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 柳宗元

时间:2024-11-10 11:13:34编辑:奇闻君

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有哪些呢?1、千山鸟飞绝,万径⼈踪灭。孤⾈蓑笠翁,独钓寒⼭雪。——《江雪》2、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早梅》3、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零陵春望》4、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5、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渔翁》的诗意及赏析

  《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⑴,晓汲清湘燃楚竹⑵。   烟销日出不见人⑶,欸乃一声山水绿⑷。   回看天际下中流⑸,岩上无心云相逐⑹。   【注解】   ①本篇作于永州。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讲解】   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时,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柳宗元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击,内心十分苦闷,于是,他往往寄情于异乡山水,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这首诗情趣盎然,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并从中透露了他深沉而热烈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首七言六句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 “楚”即周代诸侯国,原在今湖北和湖南北部。“楚”字点明了诗人就在永州。“楚竹”即楚地(湖南)的竹子。“湘”即水名,发源于广西,流入湖南,其间径流永州。“渌”即清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有一个)渔翁夜晚住在西山旁边,清晨起来汲清澈的湘水,捡拾楚竹做饭。这里,一个“夜”字和一个“晓”字,是从时间来说,诗人抓住傍晚时分和清晨两个点,是实写,从而形成了时间的跨越度,增强了诗歌时空感,给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空间。诗中的“清”字,突出地描写了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特点。在这里中,诗人不但注重了时空的营造,也为诗歌奠定了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销”即“消散”的意思。“欸乃”拟声词,即摇桨的声音。“渌”即指水的清澈。这两句是说,烟销日出,不见渔翁的影子,只见山光明媚,河水清冽,忽而从空间传来一声摇橹的声响。上句“烟销日出不见人”中,一个“销”字用得很妙,云开雾散,日出光照,一下就把诗歌的境界提升起来。后一句不但以声音“欸乃”衬静,真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审美效果,而且暗示了上句留下的空白意义(即渔翁白天捕鱼)。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用“欸乃”的妙处。“欸乃”本是摇船发出的声响,因为上句写“不见人”,诗人用一声“欸乃”,不但间接表现了人的行为动作,而且运用声响吸引了诗人的视线,循声看去,写了山水之“渌”(清澈),可谓一举两得。这两句诗人描绘出日照中下“山水渌”的美景,表现出大自然之美,给人以舒心愉悦之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天际”即天边。这里的意思是说,回头一望,水天相接,茫茫一片,只见渔翁驾着船行到江心,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休闲的白云,好似前后相逐。前一句是从大的背景上作了整体描写,突出了渔翁,有上句虚写(听到划船的声响)进入实写(下中流)中。后一句中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而出岫”的诗意。诗人以景结尾,实际上就是以景结情,不但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是运用陶渊明的诗意,不仅表现出渔翁的自由自在的劳作生活,也表现出诗人那豁达的心境与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从而暗示了诗人对官场尔虞我诈的厌恶之情。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首诗歌是一首六句七言诗,很富有新奇的特点,历代评论家都予以评价。苏轼在《冷斋夜话》中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结尾两句,虽不比亦可。”意思是说,诗歌多了最后两句,即使没有这两句也是很好的,而多了这两句,由四句变成了六句,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我认为,造成诗歌 “不伦不类”的最后两句,不仅是诗人情感的集中表现,也体现了柳宗元诗歌的奇崛,以及“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在当时来说,也许是一种大胆的创造。   【评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而被贬职,谪居永州期间。永州地处湖南和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地处荒僻,了无人烟。与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刚到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寓居在龙兴寺。生活极端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残酷的政治迫害加上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感到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贬谪生涯的遭遇,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诗中描绘了日出前后湘江上景色的神奇变化,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独来独往的渔翁的形象,让人不禁想起《江雪》里那个在千鸟飞绝、人迹罕至、头戴斗笠、寒江独钓的渔翁的形象,虽然场景不同,但是我们都看见了看似悠闲自得的渔人,那无处排解的孤单寂寞,有几分自嘲、自况的味道。诗篇同时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坚守自己耿介人格,这样一种孤高自赏的高尚情操。“渔翁”远离尘嚣的喧哗,脱离俗世的牵绊,独自一人徜徉于山水之间。渔翁的形象体现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人格,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外化。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在诗人给我们展现的这样一片静美的山水形象,但是,诗人却把笔墨的重点落脚到了这个枕靠流水,以水为生的渔翁身上,柳宗元在青山绿水那么多形象中,为何特别注目渔翁的形象?关于“渔父”的形象早在相传为屈原所作的《渔父》里面就曾经出现过,描写过,屈原忠信而被放逐到潇湘之间,而屈原流放之地,就是湖南的南部。时代不同,而风景依稀,面对前贤试文,三湘风物,柳宗元是否为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与屈原有绝大的相似之处?是否屈原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纵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操守触发了诗人发幽谷之情?当然在《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他是作为屈原的反衬而出现的,渔父在那里是作为一个高洁放达的隐士形象。柳宗元在这里不是自比为屈原,而是自比为渔翁,我们从就完全可以从渔翁的生活情趣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影子。“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样传统的儒家思想不可能在柳宗元的灵魂深处打上深刻的烙印。士大夫往往在人生坎坷,仕途失意后,钟情诗酒,寄情山水,在天地自然,艺术佳酿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位渔翁的居处在“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诗人就如同这不问世事,高绝浮华的渔翁一样,沉迷在这青山碧水之中。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斑竹。这些事物在传统的诗词赋意象中虽然凄清寂寥,悲苦哀怨,却都象征着高洁,而这恰恰是诗人生命存在的价值所在。   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曾游遍了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下了后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借山水以写幽怀。如果将这首诗与《永州八记》做一个参照式的阅读,这一对照式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看清诗人在这个时期的孤清高洁的情怀,他笔下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诗人这一时期特有的审美印记。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晨炊既毕,朝雾亦散,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青翠的山水之间依然是宁静的,山间完全不见人的活动,更何况那夜宿在江岸高崖下的渔翁呢?正当此时,忽然一声欸乃摇橹声还有那渔人模糊的渔歌自山中水流中悠悠传来,人未见声先闻!然就在这禁不住心头喜悦,正准备仔细寻觅,一睹高士风采容颜之时,那本已飘渺的歌声却又更加飘然远去了,于满目绿色之中消失了踪影,只留下这一派山水的纯美,静谧。诗的首联如果是虚写,那只是诗人自己打听到的或者是诗人自己的想法,那么颔联里描写的则是诗人自己面对山水时看见和听见的,虚实结合。“欸乃一声山水绿” ,是说刚从梦中醒来,从渔歌中回神时,幽人远去,寻觅者心中心中难免有一丝遗憾。但是却惊喜的发现,这山似乎更青了,这水似乎更绿了。歌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增添了活泼的人的气息,使山水也从夜晚的休息状态中活了过来,激发人心对于山水风物感受的细腻。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声不闻,人更不可见,更向何处去寻觅渔翁的踪影呢?当诗人回头遥望,只见清江滚滚,渔翁已伴孤帆去,空余远影天尽头。渔翁的行踪缥缈虚无,衬托出他的超然于世。晋朝著名的山水诗人陶渊明所向往的归去后的“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隐居生活,在这悠然境界中再一次体现了出来。苏东坡赞此诗曰:“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见《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此诗高绝之处,在于写景写人均简洁而神奇,自然成为是柳宗元的名作之一。   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沉厚的感情,这是柳宗元为文,诗独特的风貌,柳宗元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地抒写自己的心情。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所处的时代尚属盛唐诗遗脉而不同于元、白、韩、孟,其诗多写岭外风土,笔致于凄迷中寓流利之致。作为他主要的七古和五古,虽承陶潜、王孟一路,却也受到以韩孟诗派的影响,而这方面的共同渊源则是谢灵运和杜甫。柳诗“刻削”,“峻洁”,以“清峭”著称,即构思严谨,专从陶潜“峻洁”一面发展,又兼融了谢灵运和杜甫,笔法刻练中更见清淡之致。故苏轼云:“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也。”(《又论柳子厚诗》)   当然,我们很容易知道柳宗元笔下的这个渔翁形象,并非中唐时期渔民生活的真实情况的现实反映,而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内心想法的一种外化,一个在作者的心目中经过的诗意的再造后展现出来的一个让人渴望却用不可及的形象。柳宗元这样的作为官僚主体的士大夫们的生活境遇在前文的表述中,都是如此的孤苦凄凉,而这些作为社会底层的渔夫劳苦大众,他们的生活怎么可能这样的富有诗意呢?这点我们可以从柳宗元在这同一时期,地点所作的《捕蛇者说》中找到明证。孤寂高洁而略带神秘色彩的渔翁生存在清丽幽静的景物里面,是诗人理想的自况,这个形象在悠然自得的清幽生活中透着孤傲的高洁自守,同时也带着那种无可摆脱的孤独寂寞的凄凉。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 古诗《江雪》的意思 2. 《青溪》的诗意及赏析 3. 写雪的诗句-唐诗三百首全集-古诗 4. 下雪的诗句锦集-唐诗三百首全集-古诗 5. 柳宗元《江雪》的诗意 《渔翁》的诗意及赏析

柳宗元的古诗

柳宗元的古诗如下: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2、《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3、《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4、《溪居》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6、《饮酒》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8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8、《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9、《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0、《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11、《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12、《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13、《南涧中题》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14、《早梅》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15、《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渔翁柳宗元拼音版

《渔翁》—柳宗元yú wēng yè bàng xī yán xiǔ 渔 翁 夜 傍 西 岩 宿,xiǎo jí qīng xiāng rán chǔ zhú晓 汲 清 湘 燃 楚 竹。yān xiāo rì chū bú jiàn rén 烟 销 日 出 不 见 人,ě nǎi yī shēng shān shuǐ lǜ 欸 乃 一 声 山 水 绿。huí kàn tiān jì xià zhōng liú 回 看 天 际 下 中 流,yán shàng wú xīn yún xiàng zhú岩 上 无 心 云 相 逐。【译文】: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柳宗元的诗词《渔翁》介绍

【 #诗词鉴赏# 导语】柳宗元这首小诗以清淡之笔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刻画了一个在青山绿水中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以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政治失意的孤愤。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柳宗元的《渔翁》,欢迎阅读!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   《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公元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他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二句,记述渔翁夜晚和次日清晨的活动。起句平缓自然,写渔翁夜晚傍“西岩”而宿;次句便如奇峰突起,写渔翁晨起后,取湘江之水,燃楚地之竹以生火做饭。“汲清湘”、“燃楚竹”,可谓造语新奇,强化了渔翁超凡绝俗的特点。这两句突出渔翁忙碌而又超脱的形象。伴随着渔翁的活动,诗人的笔触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等一系列优美的自然美景,而这些看似零星细碎的景物却又自然而然地组成了一幅清新而完整的艺术画面。诗人将渔翁的形象与优美的自然美景浑融在一起,使之结合成不可分割的一体,表现了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既写自然景物,又写渔翁的行踪,但作者并没有将二者分开而写,而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地展现这两种景象。在日出的一刹那,万物从朦胧中忽然显现,而这时却不见了渔翁。忽然一声“欸乃”,使得山水瞬间变绿。本来,山水天容水色随着日出光线的便亮,也逐渐变得明艳,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诗人则借声响的骤起,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顷刻间转换画面,把自然景象展现得极为震撼人心。结尾二句写日出之后渔翁所见之景。“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的白云缭绕,诗境悠逸恬淡,体现诗人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扩展阅读:柳宗元的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被贬期间,柳宗元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到了著书立说方面,对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议题,他都进行了研究。他给后人留下的一笔思想财富就是:统合儒释。   儒、释、道三家,在魏晋时期已形成了鼎立格局,到了唐代,三家合流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柳宗元“统合儒释”的主张,为当时学说繁杂的局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以后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奠定了基础。    扩展阅读:柳宗元的佛学思想   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名家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于是,“自肆于山水间”,更有意识地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这二者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他既身体力行了“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又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辅时及物”的主张和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的原则。   尽管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重巽的俗家弟子。但他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上一篇:时来运转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