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朝鲜

时间:2024-10-14 22:30:49编辑:奇闻君

丰臣秀吉为什么要进攻朝鲜

日本经过将近半个世界的割据战乱后,首先由织田信长,接着由丰臣秀吉完成全国政治上的统一。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深知各大领主如德川家康等对他的服从是不坚定的。在长期割据环境中养成的好勇狠斗的武士,其领土欲是贪得无厌的。而且在统一全国进程里的领地重新分配中,丰臣秀吉所得的直辖领地并不占有绝对优势,只要德川家康等一些大武士联合起来,他将处于劣势。因此,丰臣秀吉不愿意看到这些大领主处于安宁状态。他希望把大领主在统一过程中所积蓄起来的人力物力,引向能够消耗其实力的战争中去。这样,既可使这些领主将其对领地的欲望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去,而不在已形成的国内局势中制造麻烦,同时,又可在战争中消耗他们的实力,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丰臣秀吉物色了朝鲜,作为制造这样一场战争的目标。

此外,丰臣秀吉选中朝鲜作为发动战争的目标,还有其他的原因。在日本统一后,迅速发展的商业资本与丰臣秀吉结合的很紧密,丰臣秀吉的经费筹措,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人。所以,商业资本要求向外发展,特别是有倭寇经验的九州、博多、山口、界等地的商人,要求发展中断很久的对明勘合贸易时,丰臣秀吉给予了支持。为此,丰臣秀吉发出了许多“朱印状”,交给界、博多和京都等地的商人,准许其驾船赴明及南洋各国进行贸易。但是,明政府因为肃清倭寇不久,又兼对发展明日贸易极不感兴趣,持有朱印状的日本商船依旧无法开进明朝港口。丰臣秀吉很清楚,以日本海军的战斗力,是不可能迫使明政府同意发展双方的贸易关系。因此,他企图以陆军通过朝鲜,从而打开进入明朝的大门。

丰臣秀吉的这一企图,早在织田信长进行统一全国战争的时候,就在酝酿了。天正五年(公元1577年),当他还叫羽柴秀吉的时候,就曾对织田信长说:臣借君之威武,迅速平定中国(指日本本州西部地方),而君家的宿将老臣未得领土者极多,益将中国分予之。臣更拜命征伐九州,亲平该地,并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

由此可知,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和中国的野心,并非突然出现,实积之甚久。天正十五年(公元1587年),在他亲征九州时,曾一度流露过这种野心。他在五也二十九日给其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应督促朝鲜王入朝,派急使去对马。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指中国)之版图纳入我之版图。


日本军国主义的源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下场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结局 1592年,太合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决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鲜国提出「假道入明」的请求,却遭到朝鲜国王拒绝,使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并吞明朝。 1592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首都京城(今首尔),驱逐朝鲜国王李昖。 李昖为了击退日军,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而明朝朝廷非常快便派出大军前去救援,这段期间朝鲜各地出现义军抗战,其中以郭再佑、高敬命的抗战激发了朝鲜军队之士气。 1593年1月,明、鲜联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虽在碧蹄馆败于日本名将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但后来因日军以宇喜多秀家为首转攻幸州山城遭遇朝鲜陆军名将权栗的反攻而大败。 更因为李如松的偷袭而缺粮,迫使日军退至釜山。此外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亦率领朝鲜水军击退日本水军,日军在海陆受挫的情况下被迫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到了1597年,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展开。日军为了减低朝鲜水军的战力,使用反间计污陷李舜臣,使其被李昖解职。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 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主帅来岛通总,使局势开始扭转。在两军对峙之际,1598年7月,太合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命令下开始撤退。 同年11月,明朝鲜联军于露梁海战截击大败日军,但李舜臣却因日本名将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人的攻击而战死,日军成功撤退回国,庆长之役结束。文禄・庆长之役后,丰臣氏消耗过多财力,丰臣秀吉死后,其家族顿时衰落,成为日后德川家康取而代之的主因之一。


丰臣秀吉为什么要打朝鲜

1592(文禄元年)正月,丰臣秀吉突然发布出兵朝鲜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于朝鲜,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将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印度、东南亚。虽然有人说秀吉出兵朝鲜的动机,是由于他丧失了最心爱的三岁大的儿子鹤松(1591年),但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向传教士说过要出兵朝鲜,所以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没有一个封建领主不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且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之后,已经没有领地可以犒赏有功的将领。如果占领了中国,当然不愁没有领地可以分发。就在出兵朝鲜的前后,秀吉分别写信给琉球(1590年)、菲律宾(1591年)、高山国(台湾,1593年),要求服从朝贡。当时的台湾正是中国等海盗的根据地,是军事、贸易、交通的要冲。秀吉的军队在攻打朝鲜二十天后,已经攻陷汉城,可谓势如破竹,日军的致胜关键在于拥有先进的欧式火枪。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际,朝鲜的游击队开始在各地反击,名将李舜臣更率领朝鲜的水军,以龟甲船及船炮震天雷大破日本的军队,控制了制海权。进入严寒的冬天之后,明朝的救援军队又赶到朝鲜,日军在饥寒交迫中牺牲惨重,厌战气氛弥漫。秀吉本来想要谈和,但是1596年9月1日看到明使的国书,上面写着要封秀吉为日本国王,并将日本当作明朝的属国。秀吉看了之后暴跳如雷,当天晚上发布命令,再度出征朝鲜。这次的出兵军队只有十四万,而且仅能占据朝鲜的最南端。在第二次出兵的前后,日军对朝鲜民众的残害更加激烈,而且日军为了争取战功,将战死的朝鲜军队的鼻子、耳朵割下,用盐醋防腐寄回日本给丰臣秀吉,由于以数量记功,所以很多无辜的老弱妇孺都受到残害。这些鼻子与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广寺大佛的西侧,今日则称为「鼻冢」。至今,韩国人一提到丰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齿。秀吉的军队除了杀害朝鲜军民之外,又强行押解五、六万朝鲜俘虏到日本耕作。除了农民之外,日军还强押大量的陶艺、印刷、刺绣等师匠到日本来,使得日本的陶艺水准大举提高。铜活字的传来,更带动了日后江户时代的出版风潮。朱子学者姜沆则带给日本的朱子学莫大的影响。这是侵略战争无意中的文化产物。


上一篇:喂养小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