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团的政策目的
日本向东北移民的政策,有其险恶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日本想借此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造成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的人口优势,反客为主,霸占东北。 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可以分为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试点移民从1905年开始。持续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最早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移民是所谓的“爱川村”移民。从1913年开始,有着“劝业都督”之称的日本“关东州”都督福岛安正从山口县玖珂郡川下村和爱岩村搜罗移民17户,从新泻县弄来移民1户,共计18户43人移入金县新平在满铁附属地内拨出4400公顷土地租给自由移民耕种,又从满铁的守备退役兵中择人试验。从1914到1917年,共网罗满铁退役兵34户从事移民活动。从九一八事变后到七七事变前,为日本向东北移民政策的第二个阶段,即“武装移民”阶段。东北沦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后,鼓噪向东北移民的各种论调纷纷出笼。1932年1月。农林次长石黑忠笃、日本国民高等学校校长加藤丸治以及公主岭农业实验所所长宣光彦等人共同炮制了一份《满蒙移植民事业计划书》,提出以在乡军人为主体,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招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人员。2月,日本关东军统治部制定了《日本人移民案要纲》和《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纲》,关东军特务部制定《关于满洲农业移民要纲案》。提出:“农业移民,是以在乡军人为主体。在警备上是屯田兵制的组织,具有充分的自卫能力。”6月,所谓“满洲开拓之父”的东宫铁难大尉向日本政府提出《屯垦意见书》,主张由在乡军人为主干,编成吉林屯垦军基干队。 1937年8月,关东军将“满洲拓殖株式会社”改组扩大为“满洲拓殖会社”,作为日本在东北的移民活动管理机关。同时又成立以关东军高级军官及伪满大臣为成员的“拓殖委员会”,作为伪满领导移民活动的最高机关。1939年12月,日本制定了《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被日本殖民分子视为其从事移民侵略的“最高宝典”。1940、1941年,日本又制定了推行百万户移民政策的《开拓团法》、《开拓协同组合法》和《开拓农场法》。合称“开拓三法”。
日军侵略中国的帮凶,为何称为日本开拓团?
在有些地方为了出名,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甚至给所谓的开拓团立碑,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什么是日本开拓团?所谓的日本开拓团,就是日本自侵华战争以来,向中国东北地区的武装移民,目的是彻底将中国东北地区化为本土。所谓的开拓团与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的殖民行径完全没有本质区别,他们也是日寇侵略中国的一部分。日本开拓团在中国的分布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日本老师在课堂上对他的日本学生拿出两个苹果,一个又红又大又饱满,一个又小又轻又瘦,然后问班上同学喜欢哪个苹果,大家自然选择了大苹果。而老师则将大苹果比成中国,瘦小的苹果比成日本,并进一步解释:资源匮乏、地震频发的日本就是那个瘦小苹果,大苹果则是资源丰富、面积辽阔的中国,这些日本孩子如果想吃大苹果,就只能到中国去,把中国占领。苹果日本人从年幼时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也就难怪日本在侵华战争时间如此疯狂和毫无人性了。这些从小就被洗脑要侵略中国的日本孩子,长大之后,自然将侵略中国是为人生的目标之一。而日本侵略中国的方式,除了武力侵略之外,他们还处心积虑的试图将侵占的中国领土彻底化为日本的本土。因此,日本将日本国内大量的平民和多余人口组成所谓开拓团,到中国进行“开拓”,也就是殖民。日本开拓团日本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就做好了“经营满蒙”的计划,并且确定了以“移民为最”的方针。民国初年,日本就开始了殖民行径。1912年,大连大魏家屯移进了19户日本农民,建立了第一个日本移民村——爱川村。此后,日本政府一直处心积虑地对中国进行移民侵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移民阴谋大多失败。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移民的障碍彻底被扫除。日本开始以退伍军人和日本平民为主,大规模向东北地区开拓。日本所谓工业移民但是,中国东北地区经过清末大规模闯关东,早已人烟密布,根本不存在荒无人烟的荒地。而日本所谓的开拓,也往往选择土地最为肥沃,交通最便利的地区,这个地区自然早已住满了中国人。因此,日本人的所谓开拓,就是残暴的驱赶中国农民,甚至将居住于当地的中国军民屠杀一空,为日本移民空出土地。例如沃野千里的三江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12个县,200多万中国农民,但是日本开拓团来到之后,大量中国农民被驱赶出祖辈生活的土地。生活毫无着落的中国人因此开始大量饿死病死。日本开拓团为了大规模移民,日本甚至制定了一部《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计划从1937年开始,用20年的时间,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100万户,总计500万人。使得日本人口能够占据东北人口的10%以上,从而彻底改变东北地区人口结构,是日本真正长期占领东北。从1937年开始,在日本广田弘毅内阁的支持之下,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总共移民高达166万人,仅打着开拓团旗号的农业移民,就高达32万人。而这些所谓的移民和开拓团,也成为东北中国人民最大的苦难来源之一。战败逃亡的日本开拓团
日本开拓团究竟是什么?现在如何了?
日本开拓团的真正名称是满洲开拓团,顾名思义,是为了开发满洲国而派出的移民团体。满洲国是溥仪借助日本的力量在吉林和黑龙江建立的傀儡政权,而当时的东三省,无论是农耕还是工业都处于很低的水平,自然条件恶劣。早在进入满洲之前,日本已早早开始了向美国和巴西移民。美国移民的契机是美国中西部淘金热和铁路大开发,而巴西移民是为了缓解国内人口过剩,失业率上升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日本的满洲大量移民开始于1931年柳条湖事件之后。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前哨,在东三省进行屯田一方面为了保证军民粮食供给,一方面为以后的征兵进行准备。1936年日本内阁通过了《满洲开拓移民推进计划》,预定从1936年到1956年总共移民500万人口,其中绝大多数为农耕劳动力。开始满洲移民后,日本开拓团通过强行征收、低价强买等等手段,获得了一部分当地农民已耕种的土地,作为开垦基地。而这些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被满洲政府强制迁移到了新建的“集中村落”。这些新建村落日后成为了东北反日的主要力量。随着战事的恶化,1942年后日本已无力继续向满洲输送成年劳动力,因此组织过15-18岁的青少年开拓团,出于防卫需求,移民地区主要在中苏边境地区。由于自古以来这些地区的农民基本靠渔猎业生存,因此新开拓团基本不具备农耕环境,死伤的现象严重。现在出现问题的黑龙江给日本人立碑一事,就是出自这一背景。至于当时这些开拓团给东北带来的变化,从客观上说帮助了东北三省的农业水平进步,也给该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到1945年苏联参加对日战争之前,日本总共向满洲输送过27-32万人的移民,其中大约1/10为家属,9/10为农耕劳动力。苏联进入东北后,仅仅有11万人来得及撤回日本本土,其他大部分都被苏联军队控制后,强制送往西伯利亚进行垦荒。有一部分靠近南部的日本开拓团被当地的反日武装袭击,大量滞留中国国内的日本战争遗孤,都是这些日本开拓团来不及带走,甚至是丢弃的婴儿。幸运回到日本国内的开拓团团员,由于已离开故土一段时间,可供开垦的土地基本已被国家征收。日本政府虽然提供了一些安置村落,但大部分无所依靠的这些团员最终成为了流民。没能回到日本国内的开拓团团员,大部分被苏联军队俘虏后与关东军一起,被强制押送到西伯利亚进行垦荒。而滞留在吉林和辽宁的部分团员,与当地投降日军一起被强行编入由延安直接领导的“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在1946年,发生通化二三事件之后,幸存的日本人被我国遣送回国。说句题外话,当时的关东军空军少佐林弥一郎,被称为解放军空军之父,利用日军剩下的几架飞机和残留飞行员建立了东北航校。
日本遗孤的遗留问题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迅速进入东北,日本政府放弃保护日侨的义务,缺少军队保护的日侨们,被迫紧急撤退,向大连,丹东集结,以期乘船回国,从而出现了百万逃难大军。据调查,日本遗侨中的绝大多数是开拓团在撤退时遗留下来的。特别是分散于吉林、黑龙江的开拓团民们(其中多为妇孺老弱)。遗留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策移民和弃民政策的结果。日本政府在秘密的制定《对苏作战计划要纲》中,放弃对日侨的保护。关东军由于军力不够,下达了“全民动员”的指令,征召了开拓团的所有的十八岁到四十五岁的男性。开拓团中仅留下了老人、妇女和孩子,进而在接下来的逃亡路上,产生了大量的遗孤、残留妇女。负有保护日侨职责的关东军只热衷于向后方大量后撤军人和军属,完全没有保护日侨。日本政府、关东军迫于战况危急,完全封锁消息,丝毫不让开拓团知晓战况。日本政府的现地定居方针,方针中指示鉴于战后帝国的复兴及重建,关东军总司令官制订一个将可能多的日侨派留在中国大陆某一地域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