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

时间:2024-10-28 10:40:15编辑:奇闻君

【繁荣的宋元文化】宋元文化繁荣的表现

繁荣的宋元文化

〖课程标准〗

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通过对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学习,了解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

过程和方法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搜集、分析和朗诵,培养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讲述《窦娥冤》的故事,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对北宋时期郫县诗人张俞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究和横向比较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和张俞从小胸怀大志、一生爱国的优秀品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难点 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学习。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文化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代表作品;了解关汉卿,从而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设计 理念和针对性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饱含深情的朗诵来感知中华民族灿烂而丰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访问、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对古代文化名人及张俞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该教学设计适合于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和能力,有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班集体。 教师准备

自制投影片,准备音乐录音带。

学生准备

将全班分为四组:第一组搜集苏轼生平资料和作品,第二组搜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和代表作品,第三组搜集辛弃疾的生平资料和代表作品,第四组搜集宋代其他名人的代表作品。

全班同学预习本课内容,作如下安排:

1.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

2.熟悉一下《窦娥冤》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一、意境悠远的宋词

1.苏轼(北宋)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李清照(两宋之交) 婉约派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声声慢•寻寻觅觅》

3.辛弃疾(南宋) 豪放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元杂剧 散曲合称元曲 关汉卿 《窦娥冤》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录音机放《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在听的过程中看课文中的框题,结合老师提问进入新课。 (设计思路:在一开始上课时放歌曲,学生有一种轻松感、亲切感。因为这首歌大部分同学比较熟悉,但老师为什么要放这首歌?则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这样使学生产生疑问,在疑问中迫切要求老师给出答案,从而引出下面两个问题)

教师提问:框题中介绍了本课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但又不具体。引起学生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教师设问:请同学猜一猜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词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在学生猜这两个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能比较好回答,但后面两个问题,可能很多同学不能猜出正确答案,或表述不准确。这时,老师要特别注意,任何一位同学在发言时,都要给予鼓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鼓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教师小结:这首歌叫《明月几时有》,词作者是苏轼。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词,就是由于乐曲的不断发展,原来的诗歌已经不适合歌唱。为了便于歌唱,人们就按乐曲的节拍来填写长短句参差的歌词,这就是词。但词的意思绝不仅是歌词。同时提出,在两宋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词人和脍炙人口的名篇和佳句。

一、意境悠远的宋词

提示:

1.前三组同学分别由一位同学介绍词人的生平,一位同学介绍主要作品,学生自由申请朗诵名篇。

2.第四组介绍主要词人的代表作品并朗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词。或由老师提供一首词作为朗诵内容。

3.在学生朗诵时用投影仪投出该首词(学生自选的作品除外)。要求:学生在介绍词人生平时要言简意赅。朗诵作品时要饱含深情。在适当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做示范,由学生评价。

(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由学生搜集整理,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准确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能力。由于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搜集整理材料,他们迫切需要把成果展示给大家,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或赞扬。再加上四个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通过学生的搜集、欣赏、朗诵前面三位代表人物的作品,请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这三位人物的词各有什么风格?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积极发言,老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苏轼、李清照和辛弃

疾是两宋时期成就最高、对后代影响最大的词人。他们造就了两类不同风格的词风。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气势豪迈、气度恢宏、乐观放达、清旷飘逸。心像天地一样能容万事万物,不管人世间如何变幻,都能泰然处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富于真情,情调伤感。总体上讲,他们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国家兴衰的历史和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注:在分析这三位人物的词风时,一定要找出句子做为例子,绝对不能作空洞的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两大词风的特点。同时向学生说明,在两宋时期,出现了一千多位词人,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佳句。希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品味意境悠远的宋词)

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教师提问:词是两宋时期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成就,而元代最重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提问,老师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上。并向学生简单介绍元杂剧:到元代,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曲与诗歌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知道的而不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要让平民百姓都能看懂听懂。因而,元杂剧广受人民的喜爱,也因此走向鼎盛) 教师提问: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艺术能简单了解。同时老师也简单介绍戏曲艺术的发展,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巧妙地完成了“每课一得”的内容) 教师提问: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哪一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讲述,不仅达到了成果共享,领略了关汉卿同情人民,主张伸冤复仇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关汉卿的优秀品质)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史学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正文部分的内容,然后提出与这个标题有关的问题。同学们提出问题先由同学们自己回答,然后由老师回答。如果我们都不能回答,课后我们共同寻求答案。

学生提问略。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回答略。

(教学设计:在师生相互活动的过程中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可能比较的项目较多,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能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老师也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并用投影仪把比较的结果投射到屏幕上。比较的项目主要有作者、体例、记述的历史时期、所用时间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老师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资治通鉴》名称的来历和意义,使学生理解这部巨著的历史价值)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结合上册司马迁的事迹,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回答,使学生认识到,司马迁正是拥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才完成《史记》的;而司马光也正是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加上严谨治学的精神,才完成《资治通鉴》的。从而让学生树立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信念)

四、张俞和《蚕妇》

教师引入: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诵一首诗。(内容略)

老师先朗读这首诗,然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由于学生对这首诗比较熟悉,但对张俞却不了解。通过老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明白,北宋时期,郫县也有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这样,在学生急切地

想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然后教师顺势引入下一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收集的两宋时期郫县文化名人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明白,郫县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本课总结

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品;

(2)关汉卿《窦娥冤》;

(3)司马光《资治通鉴》。

另外,回顾了张俞及《蚕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访问法、调查法、搜集资料法、比较法。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既体验了学习是一种愉快的合作,又知道从小要树立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还要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实际行动。

学生巩固

老师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在听歌巩固的过程中,老师把板书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擦掉,同时用投影仪投出板书内容。在关掉投影仪后,由学生重新补上完整的板书。

(设计思路:检验学生是否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教师宣布下次活动课的内容:

请你为你最喜欢的宋词谱曲,或为这首词选一首合适的曲子,但要注意词的风格。下次活动课时进行表演。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摆脱了旧有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克服以往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其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探索和发挥的空间,形成了一种平等和谐和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乐学、乐思;再次,以课程标准为本,合理利用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并恰当地利用当地宝贵的历史资源,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

注重对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培养,教学中运用了访问、调查、查资料、比较等方法;同时注重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道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优良的品质,为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公民打下基础。

总之,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


宋元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黄金时期。它的社会特征包括:城市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城市化时期,城市人口大幅增加。文化多元: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多元化的时期,出现了诗词、小说、戏曲等多种文化形式。商业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业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商人和商业活动。经济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分层:宋朝的社会分层严格,贵族、士人、农民、商人和奴隶等阶层形成了明显的社会阶层。教育体系:宋朝有着发达的教育体系,开办了大量的书院,教育广泛普及。官制体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官制体系最发达的时期,官员通过考试晋升,组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法律制度:宋朝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对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有着较好的保障。宗教信仰: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多元,包括佛教、道教和儒家等,有着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进步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发明和技术进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的社会特征非常多元,表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他将胶泥做成毛坯,用来排版印刷。
15(1440年)世纪,欧洲才出现了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出土于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内发现的辽代(公元10-13世纪)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释迦说法相》三幅.
在战国时期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有指示南北的特征,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13世纪火药和指南针 先传入 阿拉伯,到14世纪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它后来被世人称为水上之友和中国盐。唐朝的书籍里已经有了火器(有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箭,或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发射燃烧性兵器的的记载),他已经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已经广泛用于战争上,主要有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在宋元时期时期,在《梦溪笔谈》曾预言。


上一篇:云南仪表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