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祖先是什么动物
大熊猫的演化需要追溯到2600万年前的渐新世时期,当时出现了一种远古肉食动物-古猫兽,它是之后出现的所有肉食哺乳动物的祖先,于是就分化出了猫科、犬科以及熊科等一系列种属,而熊类中又演化出了似熊类以及古烷熊类,其中似熊类在1200万年前的中新世又分化出了始熊类、始熊猫类以及小熊猫类,其中始熊类就演化出了现代的大部分熊类,比如灰熊、棕熊以及美州黑熊等。
而大熊猫则属于另外一个演化支,也就是始熊猫类动物,它们在自己的独立领域中生存了很长时间,最终进化为大熊猫属,其中仅仅只有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大熊猫存活至今,当然除了中国四川出现的大熊猫,在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的森林中也存在一个旁系分支,被称为郊熊猫,不过在中新世末期就已经灭绝。
大熊猫祖先吃什么食物
大熊猫祖先-始熊猫其实主要是以肉类为食,毕竟和剑齿虎生活在同一时代,如果没有尖锐的牙齿和锋利的指爪也很难活到现在吧,而且大熊猫的祖先和猫的祖先确实也是同一个,都属于肉食目下,因此吃肉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并不是说它百分百不吃植物,其实它还是会少量进食一些竹子,就像是现代的大熊猫一样。
实际上现代大熊猫经过进化99%的食物来源都变成了竹子,但是它们的牙齿和消化系统还是非常适合消化肉类,所以别看大熊猫很温顺,实际上它凶起来也是非常吓人的。其次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的体内有一个T1R1基因其实是发生了变化的,从而使得它对于肉类中的谷氨基酸没有太大的感觉,所以也就不爱吃肉了。
大熊猫吃肉吗?
大熊猫为食肉目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
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
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第一对前臼齿极小,常见有一侧或双侧缺失的现象,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
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咀嚼面特宽大,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小,齿尖并不明显,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
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
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