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说、故事。
1、画龙点睛传说南朝梁画家张僧繇画龙不画眼珠,说画上眼珠就会变成真龙飞走。人们不信,要他画上。结果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珠,这两条龙就飞走了。2、龙化岩石湖南省安化青龙洞,传说里面锁了一条犯了天条的青龙,1998年9月该镇7位农民自带干粮,手电等物品,从洞口探险,看到了盘在洞壁上状若一条大青龙的石钟乳。这是首次发现。后来测量,安化青龙洞的溶洞长达35公里、被称为我国溶洞长度之最。3、叶公好龙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4、四海龙王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龙分为天龙、地龙、海龙;所谓的四海龙王,实质上为四海龙王爷,并非真正龙王,只是其所在海域之主而已。5、天帝与龙龙须,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扩展资料龙的来源: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拜,祈求平安。数千年来,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的传说
八掌鱼又名忘潮的经典典故
查阅了相关资料,生物学词典上说:章鱼,简称“蛸”,别名望潮……。而浙江鄞州的《宝庆志》则分为“大者叫‘石拒’、次者曰‘章举’、小者曰‘望潮’”。宁波人的祖先,把章鱼按体形大小分成三种,鄞州的《宝庆志》载:“章鱼大者叫‘石拒’,这种章鱼居石穴,人取之,能以足粘石拒人,故名。石拒形似大算袋,八足,长二三尺;足上突出块垒(吸盘)戢戢如钉;每钉有窍,浮于海沙,布形如死。鸟啄之,卷以入水,嘘钉啜之,以此充腹。其次者曰‘章举’,又小者曰‘望潮’。”这些记载说明,石拒、章举和望潮同是八腕目,同属章鱼科。“望潮”它平日里穴居海滩泥洞之中,潮涨时它便爬出洞口而望,挥舞着腕儿,似在盼着潮水到来,故名“望潮”。
还有一种说法不知是否准确:望潮就是小章鱼(其实更应该叫章鱼仔),这是一种俗称,以刚出生的小章鱼叫望潮,稍大些的叫鲑姑,长成后的即是章鱼。
象山港里,这种装死浮于水面、专等飞鸟来啄以拖入水里饱餐一顿的“石拒”不多见。“章举”则是象山港常有的大路货海鲜,章鱼家属中的佼佼者望潮,象山港所产不多。望潮不仅个儿小,身体头腹小的如鸽蛋,大的像鸡蛋,1公斤有几十只,而且捕获量少,一次赶海,在鱼堆里能拣出十几只就不错了。所以在市场里见到的望潮,没有整筐整箩的,往往是小盆里爬沿着的十几只或几十只。
“望潮”是章鱼家属中的上品,其味鲜美,加上产量少,物以稀为贵,街市上一般要每公斤120多元以上。乘620路公交车来采购海鲜的城里人,听见这个价,怎么也想不通,这种小不点儿的章鱼怎么这样贵?城里的菜市场里个头挺大、一只就有0.5公斤以上的章鱼也只有10多元1公斤。这真是“小鬼小鬼,越小越贵”。
其实,一分钿,一分货,如果你买上几只“望潮”,试试口味,就会觉得味道确实不一样,价虽贵,但值得。
秋季是望潮成熟的季节,别看个儿小,但满肚子是膏黄,此时的望潮是其它海鲜不能比拟的。望潮最通行的吃法是红烧,烹饪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洗去黏液即可下锅。关键是不要剖腹断足,必须整只烧制,以免膏黄流失。爆油下锅,略加姜葱,烧至入味即可上盘,菜名是“红烧望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