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建筑

时间:2024-10-31 11:44:41编辑:奇闻君

赣南的客家围屋形状多为什么结构?

赣南的客家围屋形状多为方形结构。赣南围屋,又称赣南客家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当地人称为土围子或者水围,是位于赣南边陲的客家民居。如今尚存600余座,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等地。历史沿革:根据万幼楠《赣南围屋研究》,赣南围屋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创始期、形成期和极端期。创始期约为明代中后期。这段时期是赣南围屋的自由创始期,形式多样,数量较少,占围屋总数的10%左右。这时期的围屋没有经过事先规划,往往随形而建,呈多边不规则型。如龙南里仁栗园围、杨村乌石围、关西西昌围和武当田心围。

赣南的客家围屋形状多为什么形?

方形。客家围屋,又被称为围村、围村屋、围屋村、土围、水围、围堡、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大多以围字命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围屋(围村)的类型主要有围楼、围寨、围龙屋、四角楼等,在形式上主要有方形围屋、半圆形围屋、圆形围屋。历史起源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香港新界等地。因为离开中原故土,所以这些南下迁移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古代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亦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土楼、四角楼等,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什么是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r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以下有一些福建土楼图片,可供欣赏:

上一篇:王重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