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建议朝廷放弃新疆?左宗棠如果不西征,西北后患无穷
#李鸿章为什么向朝廷建议放弃收复新疆的计划,难道他不怕落得卖国贼的骂名# 闭关锁国达两百年之久,整个国家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太多太多。 无论是器物层面还是制度层面清王朝都需要恶补,有大量的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 。 就拿军事层面来说, 两次鸦片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入侵的,又恰逢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清王朝海防压力日益增大 。单依靠原有的福建水师那种木质军舰已经无法满足防务要求了,急需要构建起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可造不出来现代化的军舰啊,只能委托英法外购舰艇,这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人都说百年海军,海军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拿破仑厉害吧,曾经横扫欧洲,但不可一世的法军却每逢海战必输,因为他的对手是制霸大洋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大英帝国海军。 不光是海军,大清国防体系中八旗和绿营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表现如何,想必也不用多说,何止是不堪大用,都算不上是军队。 最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依靠的湘军、楚军这些地方汉族武装,编练新军也是迫在眉睫 。 大清的统治阶层对自身情况如何是一清二楚的,所以当新疆遭到入侵时,统治者很为难,对于是否能击败侵略军、平定叛乱并没有多大信心。 打仗就需要调集部队,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清王朝的确锻造出了一支战力不俗的军队,诸如湘军、淮军和楚军。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是烧钱的买卖,七八万大军在西北作战,要打多久尚不知晓,光每月的用度就是笔天文数字;雍正年间,青海之战几乎耗光了整个国家的财政。 李鸿章、鲍源深等人力主海防,主张暂时放弃塞防, “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海防派认为时代不同了,当下清朝最大的敌人不在西北而是西方列强。西北闹得再凶也打不到北京去,大清亡不了国;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却攻陷了京师,还火烧了圆明园。 每一次入侵都是从海面上打上来的,所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并在沿海构建现代化塞防体系迫在眉睫。 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一直到1864年才结束,整个东南地区经济遭到了沉重打击,自宋开始国家的经济重心就一直在南方, 南方承担着整个国家一大半的赋税 。十九世纪70年代清王朝还未完全从动乱中恢复过来,无法海防和塞防并举。 1876年(光绪二年)1月,各省积欠陕甘军费已达2000余万两,只依靠各省的关协饷根本无法满足西征所需。如要开战不光要填补拖欠的军费,后续的开支还是一笔天文数字,而打造 一支拥有25艘军舰,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前后后开支也才3000万两白银 。 海防派的观点似乎有一点道理。就在海防派占据上风的时候,一大批地方大员却力主塞防,譬如 湖南巡抚 王文韶 认为: “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 ”。山东布政使 丁宝桢 、江苏巡抚 吴元炳同时 也提出沙俄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最终清政府做出了海防和塞防并举的决定, 历史 证明这个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皇帝下诏令户部拨款平银200万两、各省协饷300万两,批准左宗棠自行向西方银行借款500万两的请求 。 即便如此筹措的军费还是不够,清政府实在是拿不出钱了。左宗棠被迫先后于1877年、1878年、1881年三次为西征军借洋款, 总计向外国银行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 。 筹措到军费后,左宗棠一方面加紧购入粮草,另一方面向海外大量购入先进枪械,同时委托陕甘两地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军械所为西征军生产枪炮。在军队大举开拔前,西征军装备有各型号西方枪械两万多支,规模远超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 此时的西征军可谓是清政府装备最豪华,最精锐的军队 ,再配合上左宗棠“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正确方略 ,对阿古柏军队的作战大获全胜,粉碎了英国企图通过阿古柏占领新疆的企图。 西征得胜之后, 左宗棠屯兵新疆,进一步迫使沙俄将伊利归还给清朝,保障了领土的完整 。 历史 结果证明塞防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倘若当初清政府因为内外交困就同意了李鸿章放弃了新疆的请求,那无疑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前是,现在更是,任何试图放弃新疆的人和分裂新疆的行为,都是 卖国贼 的行径,不为容忍! 关于李鸿章是不是个卖国贼,我想人民网已经给过了答案: 李鸿章,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卖国贼
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为什么会遭到李鸿章等人的反对如果没有左宗棠等人的努力,清政府能收复新疆吗
李鸿章等认为:自从乾隆年间平定新疆一百多年以来,每年都要花费数百万两饷银,这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现在又要竭尽天下的财力去赡养大军西征,还不如依从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他答应称臣入贡就是了。左宗棠力驳李鸿章,他认为:如果丢失新疆,则这块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国势力,就是被北方的沙俄鲸吞,中国随即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重镇,使西北边防无以屏障,到时中国边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会大大增加。从全局来看,不战而丢新疆的后果,对内必将严重有损国威,丧失民心;对外也必将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不利于海防。以李鸿章的主张乃是误国,绝不可行。个人认为:以中国当时的国力及清廷的人才储备是完全有能力收复新疆的,如果不是左宗棠带兵,也有其他优秀的将领能胜任。当然,左帅是当时最佳的人选。收复成败的关键在于清廷是有意愿、有决心打这一仗!1864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强趁机而起,出现了割据纷争,各自为王的混乱局面。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清廷尚在争论讨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认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师进驻兰州,准备收复新疆。当时主管财政的大臣沈葆祯,一见西征军费的预算报告,金额甚钜,欲摊派给各省,从地方财政收入里抽调,军机大臣文祥过问,宗棠亲自去找皇帝和摄政的西太后陈述利害关系。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新疆正式建省1882年,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1884年11月16日,户部奏请添设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人,除刘锦棠任巡抚外,又调甘肃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从此,新疆省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