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画

时间:2024-10-28 01:59:33编辑:奇闻君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点:1、分类不同:中国画分为工笔、写意;另一种分法是山水、花鸟、人物等;西方绘画分为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2、绘画题材不同: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方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3、绘画核心追求同步: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西洋画风景和静物画主要是追求画面上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相同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对于美学的追求,人文精神的体现和享受等。扩展资料: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1、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2、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3、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4、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画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有什么?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对于美学的追求,人文精神的体现和享受等。但是,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构成了中西方绘画思想等各方面还是有较大差异和区别的。那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有什么呢?1、中西方绘画理念差别。中西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哲学、工具材料、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西方绘画存在这明显的区别。简单的概括就是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意境。中国画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西方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2、绘画工具材料不同。中国绘画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中国画运用钩、勒、点等毛笔的不同技法,是中国画表现出无穷变化的线条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墨分五色”。欧洲传统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色丰富、鲜艳,覆盖力强,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绘画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3、造型语言不同。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条中充满运动节奏美感。注重墨在空间处理上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而欧洲传统油画以明暗色彩为造型手段,立体感强、光感强、质感强烈。油画客观性强,观察细致表准确,给人以强烈真是感。西方是定点写生按焦点透视法描绘所见物象,偏重于对客体的描绘和对本体画面的构建。其利用色彩的变化,明暗对比,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4、审美价值的倾向不同。在审美倾向上,中国古典绘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尚意,中表现、重情感,中国古典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从一开始就以“神”为中心,而以“形”为表现“神”的一种手段。“以形传神”成为中国绘画之要义,千古不易。在欧洲传统油画中更加重视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欧洲传统油画尚形,欧洲传统油画中再现、重理性。欧洲传统油画根基于“模仿自然”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意境渊源基础在于古希腊的雕刻与建筑。其宇宙观点仍是“人与物”、“心于境”的对立相视。总之,两种画是两种理念的主导。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有什么的全部介绍了。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一、 中国画于西洋画在内容方面的比较

世界上的绘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就是东方画于西方画,也可以叫做东洋画于西方画。东方画以中国画为主,西方画以油画为主。

东方画于西方画着两大绘画体系各有其特点,若就中国画于西洋画比较,则不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在两者比较以后,不断可对中国画,夜空对西洋画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对于坐在进一步的研究是有帮助的,对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是有利的。

现在,先就内容方面来说,中国画于西洋画相似的地方,约有三点。

第一点,中国画于西洋画的历史,其发展的初期,都是注重人物画的。并且都曾为宗教服务过,构成所谓宗教画。由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在帝王、贵族、地主的反动统治下,要绘画为他们服务。中国画在汉朝以前,曾把帝王、圣贤、功臣像极其事迹,画在壁画上,还画有二十四孝图等,宣扬忠孝等封建礼教。后来,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就有了佛画,再为晋南北朝时代,道释教、佛教盛行一时,到处建立寺、院,大画道释画,尤其是佛画更为发达,当时著名的画,例如卫协的“七佛图”、顾恺之的“维摩诘图”和“洛神赋图卷”、陆探微的“阿难维摩图”、孙僧繇的“定光如来像”等。这种宣扬封建礼教和宣扬宗教极其出世思想。其目的都是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巩固其政权的手段。

在西洋画方面也有相似的情况,就是西欧各国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其文化完全为基督教神学所笼罩,科学、教育、文学、艺术都带有宗教性质,西洋画也没有例外,是为宗教服务的。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艺术虽然开始从封建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有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出现,不过,还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人物画兴盛,但大多仍从宗教或古代神话中吸取题材,例如乔托(Giottodi Bondene)画有“基督之死”、“犹大之吻”、。到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都市繁荣,导致了资本主义艺术的昌盛,但人物画仍多取材于宗教故事,不过已经拨去了神的神秘外衣,而带有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例如芬奇(Leonardoda Vinci)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Michelanglo Buonarroti)的“最后的审判”、拉斐尔(Raffello Sanzio)的“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像”等都是。

上面举的几个画例,“基督之死”是描绘季度被捕,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宗教故事。“犹大之吻”是描绘门徒犹大在基督被捕前虚伪地和她问别的故事。“最后的晚餐”是描绘季度在被捕前和门徒的最后一次晚餐。“最后的审判”是描绘一些使徒和殉教者到基督面前受最后审判的宗教故事。 “圣母像”是描绘圣母的肖像。所谓圣母,是基督教徒对己都耶稣的母亲玛丽亚的尊称。“西斯廷圣母像”是描绘圣母把她的爱子即几多耶稣献给人类的宗教故事。

第二点,中国画的山水,在古代本来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存在着,在画面上所占的地位不多,后来,山水在画面上所占的地位逐渐扩大,终于发展成为独立的一种绘画,花鸟画也有类似的情况。就西洋画来说,西洋的风景画与中国的山水画虽然不同,其静物画也与中国的花鸟画不同,但其发展过程却与山水画和花鸟画有相似的情况。

在中国画方面,山水画在汉朝有萌芽,据传刘褒画有“云汉图”和“北风图”。在成都出土的汉画像砖中,有块砖上描写山中狩猎于井矿采盐的场面,在画面上大部分画的是群峰罗列的山景,人物几乎成为点缀。山水画开始脱离人物画而独立起来,是在六朝时代,那时候,顾恺之、王微、宗炳都能画山水,顾恺之写有《画云台山记》一文,宗炳写有《画山水序》一文,据传宗炳是“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并且“方所游历,皆图于壁。”(《历代名画记》卷六)可惜其画失传。发展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直保存到现在的最古的一幅山水画。到了唐代,山水画已经成熟,不但完全独立,并且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画科。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有吴道子、李思训、王维、张璪……等。

花鸟画也是到了唐代才发展成为独立的一种画科。到了晚唐,花鸟画更昌盛,著名的画家有边鸾、刁光胤……等。

山水画和花鸟画之所以能够成为独立的一科。也是有一定的阶级关系的,当时画山水、花鸟的,多是一班士大夫阶级的文人、名士甚至是隐士,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画与诗文结合起来,脱离了政治和宗教的束缚,走到另外一个境界中去了。

在西洋画方面,最初,风景画也是以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后来,在十七世纪的荷兰,才有纯粹的风景画的萌芽,例如仑勃兰德(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诃贝玛(meindert Hobbema)、路易斯达尔(Jacob van Ruisdael)等的风景画。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此后,浪漫主义画派兴起,出现了不少风景画家。但是,风景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的一科,是在十九世纪初期,具体地说,是在一八三零年左右,那时候重要的风景画家先后有:英国的忒涅(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法国的科洛(Millet Corot)、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等人。印象画派则更进一步发展了风景画,其中主要的画家是莫奈(Claude Monet)、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西斯莱(Alfred Sisley)等人。莫奈的代表作有“威尼斯”、“泰姆士”及其连坐(Serie)“草堆”和“庐安寺的前门”等。

所谓静物画,是把画中的“五”看成是静止的不动的东西。静物画的萌芽较后与风景画,约在十八世纪初,开始有“静物画”(stilllfe)的名词,最初的静物画画的是“食桌”,在食桌上放一些食物和杯盘等物,例如夏尔丹(J. S. Chardin)的静物画。静物画之成为独立的一科,同样是在十九世纪初的那个时期。

第三点,中国画于西洋画,最初都是注重内容的,但发展到后来,都变为注重画面上的笔墨色彩而不注重其内容了,这种从重视内容到重视形式的趋势是相似的。

在中国画方面,前面已经说过,在历史上,起初是指画人物,为宗教服务。但发展到后来,山水画和花鸟画兴起后,所画的山水或花鸟,都含有一定的意义,例如一幅古代的山水画往往是表示隐逸的消极思想,一幅古代的花鸟画并非为花鸟而画花鸟,而是含有一种意义在内的,例如画竹子以象征清高,画牡丹以象征富贵等等。不过,发展到后来,其所含的象征意义渐渐被视为次要的,而画面上的笔墨趣味及其优劣却变成为重要的了。但是这种轻重倒置的情况,在全国解放以后,已经逐渐转变过来,基本上实现了评价中国画的标准为内容第一、政治第一,而形式和笔墨已褪去到第二位了。

在西洋画方面,也由于中国画相似的情况,就是西洋画在绘画宗教化的时期,也是注重画的内容的。但是,在进入十九世纪以后,“自然主义画派”和“印象画派”都注重于描绘画面上光和色的变化,注重于外形的呈现,并且不但对风景画、静物画是这样描绘,就是对于人物画也是这样画的,对于画的内容则反不加注重。

在内容方面,中国画于西洋画不同的地方也约有三点。

第一点,中国画方面,所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性,注入了一定的主观部分,例如画梅花、松树或菊花,以象征其不怕严寒,用于冰雪斗争的精神。古代人所画的山水画,往往是讴歌消极的隐逸思想的,例如宋马远华的“寒江独钓图”和元钱选画的“山居图卷”。

而西洋画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是没有什么象征性的,主要是纯粹地追求画面上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花的内容反而处于次要的地位。

第二点,中国画在主题内容方面的选择,除人物、山水、花鸟等几种画科外,有些东西如花鸟中的梅竹、鸟兽中的马、牛、羊及其他杂物,画家们喜专门擅长画其中之一物,例如在唐朝,韩干长于画马,韩滉长于画牛;张南本长于画火,孙位长于画水;元王冕长于画梅等等。晚唐在山水画和花鸟画兴起以后,出现了这种情况。

但是在西洋画方面,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第三点,在中国画的画面上,可以题诗以阐发那幅画的主题思想,诗和画互相结合起来,这种例子是很多的。而在西洋画方面是没有这种情况的。

二、中国画于西洋画在形式方面的比较

再就形式方面来看,则中国画于西洋画所不同的地方较多,而相通的地方太少。

第一,在中国画方面,人物画中的人物都穿着衣服,很少是裸体的,主要在于表现人物的姿态和特点,并不在于讲究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动作时肌肉和外形的变化,所以没有研究“艺术解剖学”的必要。

在西洋画方面,人物画中的人物有裸体的,所以必须研究“艺术解剖学”,严究人体各部的骨骼比例及动作时肌肉外形的变化等等。

这一点主要是因为西洋人对待人体美的态度和着眼点,与中国人有所不同。

第二,中国画中的景物,不重视也不描绘物体上的光及物体上的色彩因受到光的影响所起的变化,换一句话说,就是不大注重形似,所注重描绘的是景物的神奇和性格,也就是说,注重神思。花鸟画里的画是生动的,鸟也是有动态的。

西洋画里的景物,非常注重物体上的光和其色彩因受到光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要求描绘的肖似,与真实景物一般无二,换一句话说,就是重视形似,静物画里的鸟是静的死的。

第三,中国画可以不受“透视法”的拘束,在一幅画的画面上,其视点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前后自由移动,突破了空间的约束。

西洋画由于重视形似,诛求立体化,要求肖似真实的景物,所以非常重视“透视法”,在一幅画面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观点,不能随意移动。

第四,中国画在画面上很重视线。画人物,要先勾线,后填色,在衣服上所勾的线叫做“衣褶”。画花鸟,也有先勾线后填色的方法,如工笔花鸟。画山水时,画山的线叫做“皴法”。这些线都要求它具有写字的笔法。并且,这种线并非仅指当作界线或轮廓看待,还具有表现人物的感情或物体的性质的作用。

在西洋画的画面上,不注重线而注重色,如在油画的画面上,一般只用色来分别出物与物之间的“界”,在界上并不描“线”,在十九世纪末的一些西洋画派也描线,不过这种线仅只起着轮廓的作用而已。铅笔画、木炭画等素描画,在画面的物体上所描的线,其作用也是如此。

第五,中国画不重视背景,画面上往往要留出很多空白。

西洋画则重视画背景,不论人物、风景或静物画,都要画背景,画面上涂满了色彩,不留一点空白的地方。

第六,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幅画有册页或扇面等形式。较大的画有叫做“卷轴画”的形式,卷轴画除直幅者外,还有叫做“手卷”的横幅形式,无论直幅或横幅都可以长达一丈有余。

西洋画幅的形式,一般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大边与小边纸币,约为5:3,叫做“黄金律”比较缺少变化。

第七,中国画的工具,一般是毛笔和宣纸,除用颜色外,还用墨,在砚上磨成黑色后画之。西洋画的工具,除水彩画所用的毛笔与颜色,与中国画所用者相似外,其所用的至于宣纸不同。画油画,要利用油来代理水来调色,不画在纸上而画在布上。与中国画所用的工具有显著的不同。


西方三大画种

  你就填油画、水彩画和水粉画就行,下面的属于科普教育
  三大画种是: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最重要的画种,产生于15世纪的欧洲,因其颜料用油调和得名。它既可以画在画布上,也可以画在木板上,还可以画在墙壁上。油画色彩丰富、浑厚,可反复涂改画面,具有较强的遮盖力和可塑性,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真实感。

  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和粉质颜料而成的画,是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的一个画种,能兼具油画的浑厚与水彩画的明快两种特点。水粉颜料一般不透明,具有较强的遮盖力,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的艺术效果。

  水彩画——产生于欧洲,在18世纪的英国曾盛极一时。水彩画用水调和颜料,水渗透在纸里淡化颜色,能够产生透明、润泽的艺术效果。干画法和湿画法是水彩画最重要的两种技法。(干画法:第一遍颜色干后,在上面继续涂颜色,没有水在上面的渗化效果,比较简单。湿画法:第一遍颜色未干时,再涂另一种颜色,或与另一种颜色相接,可表现湿润和过渡色彩效果。)

  五大画种加上下面这两个:
  版画——用刻刀或者笔,在特定的木板、石板或者铜板上绘画,借用药水的腐蚀作用在板上留下痕迹,然后通过油墨印刷的方式来创作的绘画就是版画。版画简洁明快、纯朴厚实,常被用于书籍的插图、封面等。

  素描——以单色线条和快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是西方各种绘画种类的基础,尤其是油画、水彩画和版画的基础。画素描时,只要一支铅笔就足够了,大幅的则用可以画出粗线条的炭条。


上一篇:计生个人工作总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