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 艺术流派 ,与达达主义产生于同一时期,并且对于 视觉艺术 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 梦境 、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 达利作品《记忆的永恒》 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 创作方法 、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为 现代派文学 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 文学流派 ,实际 超现实主义的绘画 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 直觉主义 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 潜意识 "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参加超现实主义集团的作家有布洛东、兰波、查拉,画家阿尔普、马松等等。属于这一流派中的有些作家,如 路易·阿拉贡 、保罗·艾吕雅等,由于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后来转向进步的文艺阵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美国风行一时,出现了所谓"新超现实主义"流派。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作用甚多。1921年,布列顿和苏波合著的《磁场》,是超现实主义第一部实验性的作品,首次提出了无意识书写和自动的写作的问题。但典型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则产生在1924年之后,如布洛东的小说《可溶解的鱼》1924)和《 娜嘉 》(1928)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阿拉贡在1926年发表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艾吕雅的诗集《痛苦的都会》、《生活的内幕》均属超现实主义之作。给予超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 现实世界 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此派的画家们可举出阿尔普、米罗、艾伦斯待、 达利 、马松、基里柯、克尔诺、坦基、马格里特、夏卡尔等。他们以布列顿的"自动的活动、无意识的自动作用(Automatisme)和梦幻世界的采求"展开创作,部分也受哲学家柏格森(H Bergson)的影响,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超现实主义 但是,如果用布列顿的这种视觉形象来解释 超现实主义绘画 的话,还只说明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种主要风格,即以达利、 马格利特 、 德尔沃 为代表的风格。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它的来源是卢梭、夏加尔、思索尔、基里柯及19世纪的 浪漫主义艺术 。它企图运用弗洛伊德所下的定义,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但是其作画的过程实际上与写实画法没什么区别的理性过程,因此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和古典的超现实主义。另一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则是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 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 未来主义 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验有关联。
自布列顿于1924年发展宣言后,1925年6月在巴黎举办了首次超现实主义画展,参加者包括毕加索、阿尔普和 克利 等人,他们显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只有恩斯特在他的达达主义的拼贴中首次尝试了具有超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1926年超现实主义者组织了超现实主义画廊,1936年和1947年他们先后在伦敦和巴黎举办了重要的展览。曾一度风行欧洲的超现实主义热潮虽于30年代之后渐趋式微,但这一运动并末消失,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因为二次大战前很多此派画家从巴黎到美国,所以超现实派绘画从欧洲影响到新大陆。此外,其影响力扩及戏剧、舞台装饰、摄影、电影、建筑、雕刻等艺术领域。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练笔:
晚归的人们
现在,空气中的温度有零下三度
从嘴里哈出来的白汽像某一种寒冷
那些晚归的人
把自己深深地裹进衣服里
曾经在一些时候
我也这样
把自己紧紧地裹进衣服
走在回家的路上
风呼呼地吹
我们把头缩在脖子里
这样会暖和一些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瞬间
他们和我一样
胡须紧贴着脸颊
有的胖一些,有的瘦一些
一闪而过
走在这个偏远乡村零下三度的马路上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解释一下?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它与现实主义迥然不同,不关注客观真实,而是强调个人的想象力和意识流的发挥。超现实主义者试图挖掘人类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追求自由和创造力,以自由联想和想象为基础,创造出许多无厘头、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画家在绘画中拒绝再现客观世界,而是以梦境和幻象为主题,试图挖掘潜在的精神空间。超现实主义文学以自由联想的表达方式,突破常规的叙述方式和语法,创造出大量陌生而又神秘的形象和理念。而超现实主义电影则以错觉的手法和编辑技巧,将影像处理为非线性、不合理、荒唐怪异的画面。超现实主义代表了对传统观念的极度反叛,它试图从人类内心深处探寻真实,提炼出更为本质的人性特征。它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当时艺术的界限,而且对后来的许多艺术形式,例如戏剧、电影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