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常用语
武汉方言的常用语有,“你吓我”、“闹眼子”、“挑土”、“撮虾子”、“起篓子”等。武汉方言指的是武汉话,是流行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及其毗连地区的地方方言。
武汉方言
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武汉话被划归西南官话湖广片,有武汉老城区方言和新城区方言之分。
建国之前,武汉三镇之间方言也有所不同,有些词汇和语调不完全一致,有细微差别,建国之后,三镇往来互通,三镇老城区方言几乎已完全相同。
现今的武汉话是在古代汉阳府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吸收周边迁来居民的方言而形成的不同于原先汉阳官话的方言。
武汉方言常用语300句
现将常用武汉方言归类如下:一、称谓常用语。1、老特(=爸爸),2、老俩(=妈妈),3、拐子(=哥哥),4、外外(=外甥),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6、老亲爷(=岳父大人),7、老亲娘(=岳母大人),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人力三轮车)。二、生活常用语。1、蛮扎实(=厉害),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3、条子(=身材),4、胯子(=腿,胯读3声),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半裸),8、打挑瓜(全裸),9、条举(扫帚)。三、聊天常用语。1、么斯(什么),2、得(=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3、是说?(=表示赞同),5、耍拉(=麻利),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
急求俏皮话大全
强盗画影象——就你那副贼形 跌在竹园里——该扦(千)死 猴子拉稀——坏了肠子了 墙头上跑马——不回头的畜牲 瞎子拉琴——瞎扯 阎王的爷爷——老鬼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挨刀的鸭子——乱窜 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nian〕了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矮子爬坡——贪便宜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矮子坐高凳——够不着矮子坐高凳——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安禄山起兵——反了 庵堂里的木鱼一任人敲打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鹌鹑要吃树上果——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按倒牛头喝水——办不到按方抓药——照办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按牛头喝水——办不到;设法办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按着脑袋往火坑里钻——憋气窝火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案板顶门——管得宽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nian)儿坏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八个钱算命——哪能包你一世八虎闯幽州——死的死,丢的丢八里庄的萝卜———心里美 八亩地里一棵谷——就这一个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