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意味着什么?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意味着我国深空探测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今天(7月23日)中午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3时25分,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正式实施。“天问一号”探测任务是中国首次独立自主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一次性完成绕、着、巡三项工作。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从未实现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是一次巨大的技术跨越。扩展资料:“天问一号”的多项任务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了解火星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和生命起源有着重要价值,也对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天问一号”探测任务成功完成,将为我们提供关于火星的大量全新信息。例如,为了绘制火星的地质结构图,环绕器和火星车都配备了探地雷达。环绕器上的雷达可以“看透”几千米深的地层,而火星车上的雷达虽然看不到这么深,但分辨率却能达到厘米级。这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火星地表以下的水冰分布。而“天问一号”另一项激动人心的任务,是探测火星的磁场。目前有理论认为,火星曾拥有和地球类似的磁场。然而随着火星内核中熔融的铁逐渐冷却,它的磁场也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失去了地磁场的火星被暴露于太阳风和辐射下,并导致其失去了地表水和大气。火星的磁场究竟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天问一号”环绕器与火星车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证据。除此之外,环绕器和火星车还将搭载矿物光谱仪、高能粒子分析仪、激光击穿光谱仪等多种仪器。这些设备将帮助远在地球的科学家研究火星岩石、土壤和大气的成分,更好地了解火星环境。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200天后将到达火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行超800万公里,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更进了一步,也说明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突破了第一个难关,现在就是等待下一个难关被功破的时候了。侧面也意味着中国科研人员的责任心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此次天问一号成功地飞行超过800万公里,不仅仅是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地进步,更是说明了中国的各个方面都在进步。因为一个飞行器需要一个一个的小物件组合而成,每一个微不足道的配件都得仔仔细细的观察清楚了,不能出一点点的错误或者出现一点点的误差,必须是精准的。所以一个飞行器的配件是很多的,这需要各个方面都得做到精准,而且要做到它能完成它此次得飞行任务,足以见得现在得中国是多么的强大。现在天问一号还在继续着它的飞行,但是各大新闻每天都在实时地播报最新情况,目前为止,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着,天问一号正在外太空完成它的任务。相信每个人也都在关注着这个新闻吧,这会让我们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会让我觉得身为中国人真的非常非常的骄傲。为了天问一号能够顺利地发射,能够让它自由自在地在宇宙畅游,每一位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都在为之而努力,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凝聚在一起时将是一团强烈的火焰,有冲劲、有雄心、有毅力。想想从研发到实施的每道工序,都是要耗费很多精力与时间,而且其中肯定有遇到很多的困难,还要日思夜想地出解决方案,还要担心能否成功进入正确地轨道,这些问题都是时时刻刻牵动着科研人员地心,我们只能够通过新闻看到直接的结果和影像,但是背后的数据人员等,都是会预先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做好应对措施。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每个人的责任心。最后让我们祝愿天文一号火星探测器能够成功完成自己的使命吧,早日回到祖国大地的怀抱。
天问一号传首张地月合影,我国探测器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航天事业一直是现在的高新技术行业,也是衡量现在国家软实力的一直标准。近年,我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发展十分顺利。近日,甚至还传回了第一张地月的合影。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7月27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试验队密切配合,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正常,地面测控跟踪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有序通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探测器已脱离地球引力影响范围,进入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150万公里。尽管中国在太空探测这个领域是后来者,起点却不低。“天问一号”一次性执行环绕、降落、巡查三项任务,而其他国家只是简单的完成其中的一两项。“绕落巡”三步中最困难的是“落”。目前只有美国成功实现过“落”,以及随后的“巡”。其他国家尝试过好几次登陆火星,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选择一次性完成,说明了对我们“天问一号”绝对的信心。毫不客气的说,我们后来居上身处世界探测领域的一线行列,目前达到这些成就的也只有美国。我国探测领域的进展成就,离不开航天工作技术人员的艰辛努力,正是我们对太空探测的渴望,让能让我们有如此迅速的进程,让中国跻身前列。
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这是怎么做到的?
据小编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它的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也正常,地面测控跟踪很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可以有序通畅进行,各项工作都在顺利地开展下去。探测器已经脱离了地球引力影响范围,已经进入了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了150万公里。于2020年7月27日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左右处,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进行拍摄黑白地月的合影。在图片当中,大的新月状球体是地球,而小的新月状球体是月球。当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在离地球120万公里处进行拍摄,同时也向地月家园说了一声再见。天问一号是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然后获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的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都呈现为新月状,两者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相互凝望着对方。探测器在太空中,就像是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不过不同的是在于飞离地球后是没有卫星导航系统指引的。并且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不同的是,光学自主导航是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进行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这个技术,也是支撑着我国未来能够进一步走向宇宙更远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基于地面无线电导航实现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研制团队还给探测器配备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并且对深空探测相关光学导航方法进行工程验证。这个光学导航敏感器被安装在探测器上,是可以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通过对火星的成像,利用火星图像进行计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视半径的大小,结合估计算法获取到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此次的地月成像就是由光学导航敏感器自主曝光进行拍摄完成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是探测器的“眼睛”。有了这双明亮的“眼睛”,探测器也就有了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己看着方向飞向前往目的地。对于探测器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八院研制团队还将装有长焦镜头的导航敏感器当作成一只“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进行识别火星,还能自主地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从而实现即使是没有外部的导航信息,也能够在深空飞行中,自己找到前进的道路方向。有了这一双明亮的“眼睛”,“天问一号”就可以看着火星进而再踩下“刹车”。这种光学自主导航技术也将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