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北梆子的三大艺术流派的特点
河北梆子 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对北方影响较大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的艺术流派是我们了解 梆子戏 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三大艺术流派的特点。 直隶老派 从河北梆子的形成到兴起,其间曾出现过三个大的艺术流派。一支为直隶老派,一支为山陕派,这两派统称为京梆子。在这两派之后,又产生了一个直隶新派,标志着河北梆子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每种流派都对河北梆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直隶老派,成长于农村,细分起来,还有南北之别,以上海为中心的河北梆子,谓之南派;以京、津为中心,流行于河北、山东以及东北三省的河北梆子,谓之北派。两派比较,南派略弱,北派较强。南派形成的时间,是在清光绪中期,是由北派派生出来的。 直隶老派的特点,包括南北派在内,总的讲是文武兼备,唱做并重,唱文戏的也会演武戏,文武不分,只是不同演员各有侧重而已。在剧目方面很重视革新,河北梆子时装戏的兴起,就是由直隶老派率先搞起来的。北派的唱念,基本上是以直隶语言为基础,留有一些山陕韵味。 演唱上讲究平稳、舒展、刚劲、质朴,尚简练,不尚花哨;而南派的唱念特点,虽然也以直隶语言为基础,但在唱腔上却较多地保留了原系山陕梆子的"二音"假声花腔,并重婉转柔美之趣,这种假声花腔北派演员多不喜用,趋于淘汰。 南派之所以保留了此腔,这与南方群众喜欢听它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念白中,却较北派更直隶化,很少有山陕韵味。南北两派尽管有这些区别,两派的共同之处,还是多于不同之处,毕竟都是直隶老派。 山陕派 山陕派主要是由来自山陕的艺人形成的。光绪期间,有较多的山陕梆子艺人(山西人居多)先后拥入北京,改唱河北梆子。这些艺人为了与直隶老派梆子演员合作演出,同时也是为了博得当地观众的欢迎,在登台献艺之前,必先经过短期的改弦更腔的改造,这种改造,当时谓之“治扭”。山陕艺人唱的这种经过"治扭"的梆子,自然与地道的直隶老派梆子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念白方面仍不免带有浓重的山陕韵味。
河北梆子有哪几派?
河北梆子是河北地方戏剧种之一,是梆子腔的一种,所说梆子是唱腔伴奏中使用器具梆子加强节奏感。河北梆子在解放前有多种名称,河北范围之内有直隶梆子,河北梆子,梆子腔等。梆子的演唱风格有地域之分,即北京,天津,河北省范围。人们将不同地方的梆子腔,称之为京梆子,卫梆子,和冀梆子。对此流派多年来依不同流派风格,另有誉称。京派演唱风格比较爽朗,被誉为“甜梆子",卫派创新较多,解放前流行誉之为“苦梆子"“酸梆子",最有影响力的河北梆子,风格豪爽,誉为"大口梆子",这与自古以来的燕赵豪侠之风一脉相承。建国后国家对这些名称进行了规范统称为河北梆子。现在的河北梆子从演员唱腔风格上,部分是继承了老艺术家的唱腔风格,主要有银派,银达子。元派,元元红。王玉罄的老生唱腔,在老艺术家流派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老生流派,
即称王派。旦角主要有韩派,韩俊青,李派,李桂云,宝派,宝珠钻,金派,金宝环,张派,张秋苓等等。河北梆子其特点,平民化,高吭激悦,是河北人不可或缺的。
河北梆子经典唱段有哪些?
河北梆子经典唱段有:1.《辕门斩子》。杨延景曾被穆桂英打下马来,因部下发笑,斩坏二十四将。次日宗保自穆柯寨招亲回营,杨按军法将其问斩。三军求情不准;孟良、焦赞先后请来佘太君、八贤王求赦宗保,延景仍不允情。穆桂英率穆瓜及部兵来献降龙木,见状,入帐求情,杨威其武而允之。2.《蝴蝶杯》。《蝴蝶杯》是一部广受欢迎的老戏,情节较曲折,《蝴蝶杯》源自《蝴蝶杯宝卷》与《说唱蝴蝶杯》鼓词等,此剧在湖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极为流行,尤其《藏舟》等段可以说落家喻户晓。南方罗品超演出的粤剧影响也甚广。京剧《蝴蝶杯》的版本很多,但流传下来的较少。该剧于1957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为舞台艺术片,流传深远。3.《大登殿》。《大登殿》讲述的是薛平贵得到代战公主的援助,攻破长安,拿获王允、魏虎,自立为帝,坐上龙位,封官授爵,清算余孽的情景:薛平贵在金殿封王宝钏、代战公主为昭阳正宫,分掌后宫、兵权;迎送王夫人去养老宫颐养天年;分封苏龙,问斩魏虎;王允死罪不免,经王宝钏再三求情,得赦,授衔无权,居家养老。4.《南北和》。北宋时期,在金沙滩之战中,杨四郎(延辉)和杨八郎(延顺)被捕。四郎改名为木易,八郎改名为王司徒。四郎与辽国碧莲公主成亲,八郎与青莲公主成亲。十五年后,宋辽交兵于飞虎峪。当八郎得知母亲(佘太君)在雁门关外时,他告诉四郎,他们非常想念母亲,所以他们共去探母,路途所遇的故事。5.《走雪山》。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陷害耿直的吏部尚书曹正邦,先解其职,使曹携眷返乡。魏心腹刘司羽埋伏中途,将曹杀害,夫人闻讯自杀。仅女儿曹玉莲在老仆曹福掩护下得以逃脱。曹福护送小姐玉莲急奔大同投亲。至广华山,天寒大雪,山路难行,且缺衣少食,曹福为使忠良留得一脉,把外衣脱下,为玉莲挡寒,自己竟冻饿身亡;适大同遣人来接,玉莲得救。
河北梆子十大名段
河北梆子十大名段如下:《算粮》、《小刀会》、《徐策跑城》、《赵氏孤儿》、《钟馗》《朱痕记》、《秦香莲》、《三娘教子》、《双官诰》、《苏武牧羊》。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河北梆子在其兴盛期,还曾传入中国东北三省、江淮地区以及俄罗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2006年5月20日,河北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0月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开幕,河北梆子剧种也在其中。直隶老派从河北梆子的形成到兴起,其间曾出现过三个大的艺术流派。一支为直隶老派,一支为山陕派,这两派统称为京梆子。在这两派之后,又产生了一个直隶新派,标志着河北梆子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每种流派都对河北梆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直隶老派,成长于农村,细分起来,还有南北之别,以上海为中心的河北梆子,谓之南派;以京、津为中心,流行于河北、山东以及东北三省的河北梆子,谓之北派。两派比较,南派略弱,北派较强。南派形成的时间,是在清光绪中期,是由北派派生出来的。
唱河北梆子怎么样才好听
唱河北梆子吐字要清楚,气势要足才好听【摘要】
唱河北梆子怎么样才好听【提问】
唱河北梆子吐字要清楚,气势要足才好听【回答】
宽落音:以丹田为气息支点,靠收缩小腹、胸腔扩充、控制气息,使气流有力地徐徐呼出,振动声带全部,以发出浑厚、响亮的长保持音。多用于散唱的大拖腔尾部“6”“4”或“5”等音上,听出来慷慨悲壮,热耳酸心。【回答】
夯音:夯音是以丹田为用气的根基,在瞬间急促收缩小腹,胸廊猛烈支撑,使气息强烈冲击声带而发出坚实、浑厚、短促的强顿音,感觉好似大咳一声。夯音生、旦、丑行都用,生行用的最多,一般用于唱句落音之前的“6”或“5”音上,并常与下滑音同时运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