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君

时间:2024-10-09 03:31:18编辑:奇闻君

有蜀君子曰苏君的原文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出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译文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小时候(他)唯独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到27岁时才发愤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一等也没有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拿来全部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概地说:“可以了!”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承深厚,所以才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志诚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有蜀君子曰苏君出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欧阳修文心巧构,选取了苏洵在文学上的建树与造诣落墨,因为老苏终生未建大功勋业,其可传者尽在文章之学,所以,欧文对他的品德、才华、学识极力推祟。从苏洵少不更事、荒疏学业终而年壮发愤、大器晚成这一事情中,畅发出“其禀也厚,故发之迟; 志也悫,故得之精”的深沉感慨,精见卓识,启人心智。《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记录了苏洵一生的著述颇丰,时有惠解,并以韵文为铭。盖棺论定,“大发于文”,其一生业绩,尽在文学。进而牵引出其子苏轼、苏辙。二人内受异秉,外现灵根,深受父训,漱石砺齿,有其父珠玉在前,兄弟二人踵武其后,脱颖出世,雏风清声,不同凡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有蜀君子曰苏君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翻译

“苏君今日降 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 谁复知之”出自汉·班固的《苏武传(节选)》。原句的意思是: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传》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有蜀君子曰苏君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是(C)
C(绝:停止)
A.岁余,举进士,再(第二次)不中。
B.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尽,全)。
C.绝(绝妙)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D.故号“老苏”以别(区别)之。
2、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D)
D(以:因为)
A.此不足(为:让)吾学也;山峦(为:被)晴雪所洗
B.涵蓄充溢,抑(而:顺接)不发;鸣之(而:转接)不能通其意
C.必造(于:到)深微而后之;有亭翼然临(于:在)泉上者
D.(以)其父子俱知名;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3.(1)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他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
(2)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
4、苏洵起先"举进士再不中",后来"其文以为师法"其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
经过了五六年的潜心认真读书,注重积累,厚积而薄发


上一篇:柳絮的图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