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光的人物经历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第二个月亮》。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郑文光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不幸的是,2003年6月17日清晨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享年74岁。郑文光,广东中山县人,1929年生于越南,少年时代在越南海防等地度过,自小喜欢文学,1947年归国,在广州中山大学天文系学习1951年调北京,任科普出版社编辑、编审,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早期会员。其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为《飞向人马座》、《太平洋人》、《仙鹤和人》等。郑文光与秦牧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海外归国的相似经历,加上他的好学勤奋,当郑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时,即得到秦牧的关怀和鼓励,长幼之间一直有着深厚的友谊,特别在科幻创作上取得杰出成就后,更深受秦牧的器重。遗憾的是,郑文光在1984年“清除资产阶级精神污染”后不幸中风半瘫,真是令人痛惜。1954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
郑文光简介
(1933.01―)江苏吴县人。编审。1951年参加编辑工作,先后担任上海科技出版社《科学画报》编辑,科普编辑室副主任,冶金编辑室副主任。 1972~1986年主编《科学画报》。1951年参加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78年参加中国科普作协。 1983年任上海市科普作协秘书长。1988年任上海市科普作协第一副理事长。1989年任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999年任副理事长。1997年任上海市科普作协常务副理事长。 50年代起从事科普创作。50年代以科学小品为主,60年代以书刊评论为主,七八十年代之后,以评论、方法、编创技巧为主。发表的作品有《编创十功》(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特等奖)、《思考的艺术》(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等。他还致力于科普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工作,近百次为全国和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等地的科普创作与编辑学习班讲课,还为大专院校讲过编创技巧的课程。 斯人虽逝风范在 网上传来噩耗,我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于2003年6月17日在北京逝世。他是一位充满爱心、真诚朴实的长者,特别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他专门请人带来他70岁出版的文集赠我。他在北京,我在上海,赠书之情,真是书轻情重,感人至深。 我和郑文光第一次相识是在科学普及出版社,他当时是科学普及出版社的编辑,我从上海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调北京中苏友好大厦搞宣传工作郑文光简介,当时,我们经常接触。 1954年郑文光开始写科幻小说,他首先将幻想目标定位在宇宙。他说郑文光简介,这对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益。郑文光的作品都是把孩子们作为主要读者对象。 80至90年代,我主编中国科幻小说年鉴《科学神话》《中国科幻小说大全》和《中国科幻小说精品屋系列》,在编辑过程中,我阅读过郑文光的全部作品。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是,文笔生动,情节曲折离奇,发人深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喜欢把功力主要放在刻划人物和细节上,我喜欢挖掘生活本身内在的美,内在的诗意。”这就是郑文光成功和胜人之处。 我和海洋出版社社长孙少伯和编辑室主任李夫珍,曾为《科学神话》有关事宜特地登门拜访他,交谈和请教了不少问题。好客的老郑,还请我们在他家用餐。在郑文光的支持下,《科学神话》第一期就选收了他的《飞向人马座》,并获很高评价。 郑文光的许多作品都有“复合幻想构思”的特点。所谓“复合幻想构思”,就是他创作的科幻小说,无论是科学构思和文学构思,都悬念一个连着一个,跌宕起伏,发人深思。就以郑文光最喜欢的《太平洋人》来说,可谓其“复合幻想构思”的代表作。作品写得曲折离奇,环环相扣。另一篇《仙鹤和人》发表后,他认为这篇作品在科学构思方面不够新奇、大胆,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老郑就是这样力求精益求精地严待他的每一篇科幻作品。 郑文光结合创作,在理论方面也获得了不少成就。他曾谈起他的名作《飞向人马座》 “里面的天文知识份量不少,但是归根结蒂,是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服务的,普及科学知识不是它的目的。”还提出怎样处理好“科幻小说里的一对矛盾”,“科幻小说应反映现实生活”等等。这些在理论上的成就,对科幻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郑文光不仅在科幻创作上,而且在科幻理论探索上,都是有建树和突破的。现在,郑文光虽然过早离我们而去,但他却永远活在科幻作家和广大读者心中。 (作者饶忠华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原载《上海科技报》2003年8月5日
郑文光是哪个朝代的?作品_________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师郑文光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74岁。
郑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20世纪40年代,郑文光曾经在越南、香港、广东等地从事文学活动,并任香港培侨中学教师。1951年,郑文光回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进入中国科协科普局担任编辑。1957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文革期间,他调入鞍山市文联工作。70年代初期,郑文光回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历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在此期间,郑文光出版了《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1974)和《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1975,与席泽宗合著)、《中国天文学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国天文学源流》获得次年中国科学院科研成就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天文辞典的编制工作。
郑文光的文学活动开始于1940年。是年,11岁的郑文光发表了第一篇抗日杂文《孔尚任与桃花扇》。1954年,郑文光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50年代,郑文光除了出版过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1955)之外,还出版过科学文艺读物《飞出地球去》(1957)、科普译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1957)曾经获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撰写的纪念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的传记文学《火刑》(1957)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中学课本中的语文教材。
从1978年以后,郑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从事科幻小说的写作方面,出版了《飞向人马座》(1978)、《大洋深处》(1980)、《神翼》(1982)和《战神的后裔》(1983)等4部长篇小说和《命运夜总会》(1982)、《地球的镜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飞向人马座》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神翼》荣获1980—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1990年全国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银制奖(金质奖空缺)。《战神的后裔》是郑文光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他的4卷本小说全集于1993年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说之外,郑文光还撰写科学游记、动物小说、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等。他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到达西沙群岛进行采访并发表游记的作家(1959)。他的动物小说《猴王呜呼鲁》(1982)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郑文光的科幻小说创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在新中国引进科幻文学的文本,此时的作品主要供儿童阅读。70年代,他开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学的成人化,并在这一领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转轨期,他试图将科幻小说与社会思考和哲学思考相互结合,以科幻文学触及中国的现实,并取得了读者的认可。郑文光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写过论述研究凡尔纳和鲁迅科学文艺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后,他与童恩正、叶永烈、金涛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学新观念,实现了中国科幻文学从儿童读物和科普读物领域的全面突围,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更大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由于在文学领域中的突出成就,郑文光曾多次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文光为人谦虚、朴实、真诚、正直。他热爱祖国,对他所从事的科学和文学事业,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专注。他还热衷于鼓励和提携青年作家。从1979年到1985年,他牺牲个人创作时间,主持了大型科学文艺杂志《智慧树》杂志,为发掘新作家,繁荣科学文艺的多种门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为新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开拓者,郑文光在读者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的会员,作品曾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种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亚洲2000》发表长文认为,郑文光是新中国科幻文学的创始人。美国、英国、日本、港台和泛美华人地区都对郑文光的文学活动给予过高度评价。
1983年以后,郑文光因脑中风停止小说写作。在长达20年与疾病抗争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他做过各种恢复创作的尝试,更与其他人合作发表过小说和论文。他还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热情地为他们的专辑作序,为中国科幻的繁荣摇旗呐喊,为扶持文学新人殚精竭力。
郑文光的一生,是为中国科幻文学事业开拓的一生。他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的出色工作,将被载入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工作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