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曲子最好听的十首
1、《牧民新歌》笛子领域要论那首乐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如果说《牧民新歌》是第二,那么没有任何一首笛子独奏曲是第一。《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由简广易、王志伟创作的。2、《扬鞭催马运粮忙》《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3、《喜相逢》《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等吸收为戏曲情节中的过场音乐曲牌,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4、《姑苏行》《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名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5、《鹧鸪飞》《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并演奏而流传于海内外,同时也成为了南派笛子风格的代表名曲。6、《春到湘江》《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7、《牧笛》《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乐曲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8、《帕米尔的春天》《帕米尔的春天》由李大同先生,以塔吉克族民歌为素材,吸取同名歌曲主题而创作。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多姿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以及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幸福和喜悦心情。9、《秋湖月夜》《秋湖月夜》由俞逊发与彭正元创作于1981年,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1992年荣获“世界华人经典作品”。10、《三五七》《三五七》是赵松庭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因为《忆江南》的前几句词格是三、五、七个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
笛子最好听的10首曲
最好听的10首笛子曲:《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1、《姑苏行》《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采用昆曲音调,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2、《春到湘江》《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3、《喜相逢》《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由冯子存改编,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4、《牧笛》《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5、《小放牛》笛曲《小放牛》,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笛子独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6、《牧民新歌》《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7、《鹧鸪飞》《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箇凡编写的《中国雅乐集》;以后以丝竹乐合奏,箫独奏等多种形式在江南一带流传。8、《黄莺亮翅》《黄莺亮翅》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绘黄莺在晴朗天空自由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声。9、《五梆子》《五梆子》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10、《扬鞭催马运粮忙》《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笛子独奏十大名曲
笛子独奏十大名曲有《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喜相逢》、《姑苏行》、《鹧鸪飞》、《春到湘江》、《牧笛》、《帕米尔的春天》、《秋湖月夜》、《三五七》。1、《牧民新歌》笛子领域要论那首乐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如果说《牧民新歌》是第二,那么没有任何一首笛子独奏曲是第一。《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由简广易、王志伟创作的。2、《扬鞭催马运粮忙》《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独奏曲。该曲根据东北民间音乐风格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3、《喜相逢》《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等吸收为戏曲情节中的过场音乐曲牌,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4、《姑苏行》《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名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5、《鹧鸪飞》《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并演奏而流传于海内外,同时也成为了南派笛子风格的代表名曲。6、《春到湘江》《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7、《牧笛》《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乐曲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8、《帕米尔的春天》《帕米尔的春天》由李大同先生,以塔吉克族民歌为素材,吸取同名歌曲主题而创作。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多姿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以及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幸福和喜悦心情。9、《秋湖月夜》《秋湖月夜》由俞逊发与彭正元创作于1981年,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1992年荣获“世界华人经典作品”。10、《三五七》《三五七》是赵松庭1957年根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独奏曲,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因为《忆江南》的前几句词格是三、五、七个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
长笛独奏十大名曲
长笛独奏十大名曲:《姑苏行》、《梅花三弄》、《妆台秋思》、《幽兰逢春》、《春到湘江》、《喜相逢》、《鹧鸪飞》、《黄莺亮翅》、《小放牛》、《扬鞭催马运粮忙》。1、小放牛这段旋律带者浓厚的民间色彩,充份表现年青人的天真活泼情绪。《小放牛》的版本很多,演奏的乐器亦各异,很多戏曲也会采用作为唱腔,这个版本是刘森改编,单纯不复杂,较重视乐曲的韵味。2、喜相逢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3、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笛历史简介长笛(flute)是世界上管弦乐团、管乐团(队)通用的重要乐器。最初由德国人律利(1633-1687)和罕德尔(1685-1765)发明创制,称德国笛。著名的长笛改革者波姆(1794-1881)是使长笛的构造趋于完美的著名发明家。他从改革长笛指法和音色开始,把笛管由圆锥形改为圆柱形,并规定了笛管的粗细及音孔位置,加装音键机械装置来调整音准、音色、扩大音域,增强乐器表现力。1847年,波姆规定笛子的长度66厘米为内径2厘米的约30倍,使这一乐器标准化。这些改良措施使长笛日益完美,具备了丰富柔和明亮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范围,这种长笛被称为“波姆式长笛”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