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溪村的村情概况
桥溪 村隶属于 诺邓镇 天池 行政村,属于 山区。位于诺邓 镇 西边,距离天池村委会1.7 公里,距离 诺邓镇12公里。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海拔2015米,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 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137.22亩,其中人均耕地1.63亩;有林地1429.8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8户,有乡村人口84人,其中农业人口84人,劳动力5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6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76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林果业 种植业为主。
桥溪村的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南塘镇桥溪村位于南塘镇政府驻地南塘圩南部。东界于都县罗坳镇,南连吉埠镇石石含 村,西毗吉埠镇箬内村,北邻犁源村。村委会驻地桥溪自然村,距镇政府驻地南塘圩9公里,距赣县人民政府驻地梅林49公里,丘陵地貌。。耕地面积1025亩,其中水田948亩,旱地77亩,人平耕地0.46亩。山地面积1180亩。农作物主种水稻。山上盛产茶油、杉树、竹。村民喜饲养猪、牛、鸭等。
桥溪村的百年古屋
继善楼是一座青砖白壁青瓦的两层夯筑杠子屋,这杠子屋有七杠。“七杠”即从宏观上看到屋子的七个屋脊。前后三进,中部为四合院式,通过回廊连接,屋子往两厢扩张。继善楼占据了村中的中心位置,可见当时朱家在村里的财富和地位。堂门之前是用围墙围起来的方正的禾坪,围墙连着屋门,找准了堂门无法面向的南面,依足了风水师的规矩。两层楼的高度使堂门门厅显得高挑而气派,两根石柱撑起了一排精雕细刻的木雕屋檐,斑驳然而神气的“继善楼”牌匾和铁划银钩的“继志述事,善邻亲仁”的门联,依稀向我们透露着房屋主人曾经的辉煌。建筑样式是传统的,细节里却渗透了清末新兴的西洋风格,比如镂空的砖雕花窗的设计,比如屋前辟出空地,地基抬高,作为院落,用青绿色釉彩的凸腹花瓶状栏杆围起。走进继善楼,堂屋里摆放着朱氏先祖的图像,因为早已不住人的缘故,显得有些空荡荡的。七间大屋相连,厢房一间接着一间,可以想像当初家族的兴旺景象,只是如今人去楼空。继善楼只有两堂,中间是天井,不过因为是两层的楼房,所以楼上的一间也布置成了堂屋的样子,比较特别的是楼上的堂屋,向外的四个小窗子,是用彩色玻璃做成的,在这个相当传统的客家民居里,突然出现这种南洋化的玻璃窗,让人一下子明白了主人的华侨身份。继善楼的内饰不但精致,而且相当地有文化气息,在二楼的堂屋两侧,悬挂着两幅镏金的木刻家训,字是中正楷体,文秉儒家古训,倚栏细看,周围是精巧的镂空木雕、精湛的彩塑壁画、精奇的飞兽檐刻,于是不禁羡慕起那个儒雅的主人起来,在这样秀气的山谷,住这样精致的屋子,不正合了“山中日月长,筑庐读诗书”的意境么?
桥溪村的基本概况
桥溪村,是梅州东北部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与大埔县英雅乡接壤,位于广东梅州阴那山五指峰西麓。全村127户、548人。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茶叶、和林业,有山地面积1678亩,耕地面积1014亩。距镇政府8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492户,人口1812人,土地面积8030亩,耕地979亩,林地5280亩。设党支部,41名党员。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打工和务农,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50元。现有村两委干部3名,分别是村支部书记汪伟阳,妇女主任谢冬球,支委委员汪迪民。 前往桥溪村的游人很少,从梅州市区到桥溪村途中的雁南飞茶园留住了绝大多数观光客,而着力美化的景区公路风景,则把前往桥溪村的旅途变得悦目和愉快,并不平坦的盘山公路把喧嚣抛在山外,只有真正懂得享受的人,才会再进一步,寻找到桥溪村的安宁与美丽。桥溪村是一个保存得很好的客家小山村,极少有外人打扰过的痕迹。村子四面环山,高高的香炉峰在村子北面的远处勾出淡淡的痕迹,阻挡住北来的朔风;东面是客家神山阴那山的五指峰,从田间偶尔抬起头来,总会看到遗世独立的五指峰峦,把山外面的困苦、烦恼、不平一掌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