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鼓戏

时间:2024-09-27 04:18:03编辑:奇闻君

山东曲艺鼻祖“山东大鼓文化”

  在现实生活当中,熟悉山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山东的大鼓文化,山东大鼓是在中国北方地区现存的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在生活中,人们也渐渐地把这种民间艺术忘记了,那么,大家对于山东的大鼓文化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 城市文化 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大鼓被称之为北方大鼓的鼻祖,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山东大鼓主要流传于以山东省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原称犁铧大鼓,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之后,始谐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亟待扶持保护。

  山东大鼓的表演方式
  山东大鼓的表演方式为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演员左手敲犁铧片,也叫月牙板,犁铧片后改为两枚铁片或铜片。右手击矮脚鼓,站立而唱。有两三弦师操三弦或四弦胡伴奏。唱腔为板腔体。一般分慢板(又称头板)、二板(流水板)、三板、快板等板式。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其艺术流派主要有南口、北口两大派。

  山东大鼓中的名角
  山东大鼓自出现以来,名角不断。清末演唱山东大鼓的着名艺人有郭老占、何老凤、范其凤等。其后,黑妞、白妞、上半截、下半截、盖山东、郭大妮等都享有盛名。20世纪30年代以后,成名的是谢、李、赵、孙“四大玉”等。后来又有杜大桂、鹿巧玲等相继而起。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筱艳芳等在上海灌制了“山东大鼓”的唱片,发行大江南北,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曲种。

  山东大鼓曲目
  山东大鼓的曲目十分丰富,传统曲目有《黑驴段》、《拴娃娃》、《王二姐思夫》等。中篇书有《三全镇》、《金锁镇》、《大破孟州》、《大送嫁》等数十部;短篇的段儿书尤为丰富,其中以《三国》唱段最多,有《东岭关》、《长坂坡》、《河北寻兄》等60余段;其次是《红楼梦》唱段,有《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10余段;《水浒》唱段有《李逵夺鱼》、《燕青打擂》等。另外还有许多依据戏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唱段,总共不下200多段。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山东文化价值体现。近些年来,山东政府加强了对传统曲艺形式的保护和开发。2002年8月,济南市曲艺团应香港特区政府的邀请参加“中国戏曲曲艺节”演出活动。青年演员刘娟、赵倩演唱了山东大鼓《战马超》、《大西厢》和《草船借箭》三个段子。失传30多年的山东大鼓又登上了舞台,呈现在人们面前。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大鼓由此迎来了重放光芒的新机遇。


山东曲艺鼻祖“山东大鼓文化”

  在现实生活当中,熟悉山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山东的大鼓文化,山东大鼓是在中国北方地区现存的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在生活中,人们也渐渐地把这种民间艺术忘记了,那么,大家对于山东的大鼓文化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大鼓被称之为北方大鼓的鼻祖,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山东大鼓主要流传于以山东省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原称犁铧大鼓,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之后,始谐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亟待扶持保护。

  山东大鼓的表演方式

  山东大鼓的表演方式为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演员左手敲犁铧片,也叫月牙板,犁铧片后改为两枚铁片或铜片。右手击矮脚鼓,站立而唱。有两三弦师操三弦或四弦胡伴奏。唱腔为板腔体。一般分慢板(又称头板)、二板(流水板)、三板、快板等板式。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其艺术流派主要有南口、北口两大派。

  山东大鼓中的名角

  山东大鼓自出现以来,名角不断。清末演唱山东大鼓的着名艺人有郭老占、何老凤、范其凤等。其后,黑妞、白妞、上半截、下半截、盖山东、郭大妮等都享有盛名。20世纪30年代以后,成名的是谢、李、赵、孙“四大玉”等。后来又有杜大桂、鹿巧玲等相继而起。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筱艳芳等在上海灌制了“山东大鼓”的唱片,发行大江南北,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曲种。

  山东大鼓曲目

  山东大鼓的曲目十分丰富,传统曲目有《黑驴段》、《拴娃娃》、《王二姐思夫》等。中篇书有《三全镇》、《金锁镇》、《大破孟州》、《大送嫁》等数十部;短篇的段儿书尤为丰富,其中以《三国》唱段最多,有《东岭关》、《长坂坡》、《河北寻兄》等60余段;其次是《红楼梦》唱段,有《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10余段;《水浒》唱段有《李逵夺鱼》、《燕青打擂》等。另外还有许多依据戏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唱段,总共不下200多段。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山东文化价值体现。近些年来,山东政府加强了对传统曲艺形式的保护和开发。2002年8月,济南市曲艺团应香港特区政府的邀请参加“中国戏曲曲艺节”演出活动。青年演员刘娟、赵倩演唱了山东大鼓《战马超》、《大西厢》和《草船借箭》三个段子。失传30多年的山东大鼓又登上了舞台,呈现在人们面前。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大鼓由此迎来了重放光芒的新机遇。


山东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1、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2、莱芜梆子:"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中的奇葩。3、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泽)。枣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用真嗓吐词,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开,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是其特有的韵律。4、东路梆子:又称章丘梆子,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目前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等地的。5、罗子戏:又称大笛子戏、罗罗头,是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山东、河南、河北省接壤地带及山西东南边境,在山东主要流行于阳谷、莘县、冠县、东明一带。


山东半岛地方戏曲剧种是什么?

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柳腔。柳腔是山东省即墨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柳腔剧目现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余个,表演风格清新质朴,风趣生动。2008年6月7日,柳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腔的保护措施2015年1月30日上午,柳腔少儿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举行。从2011年起,即墨市柳腔剧团就与实验四小合作,定期安排专业演员为学生教授柳腔,激发他们学习柳腔、传承柳腔的热情,使柳腔艺术在年轻一代中发扬光大,已培养20名柳腔专业班学员。柳腔少儿培训基地成立后,实验四小将把柳腔纳入校本课程,安排音乐教师编写柳腔教学计划,在学生中开展戏曲知识普及、戏曲片段比赛等活动,已选取160余名学生组成了柳腔社团。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柳腔

上一篇:40hd官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