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全文及作者
菜根谭
洪应明
余过古刹,于残经败纸中拾得《菜根谭》一录。翻视之,虽属禅宗,然于
身心性命之学,实有隐隐相发明者。亟携归,重加校雠,缮写成帙。旧有
序,文不雅驯,且于是书无关涉语,故芟之。著是书者为洪应明,究不知
其为何许人也。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二日,遂初堂主人识
修 身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
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
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
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
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
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
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
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
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
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
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
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
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
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
除。
《菜根谭》
《菜根谭》全书内容涉及修身、处世各方内容,它把儒者关注人世的热情,道家超然世外的洒脱,佛家明心见性的彻悟结合一体,既让人有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的情怀。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又强调不刻意强求的超然脱俗。
作者柔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之方而传与后人,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恕,而在人则不可忍”,这就是说对于别人的过失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而如果错误在自己那么就不能宽恕,自己遇到困境和屈辱应当尽量忍受,如果困境和屈辱在别人身上就不能置之不问。体现了儒家的“仁恕”思想。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具清也”,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和出世的超脱。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于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余,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体现了佛家加人生观的禅理。
《菜根谭》反映了明朝时期,文人雅士追求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体系。作者通晓儒、道、释三家的学说和思想,结合自身的经历著成《莱根谭》。在现代生活的今天,《菜根谭》似一股清泉,洗涤我们的心,让我们找到精神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