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 博客

时间:2024-11-06 03:46:34编辑:奇闻君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真名为石悦,是一名普通的海关公务员。他利用每天下班后的三个小时,在天涯社区写小说连载2000字,一直坚持了三年。然后《明朝那些事儿》在全国大火。 石悦是如何做到自律的呢?由于他深厚的历史人文功底以及对人物事件的独特见解,因此在天涯社区收获了大量的粉丝。粉丝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在互动留言区给了很多正面的评价,并不断催促着他赶快更新。石悦本来就对历史感兴趣,再加上正向反馈,这让他战胜了懈怠和懒惰,坚持写了三年,写出了200多万字的畅销小说。

       我的每日反思日记之所以断断续续,无法坚持做到每日更新,就是因为没有留言互动,没有正向激励反馈,我只是自己写自己看,处于这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所以就懈怠了。我打算在网络上开始写作,别人的评价和鼓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我的每日写作平台。

        吴悦在出名之后,获得了很丰厚的版权收入。当别人问他是否辞职、专心搞创作时,他说:“写作只是兴趣而已。如果我把兴趣当工作,那么很快就会没了兴趣也没了工作。”这让我想起了曾看到的戒掉网络游戏的一个方法,就是把网游当工作,布置工作任务,规定每天必须打多长时间的游戏,每天、每周或每月必须冲关到什么级别,才算是完成工作任务。否则,就会有相应的惩罚。如果把兴趣变成工作任务,那么兴趣就会减弱或消失。所以如果喜欢读书写作,建议不要将写作当主业,先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班后才是自己心灵狂欢的时间。


当年明月

前不久迷上《明朝那些事儿》,于是开始了解作者当年明月,又看了关于他的一个访谈,感触颇深,故记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笔名源自“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现实中,他是石悦,他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他是当年明月,执笔穿梭于历史的时空。而石悦之所以不想用本名,是因为他既不想扬名立万,也不想光宗耀祖,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代言人。主持人问石悦,为什么不辞去工作,专心从事写作,石悦回答:“当兴趣变成工作,兴趣便没了”我想这也同样适用于我,我喜欢写作,喜欢古诗,但我当初选择专业时并未考虑文学专业,我想写作是简单而纯粹的,不是因为金钱,不是因为名利,而仅仅是因为心底的那一点喜欢。

石悦说幽默的是他本人,不是历史,历史是很沉重的,因为历史是没有大团圆结局的。一个人的悲剧也在于此,无论他多么厉害,多牛,多嚣张,他都是要死的,一页纸就翻过去无数人的一辈子。这里引用杨慎的诗便可以说明所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关于读书,他一直延续一个准则,那就是前进,石悦的同学说很少看到他,就连吃饭时间也难得看到他,像个神仙,找不到这个人,其实那时的他正在上自习或读书,他经常独自一人看书到十一点钟,路上空无一人,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他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排斥的人,不觉得孤独,因为不断看书可以懂得世界上的很多东西,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律,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这个世界有很多人有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利益,超越利益的是名望、权力,超越所有东西以上的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所以除了钻研历史外,石悦在阅读方面涉猎非常广泛,他学的法律,看到最多的是历史,感兴趣的还有量子物理,精神病理学等等……他说懂得越多,才能明白只有智慧和知识才能让内在强大,对这个世界有了充足的认识,才不会有畏惧感。无论身处多么小的地方,翻开书,看到的都是大海。当看书看到一定程度时,就像往罐子里装水一样,它总要漫出来。石悦每天阅读写作,即使之后他的书大卖,知名度大大提高,他也没有改变,他说那样做才能提醒自己,你没变,一天不做就觉得自己已经懈怠了。

让我触动更深的是石悦的父亲对石悦写作的态度,他在报纸上看到自己儿子的报道,没有说因为儿子的知名度而感到更骄傲自豪,反而问他还写那干嘛,他没有望子成龙,没有给石悦任何的压力,可能他想要的就是儿子做最简单的自己,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可能这就是父母的伟大之处,他们不期望子女干什么大事,只要他们能平平安安的,那也是他们最大的骄傲。在此我也想对父母说:“谢谢你们,我从未让你们骄傲过,你们却依然拿我当至宝。”

从当年明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最后,我想用他在文中的话来结束全文,你还很年轻,你将来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但有两样东西不能丢,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良心。


上一篇:annasui安娜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