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教育

时间:2024-10-21 04:37:51编辑:奇闻君

YY教育的大事记

2005年4月多玩公司由李学凌先生带队成立于广州,同期获得天使投资100万美元 ?2007年2月多玩获得晨兴科技风险投资注资 2008年7月多玩推出YY语音软件,并在半年后突破40万人同时在线2008年7月多玩获得迪斯尼旗下Steamboat投资2009年2月创业家》杂志推出创业板150候选企业名单,多玩名列其中2010年6月YY官网正式上线2010年9月YY推出手机版本2011年6月YY教育成立2011年6月YY教育正式上线2011年7月华图、中公、华政、京佳等机构入驻YY教育2011年8月新东方在线入驻YY教育2011年8月普特入驻YY教育2011年9月沪江、学而思、水晶石、朗阁、新航道、吉他中国等机构入驻YY教育2011年10月YY教育用户月活跃量突破400万2011年11月万国、学大、文都、海天等机构入驻YY教育2011年11月入驻YY教育机构突破400家2011年11月YY教育用户月活跃量突破600万2011年12月教育视频上线2012年1月环球雅思等机构入驻YY教育2012年1月教育PPT、白板上线2012年2月教育举手功能上线2012年2月入驻YY教育机构突破500家2012年4月3.0版本上线2012年4月讲师上麦名片上线2012年4月入驻YY教育机构突破600家2012年5月课程表功能上线2012年6月课程市场与支付系统上线开放测试2012年6月桌面分享功能上线2012年6月入驻YY教育机构突破700家2012年7月讲师名片(鲜花、粉丝、推荐)上线2012年8月学分系统上线2012年9月4.0版本上线2012年9月结算系统、学点转赠、第三方支付、短信提醒等功能丰富2012年9月入驻YY教育机构突破800家

传统培训机构怎么看YY教育?

虽然他的机构也入驻了YY平台,并经常讲座。但他始终认为,YY仅是工具,不看好能够变成渠道,也没法看到盈利的可能。 让他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有技术方面的障碍,也有用户匹配度低、消费类型不同等等,而他的视角也代表了相当一批传统机构。以下是我记录的他的一些观点。 “刘德华到YY唱歌赚到钱 教育模式才走得通” YY教育上怎么收费?这是现在很多机构头疼的问题。YY音乐,是草根在赚草根的钱,彼此都很容易满足;教育是明星与名师模式,老师投入那么多精力,要养家糊口,跟草根对草根的期待是完全不同的。他说他曾看过一篇报道,某草根歌手在YY唱歌一个月能赚一万块。“我一看就知道没戏了,教育这条路肯定走不通。一个特别好的老师,干点啥一个月一万块都赚出来了。除非有一天,刘德华到YY上唱歌能有比较好的收入,如果这种模式不行,那么教育也走不通。” “冲动型的消费我们不想要” 游戏起家的YY,用户群多为冲动型消费,YY音乐中主播也会用各种方式刺激听众冲动消费,甚至出现攀比,但这并不是教育机构想看到的。“从古到今,国内到国外,教育的消费一直是非常理性的。如果有人冲动型消费后悔了,那我们还不如把钱退给他。这和游戏不一样,学生对老师有道德期待,但对游戏没有”。 “用户群多为免费群体,没有盈利空间” 之所以在YY上定期讲座,主要是起一个在线教室作用,因为线下开讲座组织成本很高,这部份讲座主要是营销和宣讲方面的需要。所以学生选择听什么课并不是在YY上去发现的,主要还是通过原来的渠道让学生去使用YY的。 YY的用户群和教育圈里的很远,即使有一部分重合,基本上也都是不会付费的人群。“这也很正常,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有希望享受免费服务的人。一个学生,每次我的免费讲座他都来,但几年来就是从不报班。YY教育的群体,很多是这类用户,所以跟商业无关,我也看不到YY可以让培训机构盈利的空间。” “非培训机构或跨地区或有优势” 也不说YY完全在教育上不行,原来不是培训机构,或者没有特别大的培训机构存在的领域或许是有机会的。或者空间差能产生效率的培训,比如之前有人说过的,在菲律宾组织人教中国人英语,成本低,YY就可以实现。但这条路也很长,需要不断的去尝试。 (多知网


叫板新东方,背靠yy的100教育怎样死磕在线教育

过去几年在线教育开始升温时,2014年初,美股上市公司欢聚时代(YY)推出在线教育品牌“100教育”,大股东雷军声称要在2、3年内投入10亿元颠覆传统教育。彼时,俞敏洪称,网络教育99%都会死亡,而当时挂帅100教育负责人刘豫军回应,这99%肯定不会包括100教育。
100教育成立之初,便由刘豫军负责,现任欢聚时代副总裁、100教育负责人。从他个人的履历来看:2000年进入金山,主要做金山词霸,而后转到游戏部门;彼时受雷军的影响及对在线教育的初心,他从游戏行业跨界教育行业。
过去的三年,刘豫军亲身经历100教育从留学、职教到K12在线1对1,这些年100教育经历了哪些试错与经验?声称颠覆传统教育的100教育,为何过去一年“偃旗息鼓”?
近日,鲸媒体来到100教育位于北京致真大厦的办公室专访欢聚时代副总裁、100教育负责人刘豫军,听一听他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100教育独立,平台困境,催生自营?
2014年初,YY正式成立独立的在线教育事业部,推出“100教育”品牌。成立之初的100教育便推出了托福雅思免费强化班课程,把矛头对准以留学语培起家的新东方。
彼时,大股东雷军表示要在2、3年内投入10亿元颠覆传统教育,YY的CEO李学凌表示,10亿元的投资计划主要用于教育资源的并购和投资,以获得优秀的师资资源,并且托福雅思课程将永久对教师不收费。
对于100教育推出之初采取的免费策略,刘豫军向鲸媒体表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免费的方式来换取信息与流量,但是教育行业毕竟不是做互联网,教育行业本身的尝试成本很高,并不意味着平台免费就可以吸引用户。”
虽然学而思、新东方都通过价格战吸引学生,但刘豫军认为,“当教育机构有品牌时便可以招到学生;但如果是新教育机构采取免费的方式,大家会觉得有问题。”免费没有换来用户的信任,反倒迎来了行业内的批判,刘豫军反思,“当机构还没有建立起强大的品牌时,就去做免费的事情是不对的,应在正确的时候再去做免费的方式。”
时间回到YY成立之初,作为一款最初用于网络游戏的团队语音工具。2011年YY上线教育频道后,把语音直播大规模引入教育培训行业。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9月YY教育频道当时拥有超过500家教育机构入驻,超过2万名师在线,超过5万堂网络公开课。
当时有大量教育机构和独立教师入驻平台,凭借直播的优势,在YY上分得一杯羹。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邢帅依靠10块钱Photoshop的课程做到过亿元的年收入。
而YY教育频道主要与教育机构合作提升流量。“但是这个平台的定位是不正确的,大家为什么要信任你?假如做平台,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刘豫军谈到:“这也是YY推出100教育独立品牌的原因。”
那么,从互联网杀入教育行业,如何在没有教育基因的情况下迅速打磨一支有利的团队?刘豫军向鲸媒体总结了两个词:学习与收购。
2014年底,YY耗资3亿元收购主打雅思培训的郑仁强团队,并斥资1.2亿元从培生手上买下职业教育机构环球网校,推出子品牌“100职教”直接链接到环球网校网站。
刘豫军当时对收购的考虑是,“这种做法可以快速地去学习别人,毕竟从互联网跨到教育行业,对教育行业的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如果只是自己去学,会很慢。”
2015年3月,100教育调整发展战略,旗下设100留学、100职教、K12业务,继续高举免费大旗,托福雅思免费强化班再升级,还开设了免费会计培训班;同年6月,基于在线职业培训推个性化学习系统“云私塾”。
然而到了2015年8月,在资本对在线教育态度转冷之时,100教育官方发声明称,免除郑仁强100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及100留学部总经理职务。与郑仁强一同出局的还有100留学业务,该业务已被100教育放弃,相关团队也被解散。
直至2015年9月,100教育重新调整业务架构设置,将旗下留学业务交由环球网校统一管理,“100教育”品牌专注K12领域。
经过种种尝试之后,刘豫军认为,K12领域比职业教育领域更能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便在2015年底开始筹备个性化闭环的事情。
他向鲸媒体透露:“2016年初主推K12在线1对1,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职教业务,刘豫军并不愿多透露,不过他表示,职教业务去年已实现盈利。
经历了业务转型之后,2015年底开始100教育的发声便少了很多。面对外界的一些舆论,刘豫军觉得现在的100教育“在一条平坦的大路上,慢速前进”。
K12为主战场,切入在线1对1“绝地反击”?
2016年初,100教育开始推出K12在线1对1课程,彼时,K12在线1对1赛道已有一些竞争者进入,例如掌门1对1、三好网等。
不过早在2015年10月,100教育就已经宣布进军K12,推出初高中“一对一辅导专家”,师资以公立校出身的中学老师为主,其1对1业务涉及初高中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五个科目的教学服务。
据鲸媒体了解到,虽然YY是51Talk的股东,但刘豫军透露,目前100教育并不会考虑发展英语、成人等方向,而是会从在线1对1切入K12领域,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不过他表示不在乎在线1对1的现金流与竞争情况。
他认为,在线1对1是实现个性化教育最好的切入点,能够以老师为中心,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把服务效率和管控实现最大化。
据刘豫军介绍,100教育采用的模式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将教-学-练-测的过程整合为个性化的学习闭环。
教学方面,100教育采用UGC的方式,邀请老师共同修改课件,而后由教学团队审核;学习与练习方面,100教育自研了一套后台数据系统,跟踪学生在课前-课后-跟踪环节上的所有学习轨迹。“课前学习的跟踪由评测团队和班主任团队负责;课后学习的跟踪由1对1讲师团队和加班主任负责。”
100教育可以实现的效果是:课堂上,孩子记录重点、方便复习;同时班主任进行1对1的跟踪,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轨迹与状态;另外,平台上还设置了录播,家长可以随时观看。
师资方面,100教育采用来自重点公立学校的老师,以兼职为主,目前平台上拥有500多名兼职老师。在教师招聘方面也有20多人的招聘团队。
而对于教师的筛选,100教育设置了5轮筛选门槛,先是挑选授课时间5年以上的老师,依次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和面试;其次进行授课技巧面试;在线上试讲10次后选择好评率达90%的老师,教师的通过率仅有1.26%。
另外,100教育还组建了20多人的兼职教师顾问群,他们可以在线上及时帮助产品部门提出一些意见。
刘豫军透露,今年下半年100教育将会在1对1的基础上逐步开放班课产品;预计年底发布一款个性化教学产品,10月份开始内测。“1对1消费比较高,公共知识需要用班课形式来呈现。”
谈及将推出的班课产品,他介绍,形式上涉及课前-课中-课后,课前老师会依据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能力进行分班。“通过个性化的分发,课前判定学生在哪个地方比较薄弱,然后就会被安排上怎样的公共课。”
他还透露,目前100教育拥有3000多名付费学生,转介绍率40%-50%,续费率70%。对于在线1对1领域而言,100教育现在的发展规模并不庞大。刘豫军强调,“我们在压住这个规模,因为发现后端的一些服务慢慢跟不上了,控制好规模之后,其他的模块才能够跟上来。”他以滚雪球向鲸媒体描述了在线教育的运转,“做教育就像是滚雪球,不看雪球的规模,不是滚不动,而是要滚起来。”
坚持偏执与初心,死磕在线教育不动摇?
刘豫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在线授课专用的手写板、备用平板,他说自己经常会在上面体验课程,随时反馈产品意见。桌上还摆放着一个卡通机器人,他也经常会与欢聚时代位于广州总部的团队进行实时会议。采访当天下午,刘豫军正打算前往广州出差。像打仗一样两头跑,已成为他现在的工作常态。
身为一枚技术男,刘豫军对在线教育有着很多偏执:例如,之前公司的品牌发布会都在线上举行,并戏称,“我们就不给首都添堵了。”
他坦言,“做教育要有一种偏执、理想与初心。”刘豫军认为,真正的在线教育未来跟线下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线下教育在学习、服务等方面效率低下,而在线教育通过课堂的互动、大数据挖掘,效果不会比线下差。
刘豫军生于重庆农村的军人家庭,他坚信教育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即使从游戏跨界教育,他也保持着对在线教育的热情,在旁人看来,他处理事情总是像在“打仗”。
他多次强调,在线教育可以解决师资不均衡的问题。谈及各大教育机构正在布局的双师课堂,他的观点是“双师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以五线城市为例,我在这个地方的潜在用户可能就只有50个人,基于商业教育层面,不会考虑在这里开设双师课堂,这也是双师课堂吸引不了真正的长尾用户的原因。”
“双师课堂可以改善现在的教学方式与质量,可以把北京的老师输送到其他地区进行教学。”但他认为,线上教育同样可以做到很好的互动,例如面对面、身临其境的互动等。“双师课堂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不了师资均衡。”
虽然双师课堂在创客教育领域、幼儿园领域等都有涉及到,但是他表示,双师课堂并不太适合K12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农村GDP增长,农村孩子的课外辅导问题还是亟待解决。双师课堂对于传统机构而言是一种改进,未来在线教育的战线应是基于个性化的教与学。”
今年5月,欢聚时代在2017Q1财报中宣布,由于在线教育业务对公司已经微不足道,其决定今后不再单独公布“100教育”的运营状况。那是否意味着,欢聚时代对教育业务不重视?
刘豫军的回答是否定的。“欢聚时代非常支持教育业务,并不是所有的战略放在财报才会体现,当教育业务已经完成了,道路已经走通的时候,迟早是会放进去的。”
“在融资与战略方面,我们不着急融资,更多的通过欢聚时代内部融资,在融资方向的选择上,我们会更倾向彼此有战略协同的机构。”他总结道。
今年以来,K12在线1对1领域里,掌门1对1、猿辅导、学霸君等一系列教育公司纷纷获得融资,无论是从线上主打1对1、线下孵化,还是由题库、家教领域转型涉足1对1均有资方涉猎,意味着这条赛道进入了白热化竞争局面。
K12在线1对1虽然是大获资金的赛道,但是营销成本较高,有效的营销渠道稀缺,现金流充裕的背后是大量烧钱和亏损。从趋势上看,推班课产品、增加品类正成为K12在线1对1平台的发力方向。不过,在线1对1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需要看效果本身,依旧考验着机构在教研师资、教学服务等方面的把控能力。那么,转型之后的100教育如何在活下来之后冲到前头?
扩展阅读:
1.掌门1对1获明星C+轮投资后,K12在线1对1竞争白热化?
2. K12在线1对1“厮杀盘”,曲折转型之路为哪般?


俞敏洪:为什么在线教育颠覆不了新东方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
俞敏洪:为什么在线教育颠覆不了新东方
新东方20周年时我曾举过一个例子,人民大会堂对于我来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读书时骑自行车经过那里,当时有警察站岗,永远不让任何人进去。我当时想,有一天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去看看就行了。到了1986年前后,人民大会堂开放参观,我排了三个半小时的队,走进人民大会堂一个一个厅看了一遍。过了十年以后我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就坐在里面听着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到了新东方20周年,同事提出建议在鸟巢办庆典。我说鸟巢尽管人多,但是那毕竟是鸟待的地方,我们必须放在人民大会堂。我自己设计了一个环节,老子必须在舞台上讲话。所以最后变成我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我想用这个小例子告诉大家,你可以设计你的生命。如果你生命中没有哪怕是卑微的梦想,那将是一种悲哀。
讲到创新的时候,我觉得两个要素特别重要。
第一个,其实你必须反复地聆听其他人的观点,然后拥有自己的判断。
两年前,新东方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无数人告诉我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把新东方颠覆掉,而在中国,新成立几百家公司打的口号就是“一年之内颠覆新东方”。
新东方内部也有很多不同意见,说现在已经进入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状态,大多数的学习都将通过终端来完成,不再需要到教室里来。
而我则坚持教育最正确的方向,一定是线上和地面的完美结合。今天有人从纽约飞过来,你们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不就是线上和地面的完美结合吗?你完全可以在任何地方打开视频看我的演讲,但为什么要到现场呢?见到活的俞敏洪,这非常重要。
当时新东方也有人提出,说俞老师,我们一夜之内把新东方800多个教学中心全部关掉,让300万学生同时上网,新东方20000个老师全部在网上授课,技术是能够支撑的。我左想右想,这件事情一定会引起世界轰动,但是我担心的是,世界轰动,新东方就没了,我倒不担心我变成穷光蛋,但这个事情不对头。最后,新东方依然是坚持走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
大家可以回去查查,前两年的媒体骂我落后、头脑不开窍的文章至少有上百篇以上,但是我坚持了。我综合了所有人的判断,最后自己下了一个结论,新东方必须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教学变革、内容变革、智能化教学体系为辅助,来使新东方的线下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最后的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些在线教育公司90%都已经倒闭了,而新东方年收入增长达到30%以上,每年的收入增长超过100亿人民币。有的时候你不能只听概念,当新的概念一哄而上的时候,我觉得这件事情就有问题了,就表明大部分其实是在跟风,并不是独立思考。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中国股市在两年前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很多人来劝我把新东方私有化,回到中国来上市。当时新东方的股价只有19块钱,整个市值连四十亿美元都不到,要是回到国内,至少值两千亿人民币。所以,公司几乎所有管理层都主张拿回来。
你要知道,外部的压力容易应付,但应对内部压力是非常难的。我左想右想,仍然有两个问题没法解决,首先,中国股市就是一个赌场。所有赌博都是很极端的,你要做好准备体验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距,你要接受喜马拉雅山,也要接受海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那个差距是太可怕了。我觉得新东方不应该这么做。
另外,新东方未来如果想在国际舞台上玩出来,必须有一只脚永远踩在国际舞台上。而且我一直认为我是中国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做到最好的老总之一。
所以最后我的策略是新东方不回国内上市,管理层的利益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偿。但这不代表新东方会完整放弃国内资本市场的机会,我们也要在中国股市踏上一只脚。现在,新东方教育在线已经拆分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我过去两年做了三个最正确的决定:
第一,新东方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的道路。
第二,坚持新东方国内资本、国外资本双脚踏地的道路。
第三,我跟盛希泰同志联合成立了洪泰基金,为年轻人创业服务。
人生一辈子会有很多决策的错误,但你总有一些点上要踩对,在关键点上踩对就好。
我觉得人生关键点踩对,第一是婚姻问题必须踩对,我就不告诉你们我有没有踩对了,说起来满眼都是辛酸泪;第二,最关键的是事业要踩对;第三,交友要踩对;第四,50岁以上的人生道路要踩对。
这四件事情如果踩对了,基本上一辈子就会比较不错。我也有踩错的地方,但总体来说还算好。
我还有一句话:其实人生就是在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大家知道滑雪最大的角度是35度,前年冬天有一次滑雪的时候,我从一个30多度的坡上高速冲下去,拐弯没拐好,摔倒了,我整个脚踝被扭断,在病床上每天吃安眠药,吃了三个月疼痛才消失。
今年我去日本北海道二世古滑雪,现在翻译成新雪国,非常好听的名称。去了以后我坐在那儿整整15分钟,根本不敢下去,两年前的一瞬间把脚扭断的感觉完全还在心中。但是我知道,如果这个坡不下去,这辈子我就不要再滑雪了。犹豫了15分钟后,咬了咬牙,心想,老子顶多再摔断另外一条腿,但这一次非要下去不可。结果滑下去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什么都没发生,于是对滑雪的恐惧就一下克服了。
我们一生要做很多选择,第一步总是最难的。我从北大出来的一瞬间都是懵的,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有人告诉我,俞老师,我根本不敢迈出第一步,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实我很理解。就像我刚开始做新东方只有13个学生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是一样的。
但是事实就是,第二步一定是隐藏在第一步的后面,如果你不迈出第一步,你的第二步怎么能看见呢?你必须克服恐惧、做出选择。
三年前,我跟一个朋友聊天,当时他已经是厅局级干部,在那个岗位上待了20年,感觉特别没意思。他认为自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再过半年,职级上可能会再升一级,然后继续往上爬。这条路对他来说无比的安宁,这辈子在部长级岗位上退休下来一点问题都没有;第二,他是中国顶级名校毕业的,对科技项目极其感兴趣,他可以辞掉公职、选非常好的科技项目来做投资。
部长岗位也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当时我问他,当你老了,回顾一生,你兴奋吗?人一生的追求就在于你回想你做过的每件事带给你的幸福感和兴奋感。就像你找一个女人或者男人过一辈子,如果她/他让你没有兴奋感和幸福感,你怎么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爱她/他?这两个选择,哪一个选择会让你感到兴奋,你给我讲讲。他说我当部长没有任何兴奋的感觉,他说我出来做投资,见证一个项目成长,才不辜负自己的一生年华。
他说出来我没钱,我说你需要多少钱?他说我需要有投资基金,至少得一千万。我说我帮你找钱。后来他辞掉了公职,成立了基金,现在已经做到第二期了,做得热火朝天的。
我想用这个例子来告诉大家,生命就是这样,敢于选择第一步才能进入第二步,才能进入第三步,就算一无所有,又怕什么呢?只要是你自己的选择,生命就没有后悔。生命真正的后悔来自于你从来不选择,或者不做主动的选择。
新东方上市以后,当初几个没有选择回国一起创办新东方的老同学,在聚会的时候告诉我,说老俞,想当初没有跟你回去,现在非常后悔。我说,这个世界上有“想当初”吗?
没有。


上一篇:何佳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