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时间:2024-10-27 23:31:32编辑:奇闻君

朱元璋的上一任皇帝是谁

朱元璋上一任皇帝是元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是顺帝妥欢帖睦尔。妥懽帖睦尔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他是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至元六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

朱元璋当了多少年皇帝?

朱元璋一共当了31年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历史评价朱元璋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推翻元朝统治,除暴乱,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简介如下: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 , 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刘德地主放牛。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的政绩:兴修水利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朱元璋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在即位之初,朱元璋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到1395年,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成绩卓然。朱元璋出身农民,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在他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惯例,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在朱元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朱元璋 简介

朱元璋(1328~1398)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朱元璋投奔起义军郭子兴部。他以智勇过人,得为子兴心腹,并娶其养女马氏为妻。后继郭子兴而成为义军首领,在家乡一带逐步扩充队伍,随后克滁州、援六合、下和州,势力渐增。至正十五年,他依托小明王韩林儿。不久,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朱元璋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即开始与元末各割据势力展开较量。二十三年他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二十四年,自立为吴王,建置百官。二十七年俘张士诚。二十六年底,他又遣使迎小明王于滁州,中路沉之于江,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 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1367)。此后朱元璋简介,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在南征北伐的顺利进军中,朱元璋于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四川平定。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山西、陕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为削弱将领的军权,于洪武十三年设五军都督府。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朱元璋简介,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 *** 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为保证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他制订了《明律》和《大诰》,还特别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但他的第四子朱棣(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他的继承者建文帝的皇位(靖难之役)。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卒,葬南京孝陵。


在某些影视剧里朱元璋曾经投降过元朝,那么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首先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去回答,即使是史书的记载也未必可信,毕竟我们要知道“历史向来是有胜利者书写的”,显然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一代雄主的朱元璋,他绝对是不会让对有损于自己英名的事情出现在史书上,他也绝对不会让自己的英明形象出现一点的瑕疵。那么很简单即使是朱元璋在未发迹之前投降过元朝,史书也不会出现这段记载,所以我们根本就无从此得知这个事件的真实记忆。不过这里我就以史书写的来回答下,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投降过元朝?首先我们先要知道影视剧里的朱元璋是在什么情况向元投降的,又是向谁投降的,又是以什么方式来投降的?元朝末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中原,同时各地也陆陆续续开始响应刘福通的起义,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起于湖北随州,可以说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元朝开始逐渐走向崩溃,长江以南地区已经几乎全是汉人的天下,刘福田所领导的红巾军攻占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地向北方和西北扩张,也就在这个时候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称王于四川,并据四川、云南等地。那么此时的朱元璋在哪里呢?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才刚刚接手郭子兴死后留下的军队和地盘,其势力范围也只是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也就是说现在的朱元璋实力可以说是最小的,说的难听点要不是刘福田的红巾军在与元军打的火热,朱元璋早就被灭了,但实际上朱元璋的运气不可谓不好。但这个时候元军突然出现了一个旷世奇才,这个奇才堪比宋之岳飞、唐之郭子仪啊,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元末的旷世名将察罕帖木儿,他率领的元军仅仅只用10年的时间就将北方近百万的红巾军全部消灭,并顺利帮元朝夺回了北方之地,可以说这个时候察罕帖木儿无人可挡,百战百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给察罕帖木儿,在信中朱元璋表露出了归顺的意思,并主动派出使者和察罕帖木儿通好 ,察罕帖木儿也就顺势接受了朱元璋的归顺之意,并作出承诺会让元廷册封朱元璋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而在这之后的不久,元朝廷也派遣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与奏差张琏带着御酒、八宝顶帽和宣命诏书来册封朱元璋,但是就在这过程中,由于察罕帖木儿的事情太多吧,他竟然忘记把朱元璋的使者放回来了,仅仅只是寄了一封书信,这就使的朱元璋害怕察罕帖木儿是骗他的,所以朱元璋迟迟不愿意接受元廷的册封,也就是在这僵持的过程中,元朝廷竟然发生了内讧,结果唯一可以救元朝的察罕帖木儿竟然就被刚刚归降的田非和王士诚给合谋给杀害了,不得不说朱元璋能做皇帝很大一部分就因为运气,朱元璋听到察罕帖木儿的死讯之后,大喜过望跳起来大喊“天下无人矣!”,随之彻底的拒绝了元朝廷的招降,并且朱元璋还设法招降了张昶,并杀掉了其他的元朝使臣,继续与元朝战斗,直至最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以上就是影视剧所讲的朱元璋投降元朝的场景,但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这里我就给大家讲下史书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实记载:第一、朱元璋的确向察罕帖木儿写过书信,也派过使者,但史书记载使者过去只是通好,并没有说是不是投降,而通好我们可以视为投降,但是也可视为只是向察罕帖木儿“示弱”,且朱元璋给察罕帖木儿的信,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史书也并无记载,所以也不太清楚这信中到底写的什么?这信到底是归顺的书信呢?还是只是朱元璋希望跟察罕帖木儿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呢?到底如何现已无从知晓。《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八月,遣使于元平章察罕帖木儿。时察罕平山东,降田丰,军声大振,故太祖与通好。”第二、察罕帖木儿的确也因为某些事情忘记了让朱元璋的使者回来,并只是寄了书信回来,可以说如果察罕帖木儿记得把朱元璋的使者放回来,朱元璋恐怕早就接受了元朝廷的册封啦,这样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明朝啦。但是接受册封并不意味就是投降,中国历朝历代很多的小王国的皇帝也都接受到实力强大的王朝的册封,比如南唐李煜就曾经接受北宋皇帝赵匡胤的册封,但这只是称臣,而不是投降,那么即时史书说道朱元璋准备接受元朝的册封,那也是示弱,亦或者称臣而已,还不是真正的投降。所以我们也无法从这件事看出,朱元璋有向元朝投降。《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六月戊寅,察罕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第三、至于朱元璋在听了察罕帖木儿死讯之后,有没有说过“天下无人矣”这句话历史并无加载,包括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明通鉴等史书都未见记载。所以这可能就是编剧自己加上去的,或者说从哪本野史里弄来的。反正正史并没有看到有这句话。第四、朱元璋向元朝廷写通好的书信,派使者这件事情除了《明史》有过记载,其他的史书都未见记载,如《明史纪事本末》甚至直接跳过二十二年正月这段记载,直接到二月,所以不确定到底有没有这件事情。毕竟我们都知道明史是清朝人修订的,可能清朝为了某种原因,或者说是为了抹黑朱元璋而故意加上去的,但是为了让人看起来不那么明显,所以就故意写的含糊其辞,那么是否真的这样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总的来说影视剧中朱元璋向元朝投降的事情,并不全信,当然在有些事情上,正史的确有记载,比如向察罕帖木儿写信,或者派使者这些事情,的确有记载。当然这些事情也都只是在《明史》中有记载,其他的如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等等史书都未见其记载,所以到底是不是真的,目前暂不可知,如果有实物的出土能够证明这件事情,那么到时候可以相信。但是由于《明史》是清朝大学士张廷玉等人所著的,所以到底要不要相信,只能由你们自己决定了,毕竟明朝的江山是清朝夺过去的,根据历来的“潜规则”,清朝肯定会写一些虚构的事情来抹黑明朝的皇帝,只有这样才能显示清朝是正义的一方,清朝的统治是上天注定的。

上一篇:中国工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