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浩

时间:2024-10-06 06:54:03编辑:奇闻君

济宁历史简介

远古时期,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散布着众多的原始村落。居住在济宁的“有仍氏”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称为“任国”,(即仍国,古代仍、任两字同音)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秦朝统一全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五代时期称济州。北宋时期称济州济阳郡。到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之名最早出现的年代。济宁地名的由来,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明朝时先为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废州府设道,先后为岱南道、济宁道。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属鲁西行政公署第一、二督察区。日伪时期属鲁西道,后改兖济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1945年8月一1946年1月,1946年9月一1948年7月),济宁称为济宁县,属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1月9日,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济宁,当时以城区及近郊划为济宁市,属冀鲁豫七专区,3月29日升为地级市,直属冀鲁豫行署,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宁。1948年7月14日济宁重获解放后,将原济宁城区及近郊复称济宁市。初属冀鲁豫行署,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济宁市在历史上曾是山东省的省府吗

  济宁市在历史上没有做过山东省的省府。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济南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此后一直未变。
  济宁市,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现辖2市辖区(市中、任城)、3县级市(曲阜 邹城)、1区(兖州区) 7县(微山 鱼台 金乡 嘉祥 汶上 泗水 梁山)。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822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


法律的意义

正确性: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稳定性: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被统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规范性:法律指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规范性是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法律同时还具有概括性,它是人们从大量实际、具体的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复适用多次的。扩展资料国家的立法权属于立法机关,因而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制定法律。它通过运用直接或间接民主的形式把民众的意见和要求汇总起来,经过立法程序而制定为法律。制定法律是立法机关的主要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其他机关如行政机关不能在某些条件下行使立法方面的权力,从而具有立法功能。孟德斯鸠在考察、研究了许多国家以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都必然会导致腐败。行政机关也不例外。立法机关是民意的代议机关,受到选民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又负有代表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责任。立法机关的监督功能主要是通过行使质询权、弹劾权、通过预算权、人事同意权等权力来实现的。立法机关是代议机关,无论是代表选民、选区还是代表国家,它都具有代表的功能。从一般意义上讲,立法机关更多地应代表选举它的选民或选区。这就要求,它要通过议员或其他人员、其他渠道,广泛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了解选区的情况,经常开展立法等活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百度百科-立法机关

上一篇:新力光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