,但是也在另一方面强化了它的喜剧色彩,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在这部电影之后,奥黛丽赫本的就没再出演过大型的舞台剧或歌舞片,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奥黛丽赫本最出名也是最完善一部歌舞片了。
是很值得我们去多看几遍的。
最后,谢谢观看。
奥黛丽赫本的《窈窕淑女》大概内容
伊莉莎.杜利特尔是个从小生活在底层的卖花女,她说话音调发音很是难听,有一次他碰见了一个语言教授,想改变自己,于是去拜师。可是人家不要,最后那教授的一个朋友要与教授打赌如果他可以改变这个满口粗话的女人,就承担一切教育他的费用。然后艰苦的训练开始了,最后不仅成功了,俩人擦出了火花。影片评价根据大文豪萧伯纳同名戏剧改编的《窈窕淑女》是当年度好莱坞的头号话题。同名音乐剧早已在百老汇引起巨大轰动,而电影版不仅有巨星赫本和传奇导演乔治·库克加盟,同时超过千万美元的制作费用也为当时所罕见。《窈窕淑女》是听觉的盛宴,同名音乐剧为其提供了优秀的资源;电影同时是视觉的盛宴,为赫本量身打造的多个造型都成为经典,而片中多个上流社会社交活动场景中动辄数百人身着风格独特的锦衣华服的场面也是流光溢彩,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