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华

时间:2024-11-01 10:03:52编辑:奇闻君

李进华的介绍

李进华,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毕业,曾在日本京都大学人类进化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历任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任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2015年3月起任合肥师范学院校长。

李进华的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1979.9—1983.7,安徽大学动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9—1990.7,安徽大学生态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9—1998.7,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任职经历任职经历 1983.9—1987.8,安徽岳西县第二中学教师; 1990.8—2010.7,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0.7—1991.7,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9.7—2005.10,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1.12—2002.6,日本京都大学理学部人类进化研究室博士后研究; 2003.12—2004.5,美国中部华盛顿大学(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理学院生物系讲座教授; 2005.11—2010.5,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 2010.5—2015.1,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5.1.9— 合肥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 2015.3.27-任合肥师范学院副院长,免去其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 学术兼职 2005.12— 教育部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7.7—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 2008.8—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 2009.10— 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 2010.4—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副理事长 2010.1— 《兽类学报》编委 2010.1— 《Current Zoology》编委 2007.11— 安徽省动物学会理事长 2005.12—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2006.6— 安徽省生态与湿地保护协会副理事长 2004.1— 安徽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 2003.2— 安徽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办公室主任 主持课题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红外激光解离光谱-质谱联用仪的研制与产业化(课题八:湿地典型持久有机污染物检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山野生短尾猴群体关系维持的行为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猕猴的实验动物化研究 安徽省高校省级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安徽省重要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稳定性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人猴共患病病原传播的行为机制研究 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猴源疾病传播的防控技术研究 安徽生态建设引导资金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生态保障能力研究(皖发改投资(2010)1211号) 主要论文 Xia DP, Li JH, Garber PA, Sun LX, Zhu Y, Sun BH. Grooming reciprocity in female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012, 74(6): 569-579. Xia DP, Li JH, Matheson MD, Sun LX, Sun BH, Zhu Y. First occurrence of twins in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Huangshan, China. Primates, Primates, 2012, 53(1): 1-5. Sun BH, Li JH, Zhu Y, Xia DP.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 in Tibetan macaque (Macaca thibetana). Folia Zool., 2010, 59(4): 301-307. Zhang M, Li JH, Zhu Y, Wang X, Wang S. Male mate choice in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 China. Current Zoology, 2010, 56(2): 213-221. Berman CM, Ogawa H, Lonica C, Yin HB, Li JH. Variation in kin bias over time in a group of Tibetan macaques at Huangshan, China: contest competition, time constraints or risk response? Behavior, 2008, 145(7): 863-896. Berman CM, Li JH, Ogawa H, Ionica C, Yin HB. Primate tourism, range restriction, and infant risk among Macaca thibetana at Mt. Huangshan, China. Int. J. Primatol., 2007, 28(5): 1123-1141. Li JH, Yin HB and Zhou LZ. Non-reproductive copulation behavior among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Huangshan, China. Primates, 2007, 48(1): 64-72. Berman CM, Lonica C, Dorner M and Li JH. Postconflict affiliation between former opponents in Macaca thibetana on Mt. Huangshan, China. Int. J. Primatol., 2006, 27(3): 827-854. Li JH, Yin HB, Wang QS. Seasonality of reproduction and sexual activity in female Tibetan macaques Macaca thibetana at Huangshan, China. 动物学报, 2005, 51(3): 365-375. Berman CM, Lonica C, Li JH. Dominance style among Macaca thibetana on Mt. Huangshan, China. Int. J. Primatol., 2004, 25(6): 1283-1312 个人荣誉 2002年,短尾猴种群生态学与行为学研究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序第2) 2008年,动物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序第1) 2003年,安徽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2009年,安徽省教学名师 2010年,宝钢教育奖 2012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野生短尾猴定量观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进华的人物简介

李进华,男,1962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安徽大学动物学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7月安徽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毕业,1998年7月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博士毕业,2002年6月在日本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人类进化研究室完成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保育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灵长类动物行为生态学与保护遗传学,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届安徽青年科技奖和2009年宝钢教育奖。1999年7月至2005年11月任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5年至2010年6月任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兼招生办公室主任,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遴选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十届生命科学部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第五、六届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协审专家、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兼灵长类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杂志》编委、安徽省生态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生态经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安徽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安徽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办公室主任、安徽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安徽重要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学术带头人。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现兼任教育部生物科学与工程教指委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兽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Current Zoology》和《兽类学报》编委等,遴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安徽省教学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华的人物经历

李华现任香港BOUSELIA(宝赛李亚)时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设计师。品牌简介BOUSELIA,(中文名称:宝赛李亚)是一个高端女装品牌,成立于2011年,BOUSELIA最初是由一群热爱时尚,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香港创建的,主攻国外市场,备受时髦人士的青睐。如今BOUSELIA已成为国际较具规模的时装品牌之一,是时尚追逐者和众多明星必备首选。品牌背景一个品牌的旗帜和文化,离不开其创始者的气质内涵、学识、见识和胆识。BOUSELIA的两位创始人都拥有资深的时尚造诣、对时代的洞察和深厚的涵养。除了BOUSELIA(宝赛李亚)董事长李彦霖那充满传奇的经历、背景与成绩,BOUSELIA(宝赛李亚)的执行董事李华,早年就已经是服装领域的佼佼者。这种背景,使得BOUSELIA(宝赛李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创始人之一BOUSELIA(宝赛李亚)时装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李彦霖(男,BOUSELIA(宝赛李亚)创始人之一,董事长),籍贯山东,这是一个浑身弥漫着个性与自信味道的绅士男人。如此,就很容易理解为何BOUSELIA(宝赛李亚)能轻松将个性与时尚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完美无暇了。2007年,李彦霖就开始在深圳做服装零售,李彦霖从小也是一位“讲究穿着”的人,对生活对时尚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时尚来自于内心,和对美的敏感与挑剔。初创业的那几年,他和所有创业者一样,几乎天天都在外面跑。跟其他创业者不同的是,李彦霖对市场的敏锐度、对市场形势的快速反应度,及遇事不畏挫折的毅力,在白手起家之企业主中,风格独具。由于做生意头脑灵活多变,擅于创造和把握各种机会,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算是小有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认识了做服装设计的李华(女,创始人之一,现为BOUSELIA(宝赛李亚)执行董事兼总设计师),为俩人的日后合作奠定了基础。李彦霖是一位有冲劲且目光长远的人,掘出第一桶金之后,李彦霖有了扩充生意的本钱。于是在2009年意气风发地在北京涉足娱乐业,酒吧夜会之类的生意,不过被人骗被人陷害导致破产。这次失败并没有将他打倒而是让他及时地总结教训,走出了失败,重新从事自己在行的服装行业。创始人之二BOUSELIA(宝赛李亚)的另一位创始人,即执行董事兼总设计师李华,之前在上海做服装比较成功,在朋友的邀请中来到深圳开了分店,之后两人一起拍板投资合作,在深圳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南洋批发广场一起合作,做的很火爆,每年销售额千万以上,2010年只是夏季就做了将近两千万。品牌发展两人各自事业都发展得风生水起,但两人都想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做自己风格的服装,缔造一个高端女装品牌,经过商量后,俩人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一个以大胆,时尚,潮流为主题的高端女装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当时李彦霖和李华坐在办公室,试图想出一个比较好的英文名字,一个能够和女装有关的名字。李华说到了“blouse”一词,“blouse”的英文意思指的女士上衣、女衬衫,李彦霖在旁边附和道,既然 我们都姓李,要不就改成“bouselia”吧,li即两人的姓,a意义为要做行业最好的,采用这个词显示了两人在时尚女装行业的无限雄心,以及与时尚行业形影不离的决心。于是,在2011年,品牌BOUSELIA(宝赛李亚)诞生了。BOUSELIA(宝赛李亚)主要经营女装,夏装主营当季最流行时尚花色真丝中、长裙,T恤等;秋冬装主营欧韩当季最新款皮衣,风衣,羽绒服等。基因决定了BOUSELIA(宝赛李亚)从诞生便流淌着放逐时尚歌唱灵魂的尊贵血液,经典而不刻意,时尚而不媚俗,尊重世界对美的不同认知。李华说,BOUSELIA(宝赛李亚)的所有灵感都来自于对美的欣赏,对个性的尊重,而这些灵感将由国际最顶尖的设计师变为现实,大放异彩的天才设计,给了BOUSELIA精彩绝伦的生命。如今BOUSELIA(宝赛李亚)最主要开展国外业务,先后在罗马、纽约、温哥华、韩国等国际都市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店,大受好评。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李华惊讶地看到,其中一位朋友竟然穿了自己设计的衣服,据这位朋友称,还是特意从国外买的,非常喜欢,这让李华感慨万千。品牌诠释:2011年,BOUSELIA(宝赛李亚)女装品牌诞生,“bousel”源自英文“blouse”一词,li即两位创始人的姓,a意义为要做行业最好的,表达了创始人在时尚女装行业的无限雄心,以及与时尚行业形影不离的决心。BOUSELIA(宝赛李亚)女装决定近年内打算入驻内地市场,由其谐音取名大陆商标:宝赛李亚。目标人群:20-45岁,有活力、有知识、有品位、懂得享受优雅时尚生活,BOUSELIA符合现代都市女性越来越鲜明的自信,以及坚持独立的审美判断、积极勇于尝试时尚的精神风貌。品牌愿景成就国内外女性最喜爱的时尚领导品牌。为中国女性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独具时尚风格、具有消费保障的高端服饰,使喜爱BOUSELIA(宝赛李亚)的每一个人都能轻松拥有最高水准的着装,从而打造中国高端女装领军品牌。

李进华的代表论著

(1) Jinhua Li, Kanya TANAKA,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Pneumatic Servo System,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ies C, Vol. 46, No.2 2003, pp.699-704 (SCI收录)(2) Shan Li, Jinhua Li, IMC-PID Control of Ultra-Sonic Motor Servo Syste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June 21 - 23, 2006, Dalian, China. pp.8275-8279 (EI收录)(3) Jinhua Li, Kanya Tanaka, Yuji Wakasa, Yoshiki Mizukami, GA type IMC Control for Pneumatic Servo System, Proceedings of SICE Annual Conference 2004 in Sapporo, August 4th-6th, 2004, Sapporo, Japan (EI收录)(4) Shan LI, Mingyu WANG, Jinhua Li, Fuzzy Direct Torque Control for Six-phase Induction Motor, Proceedings of SICE Annual Conference 2005 in Okayama, August 8-10, 2005, Okayama, Japan (EI收录)(5) Jinhua Li, Yoshiki Mizukami, Yuji Wakasa, Kanya Tanaka,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Pneumatic Servo System, Proceedings of SICE Annual Conference 2003 in Fukui, pp. 340 ? 345, August 4th-6th, 2003, Fukui, Japan (ISTP收录)(6) Jinhua Li, Yoshiki Mizukami, Yuji Wakasa, Kanya Tanaka, GA Type IMC-PID Control for Pneumatic Servo System, IFAC Workshop on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in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ALCOSP 04) , Proceedings, pp. 807 ? 812, August 30th to September 1st, 2004, Yokohama, Japan.(7) Tadashi Matsushita, Jinhua Li, Yoshiki Mizukami and Kanya Tanaka Approximate Design Method of MRAC with NN for Pneumatic Servo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JFP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2002/11, Nara, Japan, Vol. 3, pp. 681?686(8) Jinhua Li, Kanya TANAKA, Neural Network based IMC-PID Control for the Pneumatic Servo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1/12, Yamaguchi, Japan, pp. 132 ? 137(9) Jinhua Li, Yoshiki Mizukami and Kanya Tanaka,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Pneumatic Servo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JFP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Vol. 3, pp. 705 ? 708, Nara, Japan, 2002-11-15(10) Kanya TANAKA, Yuji WAKASA, Yoshiki MIZUKAMI and Jinhua Li, An Approximate Design Method of Pneumatic Servo Systems Based on MRAC and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s, >, pp. 271 ? 283,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Springer, 2005.5, ISBN 7-302-10727-0, China-Japan Joint Workshop on Advanced Robust and Adaptiv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eptember 22-26, 2004, Beijing, China(11) Kanya Tanaka, Tetsuma Takeguchi, Jyouji Nakamoto, Li Jinhua, IMC-PID Controlusing NN for Ultra-Sonic Motor, IEEJ Trans, EIS, (日本电气学会论文志C),Vol. 123,No.11, 2003, pp. 1982-1988

上一篇:新东风本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