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简介 陆秀夫算不算弑君?陆秀夫抱少帝投海时说了什么
说到历史上的许多名臣、忠臣为了护主而牺牲就义的很多,与皇帝一起为了国家为了大义选择牺牲的也有许多,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让人敬佩,但是说到带着皇帝一起就义的人,可能还真不多,被称为“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就算是其中一个,他是南宋著名左丞相,抗元名臣,当初陆秀夫与一些忠臣在带着少帝计划抗元时因计划失败最后选择宁死不屈,带着少帝投海自尽,在元灭朝之后被传为佳话,但到了如今,有些朋友回首当初却认为陆秀夫的做法并不好,因为他这种行为与弑君无异。那么陆秀夫算不算弑君呢?陆秀夫抱着少帝投海的时候说了什么话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陆秀夫算不算弑君? 陆秀夫的行为在历史上而言,可能是弑君,但是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精神来而言,这是民族大义。 崖山海战后,宋军全军覆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说真的陆秀夫的气节我尤为敬佩,虽然他们策划和作战失败,但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我多次说的崖山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就是春秋大义。 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之间不能相辨,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但陆秀夫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辱,固执着不肯带宋主上船。后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卫王赵的船一起逃走。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赵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崖门海战之后的二月七日早晨,海上浮尸10万。陆秀夫背幼帝投海尸体被百姓找到,安葬于新会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元朝灭亡后,就有人在此为陆秀夫修建了庄严的坟墓,墓前设置石马石狮。坟旁还盖有房子,设有守墓人家。据说,二城村就是原来的守墓人家发展起来的。后该墓被破坏。而小皇帝赵的尸体则为元军寻得,只见一眉清目秀的小儿身穿龙袍,头戴皇冠,身上还挂着一个玉玺。元兵将玉玺交给张弘范,张弘范确认这小儿是赵,派人寻回,然而赵的尸体已经下落不明。据说被百姓埋葬在了广东深圳赤湾村里,至今仍存。 陆秀夫抱少帝投海时说了什么 陆秀夫投海之前说了什么话,后人并没有记载,但可以猜得到是一些凌云壮志,为国捐躯的豪言壮语,就比如 文天祥 曾在牺牲的时候说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的话,不过我还是会继续跟进的。 前几年《陆秀夫家谱》一经发现便引起轩然 *** 。此谱为建湖县影剧管理站工作的陆秀夫二十四世后裔陆正民同志所收藏。 该谱共二十二本,前两本一为《陆忠烈公全书》,是明末盐城人王梦熊编纂;另一本为《陆忠烈公全书续编》,是清道光年间盐城人陶性坚、陶式型父子增编。 《陆忠烈公全书》简称《全书》,编者搜集整理的陆秀夫生平事迹、散文、轶事比较翔实。由于清初兴文字狱,编者未能刊刻,直到二百多年后的道光十五年( 1835年),才由陶性坚父子付诸梨枣,板刻行世。另二十本为陆氏谱系,介绍陆秀夫始祖及其后裔的世系分布情况等,是陆秀夫第二十世后裔陆家驹聘请盐城清道光戌子科举人陈玉澍所编纂,于宣统元年(1909年)刊刻。《全书》总目分八卷。卷一列传;卷二纲目,卷三著作,卷四为遗事,卷五论赞,卷六题咏,卷七崇祀,卷八议谥。 《续全书》分两卷,前卷为年表、墨迹、谱序、谱跋、世系考、词联、题咏、议略、谱系辩、跋、后序、从祀录;卷二为《全书》、《续全书》校勘记。说实在的,陆秀夫在当时人们的心里是很敬重的,为纪念这位抗元英雄,后人将其遗著汇编成《陆忠烈集》。 从古到今,像陆秀夫那样位居朝重臣,抗击异族入侵而英勇献身与国共存亡的范例实在太少,因而宋明以来文人名士,写下了大量的歌颂诗文。《全书》《续全书》题咏就有一百多首。
宋有陆秀夫文天祥,明有史可法,清朝灭亡时为何没有殉国者?
历史上不少人在朝代灭亡之际不愿意侍奉新的政权而选择自杀殉国。尤其在中原王朝被游牧文明灭亡之际。例如,南宋末年蒙古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亡了南宋。然而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怀宗赵?m尚且年幼,国家大事皆由大臣处理。蒙古军队不断的向前推进直到到了现在的广东崖山,爆发了著名的崖山之战,南宋的军队最后战败,左丞相陆秀夫带着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从而被后人认为民族英雄。明朝末年,更是有史可法死守扬州。清军攻打扬州之时,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殉国之后南明封“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忠正”就是对古代文官最高的评价。然而到了清朝末年,武昌起义之后,清朝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投降退位,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最快的一次。并且在各地起义之后各地更是没有因为死守城池而殉国的官员。在朝廷内部,很多王公大臣们表面为了大清苟延残喘而劝谏皇帝和太后,实际上却没有人拿出实际行动来抵抗各地起义军。基本上没有大臣舍己卫国,不过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同样都是受着儒家忠义文化的熏陶,在朝代灭亡之际,相差如此之大,不得不让人唏嘘。这也印证了为什么鸦片战争以来的清廷会如此的腐朽不堪,试图洋务运动还无法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