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资料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 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展资料抗日烽火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刘伯承经常用“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黄蜂不可侮”等话语来激发将士们的对敌斗争信心。刘伯承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刘伯承坚决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积极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蚕食”和残酷“扫荡”。与此同时,刘伯承率部多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的进犯,牢牢把紧太行山这道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使“平辽半壁山”得以免遭敌寇的蹂躏涂炭。1942年,刘伯承与邓小平领导根据地军民实行生产自给,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度过了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1943年9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委员。日本投降后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于1945年9—11月率部发起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歼北犯的国民党军近6万人,并争取其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在重庆与国民党的谈判,打破了蒋介石北进的战略企图,为实现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作出重要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
刘伯承在苏联学的什么军事啊 有相关的资料让大家一起看看啊。
刘伯承所在的高级步兵学校是按照列宁的指示,于1918年11月21日以俄军奥朗
宁巴乌姆步兵军官学校为基础创办的。
刘伯承到校时,该校校长是斯莫林上将。当时,中国留学生较多,其中有我们
共产党派去的,也有国民党派去的,还有冯玉祥部队派去的。校方专门为中国留学
生编了一个班,后又成立了一个中国连,下分三个排。连长是一位朝鲜同志,排长
王智涛、田德修(吉合)、彭文畅。刘伯承被分到第十六班,这个班的党支部由唐
英任书记,刘伯承、张西民、陈林任支部委员。
此时的高级步兵学校,经历了苏联红军的军事改革的洗礼,步校的学习生活十
分紧张。每天一早,学员们要穿着红军大衣和大皮靴跑步出操。学校训练的课目内
容十分丰富,有战术、兵器学、地形学、炮兵、工兵课目,政治工作,政治经济学,
以及俄文等。平时除课堂讲课外,还有队列、打靶、投弹、马术和野外攻防演习等
等。
刘伯承元帅在苏联
http://www.cccpism.com/book/zhongsu/lbc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