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无独有偶,河南省儿童医院近期还接诊两名被蜱虫咬伤的宝宝:4岁女宝,接触家中宠物狗后,发现被蜱虫叮咬;5岁男宝,小区楼下草地玩耍,回家后妈妈发现孩子头部被蜱虫叮咬。
孙医生提醒: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勿生拉硬拽,以免将蜱虫的残肢或口器折断产生皮肤继发性损害,小心把传播到家里,家里一旦发现有,用迈莱舒除虫药喷洒消杀处理。
蜱虫俗称“草爬子”,一般栖身在森林、草地等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蜱虫吸血时把头埋入皮肤下,吸血时间长达数天,不吸血时呈芝麻大小,吸血后则呈蓖麻大小。
虽然绝大多数蜱虫咬伤患者,经过妥善处理后,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但也不可大意,因为蜱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1-2周的潜伏期,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烧、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伴有心肝、肾多脏器损害等症状,起病急,严重时可致死。
如何预防蜱虫伤人
1.带孩子外出玩耍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
2.尽量穿着面料光滑的紧口浅色长衣裤,这样蜱虫不易附着,且容易被发现。
3.外出前涂抹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驱蚊剂,可减少蜱虫叮咬几率。
4.如果携带宠物外出踏青时,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如果家里出现有,用迈莱舒除虫药喷洒消杀处理。
蜱虫图片
蜱虫图片如下: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蜱是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猫、狗、人,鸟类,爬行动物都可能成为它的目标。蜱虫的幼虫、若虫、成虫时期都以吸血为生,主要寄生于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抓的部位,如颈部、耳后、大腿内侧、腋窝等。蜱虫的吸血时间长,吸血量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分布范围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而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如大别山区见于牛身上的牛虱。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
蜱虫长什么样子?
蜱虫外形: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个部份。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躯体呈袋状,大多褐色,两侧对称。雄蜱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则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同花饰称为缘垛。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即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后跗节和跗节。基节上通常有距。足Ⅰ跗节背缘近端部具哈氏器,有嗅觉功能,末端有爪1对及垫状爪间突1个。生殖孔位于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对足基节的水平线上。肛门位于躯体的后部,常有肛沟。气门一对,位于足Ⅳ基节的后外侧,气门板宽阔。雄蜱腹面有几丁质板,其数目因蜱的属种而不同。蜱虫的危害:1、吸血:蜱虫靠寄生在宿主身吸食宿主身上的血为生,长时间和大量的蜱虫寄生会导致动物机体大量失血而导致贫血,消瘦,发育不良。而且蜱虫的唾液是一种抗原,会导致机体瘙痒而继发感染。蜱虫在吸血的同时,可能还会分泌一些毒素到机体,导致机体出现中枢神经症状。2、血液原虫病:巴贝斯虫病。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寄生性原虫,巴贝斯虫病又叫蜱热,得克萨斯热。可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热(人畜共患)。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3、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等: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在中国为全沟硬蜱。在人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昏迷、瘫痪、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细菌性疾病:莱姆病等。莱姆病又称伯氏螺疏旋体病,是由若干个不同基因种的伯氏螺疏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蜱传自然性疫病。临诊表现为:发热,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