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污染指数

时间:2024-10-14 13:34:17编辑:奇闻君

全球空气质量排名城市

全球空气质量最好的10个城市分别是悉尼、迈阿密、墨尔本、温哥华、拉斯维加斯、斯德哥尔摩、开普敦、都柏林、里斯本和东京。1、悉尼。悉尼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东部的一个城市,位于布里顿岬岛东岸的悉尼河口,有26100名居民,是新斯科细亚省第三大城和重要海港城市,1785年起成为美国纽约州和新罕布什州的殖民地,在布里顿岬岛未并入新斯科细亚州之前,悉尼从1785年至1820年都是该岛首府。悉尼曾被称为钢铁之城,是新斯科细亚省的第三大城市,同时也是加拿大工业革命的发源地。2、迈阿密。迈阿密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第二大城市,位于佛罗里达半岛比斯坎湾。迈阿密还是南佛罗里达州都市圈中最大的城市,这个都市圈由迈阿密戴德县、布劳沃德县和棕榈滩县组成,是美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城市之一,美国东南部最大的都市圈,也是全美第四大都市圈。3、墨尔本。墨尔本,澳大利亚南部滨海城市,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面积8831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墨尔本是维多利亚州首府,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国际大都市。4、温哥华。温哥华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是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该市已连续多年被经济学人智库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5、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是美国内华达州最大的城市,克拉克县的县治,也是座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建市于1905年5月15日,因位于内华达州的沙漠边缘、边境,所以拉斯维加斯全年高温。

全国空气质量排名

全国空气质量排名是海口、珠海、丽水、黄山、深圳、中山、拉萨、厦门、舟山、台州。2019年7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4%,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3%。O3浓度为1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1%;SO2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NO2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8%;CO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8.6%,同比下降28.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是O3;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北京市7月优良天数比例为38.7%,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是O3;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9%。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1.9%,同比下降9.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5%。汾渭平原11个城市7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7.2%,同比下降20.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是O3;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4%。2019年7月,168个重点城市中唐山、晋城、邢台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第168名到并列第149名);海口、珠海、丽水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到第20名)。

实习三 地层剖面沉积环境分析

地层剖面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分析实际上是对单个地层剖面(或单井岩心)资料进行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分析,是沉积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熟悉各种环境沉积的主要特征,充分利用各种成因标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尽可能地得出较为可靠的判断和解释。在野外露头剖面沉积相分析中要重点考虑地层中最直观、易收集的沉积环境标志,包括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等,同时还要注意运用瓦尔特相律,分析剖面的垂向序列、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然后与典型的沉积环境(沉积相)模式和沉积特征(鉴别标志)相对比,进而确定研究对象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一、常见沉积环境的鉴别标志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或地貌特征及沉积物综合特征,可将沉积环境划分成三个组,即陆相组、海相组和海陆过渡相组。依据三个环境组中次级自然条件及沉积物特征划分至沉积环境类型(表3-1),沉积环境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亚环境,亚环境还可以划分至微环境。在相分析时,应尽量划分至最小的级别。下面就常见沉积环境的鉴别标志做简要介绍。表3-1 沉积环境(沉积相)分类体系(一)冲积扇(1)岩性。冲积扇沉积的岩性变化大,多数冲积扇以砾石沉积为主,砾石间充填砂、粉砂和黏土级碎屑。接近扇根处以砾、砂岩为主,至扇端,砂、粉砂和黏土的含量增高。在冲积扇沉积中,常有碳酸盐、硫酸盐等矿物,如方解石、石膏等。总体上看,沉积物颜色常偏红,尤其是其中的泥质沉积物。(2)结构。沉积物粒度粗,以含大量砾石为特征,成熟度低。砾石磨圆一般较差,砾、砂、泥相互混杂接触。泥石流沉积物常呈基质支撑结构,筛积物、河床和片流沉积主要为颗粒支撑结构。(3)沉积构造。层理发育程度较差,常显示块状层理或不显层理,细粒泥质沉积物可见薄的水平层理,粗碎屑沉积有时亦可见不太明显和不太规则的交错层理,细层倾向扇缘,倾角多为10°~15°。粗碎屑沉积中常见冲刷-充填构造,主要发育在扇根附近。砂质沉积局部可见水流波痕。砾石若有定向排列,则呈“向源倾斜”,倾角为30°~40°。泥岩可见干裂、雨痕、流痕等。(4)生物。冲积扇中几乎不含动植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5)垂向序列。扇向源区退积,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正旋回层序(图3-1),否则相反。在扇体的不同部位,其沉积层序也不相同。图3-1 冲积扇沉积的正旋回沉积序列(二)河流(1)岩性。以碎屑岩为主,次为黏土岩,碳酸盐岩较少出现。碎屑岩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一般不稳定组分高,成熟度低,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个别也出现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居多,间或有钙、铁质胶结。砾岩多出现在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的河床沉积中,多为复成分。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居多,伊利石较少。(2)沉积构造。交错层理发育,以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细层倾斜方向指向砂体延伸方向,倾角15°~30°,自下而上细层及层系的厚度变薄、粒度变细,细层具粒度正韵律,层系厚度很少超过1m,一般为30cm或更薄。在一期河流沉积中,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发育在下部,小型的发育在上部,波状层理发育在顶部。常见不对称波痕,也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向上游倾斜,倾角为10°~30°。一期河流沉积的底部常具明显的侵蚀、切割及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层的砾石。(3)生物。化石少,并且一般保存不好,常是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等。硅化木为河床亚相的指相化石,河漫沼泽沉积中可见炭化植物屑或完整的植物化石。时代较新的河流相地层中可见到脊椎动物化石。(4)垂向序列。具有特征的“二元结构”序列,自下而上表现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叠瓦状排列的砾石,下部具有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砂岩,上部具有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爬升层理,顶部常具暴露大气的标志,如钙结核、干裂等。曲流河垂向序列“二元结构”上、下部单元厚度近于相等(图3-2),而辫状河不仅沉积物粒度较曲流河沉积粗,而且下部单元厚度明显大于上部单元,甚至上部单元缺失(图3-3)。图3-2 曲流河沉积层序(据Klein,1972,Allen,1970;转引自《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写组,1984,略修改)(三)湖泊(1)岩性。以黏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仅分布于滨湖区。砂岩一般比海相的复杂,各种类型都有出现;与河流沉积相比,成分成熟度高,石英含量可达70%以上。黏土岩分布广泛,由湖岸向湖心增多。形成于较深水还原环境的湖相黏土岩常含丰富的有机质。碎屑湖泊沉积中也可出现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如灰岩、泥灰岩、硅藻土、油页岩等,其厚度及分布较为局限。(2)沉积构造。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有时亦见块状层理。在近岸区可见交错层理、爬升层理等。对称波痕发育,也见较多不对称波痕,波峰走向绝大多数与滨岸平行,不对称波痕的陡坡向岸倾斜。干裂、雨痕、生物扰动构造亦常见到。(3)生物。化石丰富是碎屑湖泊沉积的重要特征。常见的生物化石种类有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等,无海相化石。藻类也是湖泊中较常发育的生物。轮藻为淡水环境所特有,蓝绿藻、硅藻和部分绿藻也是常见的类型。其中蓝绿藻与海相见到的呈叠层状构造的不同,常呈树枝状或分离的结核团块状构造;红藻在湖相中未曾见到过。此外,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粉等的大量出现也是湖相的重要特征。(4)垂向序列。多呈反韵律,多出现由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序列,以此区别于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旋回河流相沉积。图3-3 加拿大魁北克省泥盆系辫状河沉积的垂向层序(据Cant & Walker,1976)(四)三角洲(1)岩性。以砂岩、粉砂岩、黏土岩为主,在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常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或薄煤层等。无或极少砾岩和化学岩。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比河流的高。(2)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复杂多样,河流中沉积作用和海洋波浪、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构造同时发育。如砂岩和粉砂岩中见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泥岩中发育水平层理。此外还发育有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等。(3)生物。海生和陆生生物化石的混生现象是三角洲沉积的重要特征,窄盐性生物极少,广盐性生物较多;陆生动植物碎片主要为异地搬运埋藏。一个完整的三角洲垂向序列中,海生生物化石多出现在下部,向上逐渐减少,但陆生生物化石向上增多,甚至在顶部出现沼泽植物堆积而成的泥岩或煤层。(4)垂向序列。最常见的是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图3-4)。在层序顶部,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反映的是三角洲在横向上的相序递变,与河流相沉积的间断性正旋回有显著的不同。(五)河口湾(1)岩性。以分选、磨圆较好的细砂和泥质沉积为主。砂质沉积物中常夹有泥质薄层,代表停潮时流速最小时的沉积,是判别潮汐河口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2)沉积构造。常发育多种层理构造,既有潮汐环境中常见的羽状交错层理、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也可见到河流作用形成的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等。同时层面发育各种类型的波痕,如削顶的、修饰的、双脊的、单峰的、对称和不对称的、小型和巨型的波痕等。波痕的走向受到干扰的现象极为普遍。生物扰动构造也较为发育,由陆向海数量和类型增多,尤其是在泥质沉积物中生物潜穴和寄居构造较为普遍。图3-4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序列(据孙永传和李蕙生,1986)(3)生物。见较多的受限制的或半咸水动物群,常见介形虫、腹足类、双壳类等广盐性生物。生物个体由陆向海变多变大,并可见树干和植物碎片等。(4)垂向序列。发育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图3-5)。层序下部由大型单向交错层理组成;中部由大型及小型双向交错层理构成;上部层系厚度明显减小,发育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及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六)淡化潟湖(1)岩性。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黏土岩、黏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可见方解石、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沉积矿物。当潟湖底部为还原环境时,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岩石常因分散状黄铁矿的浸染而呈暗色或黑色。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以泥晶、微晶石灰岩及白云岩、含泥石灰岩为主,高能环境下形成的颗粒灰岩较少见。(2)沉积构造。常见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交错层理不发育。层面构造可见对称或不对称波痕,偶见干裂。虫孔少见。(3)生物。化石种类单调,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双壳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大为增多。正常海相生物在淡化潟湖中常发生畸变,如出现个体变小、壳体变薄、具特殊纹饰等反常现象。图3-5 砂质潮汐水道沉积序列(据克利夫顿,1982;转引自孙永传和李蕙生,1986)(七)咸化潟湖(1)岩性。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可夹有盐渍化和石膏化的砂质黏土岩,几乎无粗碎屑岩沉积,可出现石膏、盐岩夹层。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主要是灰岩、白云岩,并夹石膏及盐岩层,可出现天青石、硬石膏、黄铁矿等自生矿物。(2)沉积构造。多见水平层理及逆性变形层理,交错层理不发育。盐类沉积中可见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溶解面,可见盐类假晶及干裂。(3)生物。属种单调,表现为分异度低而丰富度高。广盐性生物发育,特别是腹足类、双壳类、介形虫等;缺乏狭盐性生物。当盐度增高至一定限度时(一般不超过5%~5.5%),大部分生物即行灭绝。(八)潮坪(1)岩性。浑水潮坪以黏土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砾岩极少见。潮下带的潮汐通道内以砂为主,形成水下沙坝、沙滩,并常富含生物介壳和泥砾。潮间带自下而上形成沙坪、混合坪和泥坪。潮上带发育沼泽,可有泥炭沉积;干旱气候下的潮上带可形成盐沼盐坪,有石膏等蒸发盐类沉积。(2)沉积构造。层理类型多样。潮下带的潮汐通道内可见大型流水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等。沙坪上常见羽状或人字形的双向交错层理;混合坪上多具有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泥坪上多见水平纹层或水平波状纹层。在潮坪上,尤其是在沙坪和混合坪上常出现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以及由流水和波浪同时或先后作用而成的叠加类型和波痕。泥坪和混合坪可发育有透镜状层理、干裂、雨痕、冰雹痕、鸟眼、泥皮、足迹、爬痕、虫孔等。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泥坪上可见石膏及盐类晶体。再作用面也是潮坪沉积的重要沉积构造标志,尽管它也可出现在非潮汐环境,但仍是潮汐环境较为特征的构造标志。(3)生物。以种类少而数量多、海相和陆相混生为特征,半咸水生物或广盐性生物大量发育,分异度低。潮上带常被植物覆盖,藻类生物较为发育,如藻叠层及藻席等。泥坪上生物较多,扰动强烈;混合坪上生物较少;沙坪上更少,偶尔可见生物粪粒聚集成层。(4)垂向序列。以向上变细的海退(进积型)正旋回序列(图3-6)最为常见。图3-6 进积型碎屑潮坪相模式(据莱茵森,1979;转引自《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写组,1984)(九)无障壁海岸(1)岩性。以质地较纯的石英砂最常见,稳定组分含量高,重矿物相对较富集,圆度、分选较好,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高。(2)沉积构造。临滨带槽状和板状交错层理发育,临滨下部可见水平层理及生物潜穴。前滨带发育大型冲洗交错层理,为无障壁海岸沉积最典型的标志;沿层理面见有水流线理或剥离线理;并且层面上还常发育各种浪成波痕、菱形波痕、细流痕以及其他层面构造。(3)生物。常见数量不等的各门类海相生物及碎片,有时在滨线一带可形成薄的介壳层,它们多属不同生态环境的生物所构成的生物组合,生物介壳一般都具有破碎、磨损和圆化现象。(4)垂向序列。多为进积型下细上粗的反旋回沉积序列(图3-7)。图3-7 进积型砂质海岸沉积序列模式(据《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写组,1984)(十)浅海(1)岩性。主要为黏土岩、粉砂岩、细砂岩,砾岩较少,不稳定成分少,具有较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沉积颗粒的圆度及分选较好,但比海岸相稍差,填隙物多为化学胶结物。除此外还有大量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如碳酸盐岩,部分铁、锰、铝、磷沉积岩等。海绿石、鲕绿泥石等铁硅酸盐矿物是浅海陆棚的特征自生矿物。“竹叶状灰岩”为碳酸盐岩浅海特有岩性。(2)沉积构造。可发育对称或不对称波痕及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是浅海环境特有的沉积构造。水体较深处水平层理发育,尤其黏土岩中薄而清晰的水平层理发育。生物扰动构造、冲刷面、虫孔、虫迹常见,但没有干裂和雨痕。(3)生物。发育种类和数量众多的狭盐性生物,如珊瑚、海绵、苔藓虫、层孔虫、藻类、腹足类、双壳类、腕足类、棘皮类、有孔虫、头足类等。(4)垂向序列。浅海背景沉积形成的沉积序列以发育水平层理或块状层理的泥和粉砂为主。但事件水流可以暂时使静水沉积的面貌发生改变而形成强水动力事件沉积,从而在垂向序列中出现事件沉积穿插于背景沉积之中的特点。如果事件水流强度大且发生频繁,可以形成以事件沉积为主,背景沉积夹于其间的垂向序列。常见的事件水流有风暴流、潮汐流和海流,其中以风暴流形成的事件序列(图3-8,图3-9)最为常见。图3-8 风暴流沉积的理想沉积序列模式(据Kreisa & Bambach,1982;转引自王良忱和张金亮,1996)图3-9 具粒序层的风暴沉积层序(据Brenchey,1985;转引自王良忱和张金亮,1996)(十一)半深海(1)岩性。主要为悬浮沉积物、浊积岩和等深积岩。悬浮沉积物主要是含浮游生物化石的泥岩、硅质岩和灰岩;浊积岩主要是具鲍马序列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等深积岩主要是砂岩。(2)沉积构造。悬浮沉积物中生物扰动构造常见,泥质沉积不显层理,可见虫迹。在无生物扰动的情况下,可出现水平纹层。浊积岩中鲍马序列发育,可见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等深积岩中可见交错层理,生物扰动构造。(3)生物。化石主要以腹足类为主,还可见双壳类、腕足类、放射虫、有孔虫等。浊积岩中可见浅水底栖有孔虫、钙藻化石和大型介壳化石等。(4)垂向序列。悬浮沉积形成的沉积序列以发育水平层理的泥岩、硅质岩和灰岩为主,浊积条件下常形成进积型反旋回沉积序列(图3-10),等深流沉积情况下常形成具逆-正递变层偶的等深积岩序列。图3-10 海底扇反旋回的沉积序列(据Walker,1984;转引自王良忱和张金亮,1996)(十二)深海(1)岩性。主要为富含浮游生物的硅质岩和黏土岩,常见锰结核、浊积砂岩和灰岩,偶见底流砂岩和冰积砾岩。(2)沉积构造。以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为主,浊积岩中可见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冰积物中可见落石构造。(3)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常见抱球虫、翼足虫、放射虫和硅藻。底栖生物稀少,种类单调,不能形成底栖生物的显著堆积。(4)垂向序列。常见泥岩和硅质岩的加积序列,可有浊积序列、底流序列或冰积物等穿插其中。(十三)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模式比较复杂,威尔逊模式(图3-11)是最常用的一种,该模式下各环境单元的鉴别特征见表3-2。图3-11 威尔逊碳酸盐沉积相模式(转引自刘宝珺等,1985)二、实习内容根据所提供材料,分析××地区上古生界××组剖面和××地区寒武系沉积剖面的沉积环境,并在图上合理表示。三、实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地层剖面沉积环境的分析方法。(2)识别和总结所分析剖面的各种沉积相特征。(3)掌握沉积相剖面柱状图的表示内容和表示方法。四、分析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并熟悉提供的资料,了解该剖面的相序单元及其构成。(2)根据实际资料与各种沉积相模式特征的对比,确定各单元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分析方法一是由大到小进行分析,即:1)先由生物标志确定环境组,是属于陆相、海相、过渡相;2)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确定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环境,分析中要注意各单元的剖面结构特征(沉积单元是向上变细,还是向上变粗),并与各种沉积相模式特征进行对比,同时,还要注意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成因标志的指相意义;表3-2 碳酸盐沉积相带特征3)确定沉积相后再根据其沉积特征综合分析确定沉积亚相和沉积微相。(3)将分析结果表达在沉积柱状图上。(4)在分析和做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所给剖面柱状图(图3-12)中有2个沉积间断面,应将该剖面分为三段,分别进行分析;2)所给剖面柱状图(图3-13)为连续沉积,应进行整体分析;3)在分析过程中注意瓦尔特相律的运用;4)注意图面表达的规范和清晰。五、实习资料和作业(一)实习资料(1)××地区上古生界××组地层沉积剖面柱状图(图3-12)。(2)××地区寒武系沉积剖面柱状图(图3-13)。(二)作业在剖面柱状图上分析沉积相和亚相(图3-12,图3-13),编写实习报告,要求阐明剖面涉及的各沉积环境的主要特征(即确定各种相、亚相、旋回性、沉积界面、沉积演化的依据)。实习报告三 地层剖面沉积环境分析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1.在图3-12的剖面柱状图上分析沉积相和亚相图3-12 ××地区上古生界××组地层沉积剖面柱状图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实习指导书2.在图3-13的剖面柱状图上分析沉积相和亚相图3-13 ××地区寒武系沉积剖面柱状图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实习指导书

实习四 读第四纪地质图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第四纪地质图是第四纪地质研究的重要综合图件,包含了大量的第四纪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古环境等内容。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使同学了解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过程,第四纪地质图的表示内容和表示方法,第四纪地质图的读图步骤,如何从第四纪地质图中获得各种第四纪地质信息,重建研究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发展历史。二、实习内容和要求(1)了解第四纪地质图的有关知识以及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过程。(2)了解第四纪地质图内容的表示方法。(3)读《泸江两岸第四纪地质图》,写出该区第四纪地质发展简史。(4)实习用具:铅笔、橡皮、三角尺。(5)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习作业。三、实习步骤与方法(1)首先听教师讲解第四纪地质图的相关内容。(2)在教师的带领下读第四纪地质图。(3)分析泸江地区的第四纪地质发展史。四、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一)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图程序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是根据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和比例尺的大小进行的。不同的研究内容和不同比例尺的第四纪地质图所要求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的程度不同,采取的编图手段也有所差异。大比例尺的第四纪地质图必须到野外进行填图完成,而小比例尺的第四纪地质图可借助于遥感影像,并结合部分的野外工作完成。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程序大体可分为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分析阶段,中期的野外填图和遥感解译阶段,以及后期室内的样品分析、图件完善和清绘阶段。在前期的资料收集阶段,对编图区及其邻区的第四纪地质、新构造、地貌、测年、古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收集,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了解编图区的地貌特征,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和成因类型特征,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新近系与第四系的界线,在对这些问题有了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该区初步的第四纪地层层序,编写编图计划和任务书,确定编图原则和编图内容,拟定填图单位和图例。野外填图和遥感解译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尤其对较大比例尺的第四纪地质图编制来说尤为突出。在野外,可采用地貌学和地质填图的方法,在地形图(底图)上勾画不同时代和成因的第四纪地层界线,同时观察其成因类型标志,区分地貌单元。通常情况下,作为填图底图使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比最终成图的比例尺大一倍,以确保精度。在野外必须将第四纪与基岩和第四纪各时代的地层界线、同一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界线,如实地填在底图上,此外还应将同一成因类型内的岩相变化的转折带或过渡带用虚线表示在图上。在野外工作过程中,还要进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核查,取年代、成因类型分析、古环境分析等样品。在室内进行地质年龄、动力因素、古环境样品的测试和分析,进一步确定在野外划分的第四纪地层各单元的年代、成因类型是否合适,根据编图要求和比例尺确定最终的第四纪地层单元。确定第四纪地层及其他地质内容的表示方法,制定统一的图例系统。图例系统既要简单又要明了,符号与地层的岩性有一定的关联。最后清绘图件,完成报告的编写。(二)第四纪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在第四纪地质图上,地层时代、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岩性特征是要表示的三个基本内容。另外,前第四纪基岩露头、新近系露头、新构造、区域第四纪主要事件(第四纪海岸线、湖岸线、冰川位置、古冻土地貌、古地震地点、火山喷发地点等)、动植物化石点、人类文化遗存点、重要的砂矿点及各种取样点等内容,可根据比例尺和精度的要求都应在第四纪地质图中表示出来。前第四纪地层由于地层倾斜,不同时代的地层在地表都有出露,而第四纪地层的产状通常是水平的,在河谷、盆地或平原中,早期地层常伏于晚期地层之下,早期地层在地表通常没有露头,只有在一些被冲沟切割开后,在冲沟的壁上出露不同时期的地层,但由于第四纪地层松散,所构成的沟壁往往是陡直的,实际出露的宽度很窄,因此要在平面上同时表示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往非常困难。因此,为了把不同时代的地层也表示出来,可把陡壁上不同时代的地层沿沟壁适当地加以扩大,但根据填图的精度原则,在平面图上扩大的宽度不得超过1 mm。在第四纪地层表层上,有时分布有近代沉积物,它们覆盖了较老的第四纪沉积物,因此给制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反映其他更重要的地质内容,可以把意义不大、厚度较小(一般小于0.5m)、分布零星的“覆盖层”剔除,当然剔除后的图面结构还要具合理性。时代相同的地层,在横向上不同成因类型之间的过渡关系时常见到,在编图时应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在过渡地带用虚线把二者分开。(三)第四纪地质图基本内容的表示方法1.第四纪地层时代按照目前的规定,第四系采用二分法,即更新统(Qp)和全新统(Qh)。更新统再划分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和上更新统(Qp3)。有时,在统一级单位上还要划分次一级的单元,通常是下更新统采用三分,即Qp1-1、Qp1-2、Qp1-3;中更新统也是三分,即Qp2-1、Qp2-2、Qp2-3;上更新统二分,即Qp3-1、Qp3-2;全新统三分,即Qh1、Qh2、Qh3。当某一地层贯穿了两个时代,而又无法分开时,可表示为“Qp1+2、Qp2+3”等方式。如果图区内沟谷不发育,地表又没有露头,只是通过钻孔探明表层之下存在较早的第四纪地层时,则可以用复式图例来表示。例如,下伏层为下更新统、上覆层为中更新统时,可用Qp1+2表示,或直接在钻孔位置上画双层圆圈,外圈注明Qp2 ,内心则为Qp1。未划分的第四系用“Q”表示。2.第四纪地层成因类型第四纪地层的成因类型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代号法、线段法、颜色法等(图1-18)。图1-18 金河朵美段第四纪地质图1—全新世晚期(Qh2al)冲积砾石、砂(河漫滩);2—全新世早期(Qh1al)冲积砾石、砂、粘土层(第一级阶地);3—晚更新世晚期(Qp3-2al)冲积砾石、砂、粘土层(第二级阶地);4—晚更新世早期(Qp3-1al)冲积砾石、砂、粘土层(第三级阶地);5—晚更新世晚期(Qp3-2pl)洪积砾石、粘土层(第一期洪积扇);6—中更新世(Qp2al)冲积砾石、粘土层(第四级阶地);7—中更新世(Qp2pl)洪积砾石、粘土层(洪积台地);8—早更新世(Qp1l)湖积粘土、粉砂层;9—前第四纪地层代号法 这种方法应用广泛,在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等都采用。 具体的各种成因类型的代号见下表1-14。表1-14 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续表在第四纪地质图中常常把成因类型和地层时代结合在一起表示,如中更新世冲积层用“Qp2al”表示,如果是中更新世中期的洪积物则表示为“Qp2-2pl”。线段法 用不同的线段或线段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成因类型(图1-18)。 这种表示方法非常直观,在第四纪地质图上能非常清晰地把不同成因类型区分开来。这种方法在论文、书中使用广泛。颜色法 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成因类型,彩色的第四纪地质图多采用这种方法。如:冲积层用橄榄绿色,坡积层用黄色,洪积层用橘黄色,残积层用紫色等等,可参考国内外习惯,或国家标准。总体而言,第四纪地层的颜色比较浅,通常浅于老地层的颜色。当有混合成因类型时,相应的底色表示主要成因,次要成因类型用相应颜色线条加于底色之上,如以冲积物为主的洪冲积层,用橄榄绿色作为底色,加上橘黄色的线条来表示。对于成因类型相同时代不同的地区,用颜色深浅加以区别,时代越老,颜色越深。3.第四纪地层岩性在第四纪地质图上,第四纪地层的岩性通常是用花纹来表示的,其原则是花纹尽量接近岩性的本身,如河漫滩的岩性多为砾石和砂,就可用小圈“○”表示,或用“○”和“·”组合表示,湖积物可用“-”线条表示,沼泽沉积物可“――”断线表示,洪积物、冰碛物可用“△”表示。4.其他如人类化石点、人类活动遗迹、动植物化石点、古地震点、火山地点、砂矿点、钻孔、泉、地表上大的水系及重要的高程点等都用专门符号来表示,有时还标注有数字说明。(四)第四纪地质图的图例系统图例能够反映第四纪地质图的主体内容、研究程度、第四纪发展历史,因此,图例的设计、编排都非常重要。从图例的设计和安排上也能反映出编图原则及编者的主题思想。第四纪地质图图例安排的一般原则是:先地层时代,后成因类型,再岩性,最后是专门性的图例。1.时代图例的排列方法时代图例的排法有两种:一种是依上下顺序排列图例,从最新地层开始,从上向下依次排列老时代的地层,然后是第四纪未分地层,最后是基岩。这种图例排列方式放在图右侧。另一种是依左右顺序排列图例,最新地层的图例排在左边,向右依次排列老时代的地层,其次是第四纪未分地层,最后是基岩。该图例排列方式放在图下方。2.成因类型图例的排列方法成因类型图例的排列比较复杂,一般把同一时代的成因类型按照其形成的地貌位置(从分水岭到河谷,或由山区到平原到湖、海)依次排列。如:先排残积,其后依次是坡积、洪积、冲积、湖积,最后是海积。对冰川、风与岩溶等成因类型的图例,在不同地区,根据其所处的地貌部位插入适当的位置。岩性图例的排列常是先碎屑沉积物,再化学沉积物,最后是生物沉积物。对于碎屑沉积物按其颗粒由粗到细排列。3.其他图例的排列方法其他图例类型比较复杂,无固定顺序,但一般是按照植物化石、动物化石、人类化石、石器、地震点、水文点、取样点、高程点、等高线、钻孔、剖面线等顺序排列。(五)第四纪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第四纪地质图的阅读步骤与一般地质图的阅读方法相同。首先从读图名、图幅代号和比例尺开始,了解图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由比例尺的大小了解图幅的面积和图的精度;然后阅读图的出版时间、资料来源和编图单位,了解图幅的编制时间、所引资料的新老程度,以便于查阅原始资料;再阅读图例,了解图区的第四纪地层时代、成因类型、地貌单元等,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最后阅读图内的内容,了解第四纪地层和成因类型的平面分布情况,地貌特征,各时代地层之间的关系,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第四纪地层与前第四纪地层的关系,新构造特征。在阅读和分析第四纪地质图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地貌分析 图区的地貌分析是了解第四纪地质图的基础。 首先要分析图区的区域地貌特征,通过地形等高线、制高点、山脊和水系的分布特征,了解区内地貌的基本轮廓。再进一步分析不同地貌单元中的基本地貌形态、地貌成因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地貌特征是反映新构造运动的良好标志。沉积物岩性分析 依据图例的岩性花纹或符号,仔细阅读图内沉积物的主要岩性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尤其是不同岩性分布规律,它包含了图区的沉积环境变化和动力条件变化的信息。沉积物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分析 先从图例和图面了解各种单成因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貌和岩性特点进行成因类型的组合分析,弄清成因类型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获取沉积环境、古气候及新构造运动的信息。这是分析图区地质发展史的基础。地层时代分析 首先根据图例在了解图幅内所有的第四纪地层时代基础上,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地貌相互关系,分析不同时代的第四系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明白不同时代地层之间的覆盖、切割、过渡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貌、岩性和成因类型,研究第四纪地层的形成过程。这是分析图区的第四纪地质发展史的基础。地质发展史分析 分析图区的第四纪地质发展史是阅读第四纪地质图的最终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质上是将从图区所有了解到的第四纪地层、地貌、新构造、沉积历史、环境变迁,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再现其发展过程。第四纪发展史,主要包括地貌、环境和新构造演化三个方面。五、作业认真阅读《泸江两岸第四纪地质图》(图1-19),编写该区的第四纪地质发展史。图1-19 泸江两岸第四纪地质图(转引自曹伯勋,1995,有修改)1—全新统(Qhal)河漫滩冲积砂层;2—上更新统(Qp3-2al)第一阶地冲积砂砾、黄土;3—上更新统(Qp3-2dl)第一坡积砾石、黄土;4—上更新统( Qp3-1al )第二级阶地冲积砂砾、黄土;5—上更新统( Qp3-1dl )第二坡积黄色亚粘土;6—中更新统( Qp2al )残余冲积砂砾;7—中更新统( Qp2-2pl )洪积黄土(第一洪积扇);8—中更新统( Qp2-1pl )洪积亚粘土夹砂砾(第二洪积扇);9—下更新统( Qp1pl )洪积亚粘土、砂砾(第三洪积扇);10—下更新统(Qp1l)湖相沉积粘土、砂、砾石;11—第四纪(Qeld)残坡积角砾;12—上新统( )湖泊沉积红色粘土;13—前新近纪( AnN)基岩;14—标高点;15—等高线( m);16—钻孔及编号;17—图切剖面方向

上一篇:力王电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