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原理
直升机原理是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发动同时输出动力至尾部的小螺旋桨,机载陀螺仪能侦测直升机回转角度并反馈至尾桨,通过调整小螺旋桨的螺距可以抵消大螺旋桨产生的不同转速下的反作用力。
直升机的最大时速可达300km/h以上,俯冲极限速度近400km/h,实用升限可达6000米,一般航程可达600~800km左右。携带机内、外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2000km以上。
根据不同的需要直升机有不同的起飞重量,当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机最大的是俄罗斯的米-26。当前实际应用的是机械驱动式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双旋翼直升机,其中又以单旋翼直升机数量最多。
直升机的应用有哪些
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
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升飞机 飞行 原理?
直升机原理:
1、直升机维持飞行的动力,来自于其不断旋转的旋翼。主旋翼桨叶转动时会产生与空气相对的上升气流,自然形成上升力。再利用旋翼的旋转速度与各桨叶的角度变换,致使飞机完成起飞、升高、降落等多种不同的飞行动作。
2、直升机向前飞行,是操纵遥控杆使各桨叶的角度在不同位置时按一定规率化,旋翼产生的拉力相对于旋转轴向前倾,拉动直升机前进。使直升机向左或向右飞行也是同样的道理。
3、直升机飞行方向改变时,基本原理是利用尾旋翼的可变角度或产生的。因为主旋翼旋转时机身会产生扭力作用,扭力作用使机身不停的转圈,无法正常飞行。所以必须加设一个尾旋翼来抵消扭力,平衡机身不旋转,但单靠尾旋翼不能平衡,需要使用陀螺仪,根据机身的摆动多少,自动作出补偿给服务器,去改变尾旋翼角度,平衡机身。
直升机是如何飞起来的?
原理: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主发动机同时也输出动力至尾部的小螺旋桨,机载陀螺仪能侦测直升机回转角度并反馈至小螺旋桨,通过调整小螺旋桨的螺距可以抵消大螺旋桨产生的不同转速下的反作用力。
同时,直升飞机升空后发动机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转速下,控制直升飞机的上升和下降是通过调整螺旋桨的总螺距来得到不同的总升力的,因此直升机实现了垂直起飞及降落。历史由来:
中国的竹蜻蜓
中国的竹蜻蜓和意大利人达芬奇的直升机草图,为现代直升机的发明提供了启示,指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它们被公认是直升机发展史的起点。
竹蜻蜓又叫飞螺旋和“中国陀螺”,这是我们祖先的奇特发明。有人认为,中国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了竹蜻蜓,另一种比较保守的估计是在明代(公元1400年左右)。这种叫竹蜻蜓的民间玩具,一直流传到现在。
现代直升机尽管比竹蜻蜓复杂千万倍,但其飞行原理却与竹蜻蜓有相似之处。现代直升机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叶片,旋翼轴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细竹棍儿,带动旋翼的发动机就好像我们用力搓竹棍儿的双手。竹蜻蜓的叶片前面圆钝,后面尖锐,上表面比较圆拱,下表面比较平直。当气流经过圆拱的上表面时,其流速快而压力小;当气流经过平直的下表面时,其流速慢而压力大。于是上下表面之间形成了一个压力差,便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于它本身的重量时,竹蜻蜓就会腾空而起。直升机旋翼产生升力的道理与竹蜻蜓是相同的。
《大英百科全书》记载道:这种称为“中国陀螺”的“直升机玩具”在15世纪中叶,也就是在达芬奇绘制带螺丝旋翼的直升机设计图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欧洲。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写道:“直升机是人类最早的飞行设想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相信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达·芬奇,但现在都知道,中国人比中世纪的欧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机玩具。”
意大利达芬奇的画
意大利人达芬奇在1483年提出了直升机的设想并绘制了草图。
19世纪末,在意大利的米兰图书馆发现了达芬奇在1475年画的一张关于直升机的想象图。这是一个用上浆亚麻布制成的巨大螺旋体,看上去好像一个巨大的螺丝钉。它以弹簧为动力旋转,当达到一定转速时,就会把机体带到空中。驾驶员站在底盘上,拉动钢丝绳,以改变飞行方向。西方人都说,这是最早的直升机设计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