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提倡 低碳经济 ,它与以往的经济模式有什么区别?
有三点区别:1.考核指标不同。低碳经济在考核中把环境和资源需求纳入考核,不仅仅是以往的经济增长率;2.支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同。低碳经济更强调技术进步,把科技作为经济发展原动力的核心,其次才是资金、劳动力等;3.发展目标不同。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增强可持续发展,主要强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经济发展目标是获得经济增长和利润,从而某些短平快和高能耗存在可能。拓展资料一、经济模式表示的是经济主体运行中带有总体性的本质性的特征,因此,它通常具有概括性,高度概括经济中的基本性质;它还具有整体性,描述的对象是某个整体,而非其局部;它也具有联系性,表示内容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不是孤立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管理体制和主要运行原则的内容包括:所有制结构、利益结构、组织结构、信息结构、决策结构和调节结构等。波兰经济学家弗·布鲁斯从理论上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有四种模式:即军事共产主义模式;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或称集权模式;计划和市场结合型的计划经济模式,或称分权模式;高度分散的市场型计划经济模式,或称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表明,并不存在一套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各国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结合本国国情,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其目的也就是彻底打破旧的、僵化的、弊端丛生的、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模式,建立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模式。三、经济模式分很多不同类型和经验教训,例如现今萧条的东北模式。东北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总结是制度的僵化,在国企的改革治理问题中表明,不能借鉴东北模式,因为走东北模式依赖于国企,最后则会像东北一样出现萧条状况。单调的经济现状以及气候的雨雪无常让东北失去竞争力,需要向文化产业制度和多领域发展及建设规划。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什么为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保持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阶段。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浅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 要:文章论述了低碳经济的特点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04-01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的特点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我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我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我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节能减排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节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应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5.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总之,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建立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波,赵文华.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
2.孙秀梅,周敏.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官地选煤厂生产科 山西太原 030000)(责编:李雪)
近年来我国重点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好处有哪些呢?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基于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它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绿色GDP的追求。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概念的转换。低碳经济的优势和特点支持了科学发展,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水平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低碳经济要求排放越低越好,特别是要控制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雇人挖洞填土”可以刺激需求,但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投资低碳经济是长期的解决方案。由多国研究机构组成的全球气候网络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低碳经济可以在世界各地创造数千万个就业机会。能源和气候变化部估计,到2020年,英国将有超过120万人从事“绿色工作”,到2030年,每年为经济贡献40亿英镑。开发、应用和出口低碳技术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是很诱人的。为了取得领先,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行动。早在2003年,英国就提出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创建低碳经济,并将其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奥巴马政府将绿色能源发展视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刺激措施,并计划在2020年前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日本还采取了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计划,旨在加强其低碳经济和扩大其市场。低碳经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很明显。英国有很多“零碳”超市,通过提供自己的生物质发电机、建筑节能、雨水循环利用等方式,营造低碳购物环境;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更为著名。低碳设计在建筑、生活等诸多方面已经成为标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有一个“零碳馆”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