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是什么意思
混改即国企混改,全称是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是指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得国企变成多方持股,但还是国家控股主导的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混合多方资本而混合,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国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完善多元化股权结构,与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战略业务协同。建立高效的企业市场化管理机制,以业绩为导向,优化风险管理和成本管控,改善盈利能力;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使员工与企业共享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国企混改的主要方式开放式改制重组。采取资产剥离、人员分流及债务重组等多种手段,重新组合业务、资产以及债务等要素,优化业务和资源配置。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一般是指国内外专业的行业或财务投资者,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整合经验,其加入不仅可以带来外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还可以对国企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收益形成倒逼效应,提升企业经营活力和经营效益。员工持股。通过混改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打破以往国企员工薪资的天花板,充分激发员工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创共享。运作上市。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既是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也与混改目标高度一致。通过上市引入非公有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国企经营市场化发展。
混改是什么意思
国企混改,全称是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是指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得国企变成多方持股,但还是国家控股主导的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混合多方资本而混合,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回顾近几年国企改革进程,政策体系已逐渐完善,改革的多项工作也在逐步扩围。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我之前在听中大咨询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题讲座时有讲到其重要性和意义。重要性: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是在改革开放中,结合当前的国情所形成的特殊所有制形式,是符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义: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融合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的重要手段。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对当前资源的综合性整合和利用代表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如果靠企业自身的发展是难以实现做大、做好、做强的战略目标。所以,国有企业要发挥其在人才、技术和政策的综合优势,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民营企业的市场化经营优势发展企业,实现企业做大、做好、做强的战略目标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引入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可以实现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合作,对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定位更加明确,让国有资本发挥出在资本市场上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为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是让国有资产实现增值和保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在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另一个动力是改善国有企业的权利分配等问题,改变一家独大的局面,让更多的股东参与到决策中来,可以起到让股东们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公司的管理成本,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管体系。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哪些方式?
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 1、建议国家修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进一步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消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面临的资产定价、交易方式等技术制约。 2、选取部分国有企业总部或规模较大的下属二级企业作为试点,按照规定程序和工作要求科学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履行决策程序后组织实施,以此引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更多国有企业落地开花。 3、对于依法合规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即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效果与预期有偏差,也应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相关规定,国资监管等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给以客观的评价和必要的容错。 二、进一步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搞活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为搞活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应当加快推进以下工作: 1、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努力实现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的目标,并对市场化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2、对于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针对经理人和公司业务骨干,建立完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机制; 3、建立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约束机制,主要采取业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措施; 4、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