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

时间:2024-10-07 23:41:32编辑:奇闻君

中国诸子百家有哪些?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指的是先秦时期出现的一些比较出名的一些学术人物和学术流派。诸子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等,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不同的学派,这些人和这些学派都是十分精彩的,其中很多学派和人物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儒家是百家学派的重要学派之一,孔子是这个学派的开创者,也是他们的老师,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孟子把儒家进一步的发展,儒家学派可以说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自从创立之初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主流,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都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深了。孔子更是被尊为圣人。他在《论语》中提到的道德标准和人的自身修养,也一直被千百年来的中国人奉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准则。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道家奉老子为祖,提倡顺应自然,知足寡欲,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这个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远,但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差别很大,是一种出世的思想,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但是对中国人的影响也很深,特别是一些文人,一旦生活中遇到困难,就会拿道家文化来排遣苦闷。道家对于世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存在,可以了解,但是很难按照它的说法来行事。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提倡“兼爱”,墨家算是一个行动派,它是有组织的,成员自身能力都很强,可以制作各种工具,比较注重技术方面的东西,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学派。除了这三个学派,还有农家,法家的韩非子,纵横家的鬼谷子,这些都是比较出名的学派,而且对后世都影响深远。

诸子百家分别是哪几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代表人物: 1、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2、道家: 老子、庄子。 代表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 墨子。 代表作品:《墨子》 4、法家: 韩非、李斯。 代表作品:《韩非子》 5、名家: 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代表作品:《公孙龙子》 6、阴阳家: 邹衍 7、纵横家: 苏秦、张仪。 创始人:鬼谷子。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8、杂家: 吕不韦 9、兵家 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10、医家 扁鹊 扩展资料: 一、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二、释义: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是指谁?百家又是?

  【名称】诸子百家
  【拼音】zhū zǐ bǎi jiā
  【解释】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各种学术流派
  【例子】王西彦《古屋》第五部:“我们决不拘泥统属,我们只以会全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的——不管它是三教九流,~。”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诸子百家大辞典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编辑本段]诸子百家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


先秦诸子百家文言文

1.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太多了,写这些吧 2. 先秦诸子百家主要经典 儒家: 孔子、孟子,著《论语》《孟子》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道家:老子,其继承弟子有庚桑楚、关尹、列御寇、杨朱等人,而代表人物为庄子。《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 墨家:墨子,《墨子》又称《墨辩》《墨经》 法家: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李斯,《管子》《商君书》《韩非子》 名家:惠施,公孙龙, 惠子其作已失,《汉书·艺文志》有《惠子》一篇也失。现仅有只字片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公孙龙有14篇著作留世,但在唐时已散失了一大半,如今可能只《公孙龙子》一书。 兵家:春秋末孙武、司马穰苴,战国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庞暖、王廖、儿良、魏无忌、赵奢、白起,今存兵家著作有《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今存六篇为后人伪作,原书已佚)、《六韬》、《尉缭子》等。 阴阳家:公檮生、公孙发、南公、邹衍。《公檮生终始》十四篇。 《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 《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 六国时。《杜文公》五篇。 《黄帝泰素》二十篇。 纵横家:鬼谷子(王诩)、苏秦、张仪,《鬼谷子》(实苏秦著) 杂家:吕不韦:杂家著作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 其中以《吕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认为《淮南王》一书以道家为主,兼才众家。应属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划入道藏)为代表著作。 杂家著作现在只留下《吕氏春秋》、《淮南王》、《尸子》(原书已佚,今仅有后人辑本)三书。 3. 先秦诸子百家语录翻译(大学语文)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子语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我国教材由于长期来使用单一的社会发展理论,往往有失公正,不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本文尝试引入文化学上的“轴心时代”理论,揭示出先秦诸子思想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一关于先秦诸子百家的背景,目前国内许多大学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①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变化急剧”。 这显然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即人类社会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在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按照这种理论,先秦诸子百家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因为那只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进”时代的思想,封建时代今天早已超越,而且还应该受到批判。 所以教材说“(诸子)有些见解因受历史的局限而带有明显的封建印记”(p1),“从总体上讲,老子的哲学思想带有唯心色彩”(p5),“有论者以为,老子是以退为进,从利己主义的立场来对待辩证法”(p6),“从主观上讲,孟子提倡‘仁政’,有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意图”(p47),“孔子(关于世界大同)的这一理想固然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想改变现实的意愿,但在小生产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这种理想,实属无法实现的乌托邦”(p47),墨子倡导“兼爱”,“这反映了当时一般劳动人民和小生产者改善生活的愿望。动机可嘉,但却不切合当时的社会实际”(p48),庄子“对一切功名的绝对否定也会导引人们消极避世,逃避应负的社会责任”(p16)……这样的评价,显然不利于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所以有必要换一种历史的眼光。 马克思从来不把他的理论视为惟我独尊,而且即使马克思在划分历史时,也不是仅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一种,比如,他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就以“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异化—→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的标准把社会划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人类历史当然还可以有别的划分方法。 我注意到如今史学界比较认同的“轴心时代”的划分,对于我们理解传统、继承传统也许是一个更好的理论框架。二“轴心时代”(Axial Period,又译作“枢轴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这本书中提出的。 他注意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即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个时代可以称为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 关于“轴心时代”的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1.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地理横亘,这些地域的不同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但却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突然发生了一种飞跃,形成了现代各主要文明各自的文化轴心,使得各个不同民族都“获得了全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的东西”,人类从此被“一个共同的起源和目标”联结在一起。 这种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巧合,让几代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2.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②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而使欧洲文化重新燃起新光辉,从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受到印度佛教冲击后,再次回归孔孟而把中国哲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③中国文学史上多次掀起的“古文运动”都提出“宗经明道”的口号。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人文精神讨论,虽然有人不承认与轴心的关系(如王蒙说:中国压根就没有人文精神,你失落什么呀?又何须重建呢?),但还是有不少学者回到了“轴心时代”,从周易等著作寻找思想能量(如“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人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不能在物质追求方面贪得无厌)。 甚至我们的主流文化也在不断回归轴心寻求治国方略,比如“以德治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目标,都可以看做对中国文化轴心的回顾。3.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在形成一次新的“轴心时代”,或者称“第二次轴心时代”。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有相当的警惕,假如我们在今天处处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现实下,贸然抛弃中华文化的“第一次轴心时代”,而接受“第二次轴心时代”的说法,是不是会重新导致“西方中心主义”?况且,是否真的出现一个新的轴心时代,这需要较长的历史来验证,“轴心”的意义在于其向着后世辐射,我们不能贸然判断一个缺乏历史发育的“点”已经是“轴心”,当年的“ *** 时代”不是能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教训吗?所以,我认为“轴心时代”理论最具价值的部分还是其第二个要点,即轴心的回顾和辐射。从这一理论推论,先秦的意义就没有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而终结,人类文化的划分就不是什么奴隶社会、。 4. 求先秦诸子百家文章及史传散文 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老子。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北冥有鱼(《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棘曰:“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百川灌河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钓于濮水(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5. 先秦诸子百家文集及翻译,请帮忙推荐一本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 《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道家名著: 《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 《墨子》其书——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或《墨辩》。 法家著作—— 法家的文献流传至今的主要有《管子》(作者不只一人,系战国至汉代间人托管仲之名而编撰)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商君书》(为商鞅及其后学者的著述合编)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韩非子》(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五十五篇,今俱存。 名家的著作—— 惠子其作已失,《汉书·艺文志》有《惠子》一篇也失。现旦饥测渴爻韭诧血超摩仅有只字片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公孙龙有14篇著作留世,但在唐时已散失了一大半,如今可能只《公孙龙子》一书。 兵家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是古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战争中,我国学者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研究战争的理论策略,这种学问叫做兵学。我国先秦时期研究兵学的理论有《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其中以《孙子兵法》最为有名,并具有代表性。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纵横家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杂家著作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吕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认为《淮南王》一书以道家为主,兼才众家。应属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划入道藏)为代表著作。杂家著作现在只留下《吕氏春秋》、《淮南王》、《尸子》(原书已佚,今仅有后人辑本)三书。 医家 代表人物: 扁鹊著有《内经》和《外经》,发明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这么多看你想想了解学习哪方面的呢?才好做推荐啊?? 6. 先秦诸子百家 名篇有哪些 杂家:《吕氏春秋》(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例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 儒家:《论语》(宪问篇、雍也篇、泰伯篇、子张篇、先进篇等) 《孟子》(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列子》(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荀子》(劝学) 道家:《老子》(道德经) 兵家:《三十六计》(美人计、苦肉计、离间计等) 《孙子兵法》(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等) 《吴子兵法》(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 《孙膑兵法》(增兵减炤、围魏求赵) 7.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 原文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8. 先秦诸子百家 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五经之一)。


上一篇:siglent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