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北馆陶镇什么工艺
面塑工艺。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冠县北陶镇以什么传统
郎庄面塑。传统手工艺珍品,起源于山东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吒闹海”、“赵匡胤借头”、“舞狮”以及老虎、金鱼、青蛙、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著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赞其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2008年6月14日,郎庄面塑被国务院列入公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方法面塑制作过程,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它的造形简练夸张。面塑为半浮雕式,经过蒸熟“发胖”,显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着色也很大胆,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等原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再用少量的钴蓝和白粉点缀成花骨朵和小梅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任务眉眼和发色,造成色相度的对比,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泼跳动、绚丽多彩。
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木版年画(东昌府木版年画),山东省聊城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昌府木版年画作品构图简洁,格调高,整体感强,人物造型夸张,形体丰满朴实,线条圆润流畅,刚柔相济,色彩鲜艳亮丽,对比强烈。2、葫芦雕刻(东昌葫芦雕刻),山东省聊城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昌葫芦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3、聊城杂技,山东省聊城市传统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聊城位于山东西部,是中外知名杂技艺术溯源地之一。据《聊城经济社会大全》记载,民国初,仅东阿一县就有几十个杂技马戏班。同时期,阳谷、茌平、莘县、临清等还有几十个杂技团。4、冠县郎庄面塑。郎庄面塑,传统手工艺珍品,起源于聊城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吒闹海”、“赵匡胤借头”、“舞狮”以及老虎、金鱼、青蛙、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5、临清驾鼓。临清驾鼓是流行于山东省聊城地区临清市的一种纯打击乐合奏形式,由鼓、点锣和大锣(也叫“筛锣”)三种乐器组成。临清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