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课堂第十一期观后感2019
写作思路: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正文: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根据铜官区教育局关于组织收看《小学德育学堂》的通知精神。2019年2月25日, 实验小学组织各班集中收看了《德育课堂》。《德育课堂》以学习时事新闻、品德故事、科普知识、 传统文化为切入口,在开拓视野的同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青少年在学习、思考、感悟过程中辨明是非,从而实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操的目的。本期是在《天下事我知道》环节中介绍了2019年春节之新:反向春运、故宫过大年、年货新变、户外过年等各地春节的变化。同时也介绍了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共庆中国年。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春节文化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在《缤纷故事会》通过微视频《六六的梦》, 让学生了解到春节期间仍然有很多叔叔阿姨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们要珍惜幸福的生活,感恩父母。《德育课堂》作为各地开展德育和时事教育工作的创新平台和示范样本,是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教育系统共建、共抓、共享的一个教育项目。将成为校园开展德育教学的助手,学生进行思政学习的帮手。校园将结合”君子养成”示范校的优势,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把校园的德育工作推上新台阶!
德育学堂第八期观后感?
写作思路: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这样也可以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正文:星期六,国庆补课,我校五六年级组织观看《德育学堂》,看完后我感触很深。近日,记者在江西省南昌市南师附小红谷校区的社团教室看到15台多功能VR桌面一体机整齐摆放,同学们戴着3D眼镜,手握触控笔,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非常棒。vR技术将学习内容可视化、立体化、体验化。让学生感受与平面视频、图片不一样的学习过程。记者近日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故宫家具馆将首次亮相,此次开发的家居馆一期展厅位于紫禁城西南角的南大库区域,馆内共展出清代家具300余件。数量为世界之冠。这样做,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宫廷家具的独特样貌余室内布局,让观众获得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前几日是中秋节,中秋时当然要吃月饼。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动物们也吃到了难得一见的中秋月饼。国宝熊猫吃上了工作人员为他们制定的营养月饼,骆驼夫妇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款待,他们把胡萝卜切成细条,摆上“中秋节快乐”的字样。工作人员们可真热心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天安门、国旗、齿轮和麦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不得不说,这共和国之徽还真是庄严壮丽。中国是我的祖国,愿中国能再创辉煌。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方面
1、建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立体网络。利用互联网的现代通信网络手段,建立学校与家庭信息互动机制,建立相关网站及学生档案,及时发布学校和学生的信息。为特殊家庭子女建立特别档案,重点关注。2、净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探索校园公益网吧建设或社会网吧由学校进行托管、联管的机制,以学校教育自律来促进绿色网吧建设,引导与满足未成年人的上网需求。坚决查处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活动。3、形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合力。进一步明确妇联、教育、民政等部门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组织社会力量引领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扩展资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李香玲代表:更加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思想道德建设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存在不少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这方面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被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青少年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一、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他们。还要做到熟悉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切切实实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不是很好,心理素质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更应该时刻关心他们,用爱来打开他们的心房,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促使他们进步。同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还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二、集体主义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由于现在的孩子集体意识较为淡薄,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别人合作及欣赏别人的精神,为此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天社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性,重视人本身的建设和个性发展,将集体发展的诉求与个人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恰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和条件。陶行知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指向。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如:开展品德好差生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带动品德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变;还可以定期召开一些主题班队会,要求学生共同讨论班会的内容、活动方式以及自己参与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善于调动大家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出力,为集体的问题分忧,另外,要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负有适于他们的具体责任,这样就能够进而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与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友爱、活泼和谐的集体中分不开的,从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可以较好的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三、以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并大力加强学生课余活动主阵地的建设。1、学校开设的教育课程,尤其是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要想实现德育效果,单一的德育课是无法达到的,要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如语文课、综合实践课等,可以通过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通过描写英雄人物的文章以榜样的光辉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总之,应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其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渠道。2、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学校平时注意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组织读书演讲等。身为老师更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实践。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四、教师都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学生是最听教师的话的,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我们老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成人成材,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我们要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同时还要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努力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其次,老师还要提高情感素质,必须对学生有热爱之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