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鱼吗??
泥鳅是鱼类里面的一种。泥鳅含人体所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等较高,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其维生素B1的含量比鲫鱼、黄鱼、虾类高3-4倍,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也较其它鱼类为高。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很少,还含有铁、磷、钙等物质;泥鳅皮肤中分泌的黏液即所谓“泥鳅滑液”,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拌糖抹患处可治痛肿;泥鳅的肉质富于营养,每100克含蛋白质9.6克,远比一般的鱼、肉类高。扩展资料:吃泥鳅的好处1、泥鳅可以保护人体的血管,泥鳅当中含有尼克酸,可以扩张血管,减少血液当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浓度,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2、泥鳅可以益肾助阳。研究发现:泥鳅有养肾生精的功效。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增强精力。据专家介绍,泥鳅中富含赖氨酸,而赖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3、泥鳅当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钙以及磷,多吃泥鳅能够预防小儿软骨病、佝偻病以及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等等。4、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泥鳅肉中含脂肪较少,胆固醇更少,并且含有一种类似甘碳戍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这是抵抗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5、泥鳅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那就是可以醒酒,而且还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常喝酒的人应该多吃泥鳅。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泥鳅有哪些营养功效 吃泥鳅有哪些好处?
泥鳅是什么样子的呢?
泥鳅的身体细长,前端稍微圆一些,后端侧扁一些,泥鳅的体质比较黑,而且有很多黑色的小斑点。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有很多不一样的差异,而且泥鳅的个头虽然小,但是分布却非常的广,很多水域都有。在一年四季中都可以进行捕捞,同时泥鳅的生命力非常的强,在资源丰富的同时也是一个营养非常丰富的水产品。并且泥鳅的肉质非常的细嫩和鲜美,每100克可食的部分就有18.4~22.6克的蛋白质,比很多鱼类的蛋白质都要高。营养丰富同时还有2.8~2.9克的脂肪,热量大概在100~117千卡,而且泥鳅具有食杂性并且生长较快等一系列的特点。泥鳅一般会在晚上摄食,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如果有一定的训练,白天也可以摄食。而且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以及数量,一般刚孵化的鳅苗,体长大约0.3厘米。在慢慢的生长之后,最大能够达到20厘米重100克左右。繁殖能力强同时泥鳅的繁殖能力也非常的强,产卵期在4~9月,而且泥鳅的怀卵量和体长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体长那么怀卵数就非常的多。泥鳅分布广的同时适应性也很强,河,湖。池塘或者是稻田都有泥鳅的存在。如果水温过高或者过低的话,泥鳅会潜入到泥中,当天气聚变或者发生病灶的时候会浮出水面。适应能力强而且泥鳅的呼吸功能特别的特殊,除了用腮和皮肤呼吸之外,还可以用肠呼吸。所以当缺氧的时候,泥鳅会游到水面上吞进空气,然后在肠内进行气体的相互交换,最后从肛门处把废气排出来。因为泥鳅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力特别的强,所以在很多时候泥鳅都会有不一样的生长空间。
泥鳅怎么做才好吃?
首先泥鳅的表皮有一层黏黏的液体,这是它的保护液,也是因为它难抓的原因。这层液体味道很腥,但却是泥鳅营养的所在,所以做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钢刷把这层粘液去了,不然泥鳅就没味道了。正确的做法是,泥鳅买回来之后,先泡到清水里,里面撒上1勺盐,让泥鳅慢慢吐出脏东西。每隔几个小时,都换一次水,直到水干净为止。一般换水两三次即可,泥鳅就会把内脏里的脏东西吐出来,这样泥鳅就可以安全吃了。泥鳅吃的时候不要死了吃,而要活着下锅,只要先把泥鳅盛入盘子里,撒上一把盐,盖上盖子,几分钟以后泥鳅就不动了,这个时候就可以下锅了。经过这样处理的泥鳅,不仅没了土腥味,还保留了泥鳅的营养,并且泥鳅吃起来还鲜嫩,又香又好吃,大家在做泥鳅的时候不妨试试,特别有效。做泥鳅前可以用剪刀剪掉头和内脏,也可以不去,只要保证泥鳅把脏东西吐出来就可以,这个根据大家自己的喜好决定。泥鳅的做法很多,可以红烧吃,爆炒吃,炖着吃,还可以清蒸吃,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后给大家几点建议:1丶泥鳅粘液不要去,是营养所在,可以用微量盐水,使泥鳅多次吐出内脏,就能去腥。2丶泥鳅可以去头去内脏,也可以不去,要保证泥鳅处理的干净。3丶泥鳅最好现杀现做,才更保证营养、新鲜、香嫩,不老不腥
泥鳅怎么做好吃呢?
红烧泥鳅的做法:1、泥鳅剪开腹部去肠,洗净沥干水,加入黄酒、酱油、葱段、姜丝腌渍15分钟。2、锅内放入猪油、油五成热时,放入干朝天椒,微炒,加入泥鳅、翻炒,八成熟时放入盐、糖、鲜辣粉、蒜瓣,继续翻炒至熟,装盘,撒上香菜即可。材料,主料泥鳅400克,猪油3汤匙,火腿10克。调料黄酒1汤匙,酱油2汤匙,葱1根,姜丝10克,干朝天椒4个,砂糖1茶匙,蒜5瓣,精盐适量,鲜辣粉1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