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辐射防护与安全
辐射防护与安全指的是通过控制和减少辐射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辐射是指传播的能量,包括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和X射线等,离子辐射包括α、β、γ等粒子辐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辐射。例如,手机发射的电磁辐射、医用X射线、地震后核辐射等。这些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会造成细胞变异、免疫系统产生异常等影响。因此,辐射防护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辐射的来源和危害。在进行辐射操作时,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手套、鞋套和面罩等防护装备,以防止辐射事故。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辐射。例如,在手机通讯中,可以使用耳机而非直接将手机靠近头部。在医疗X射线检查时,应尽量减少照射时间和次数,以及限制照射范围。在核事故或地震等灾难面前,应尽量远离污染区域。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急救知识。当不慎受到辐射时,应迅速撤离辐射区并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洗澡、更换衣服等措施。对于严重受伤的人员,应立即送往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总之,辐射防护与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了解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对辐射的暴露,以保障自身和社会的健康安全。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
保护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原子能事业的发展;辐射防护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剂量学、辐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技术、辐射防护评价和辐射防护管理等。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ionize)出至少一个电子。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辐射特点α射线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利用。也带来一定破坏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β射线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β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X射线和γ射线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波长短,穿透力强,射程远,有危险,必须屏蔽。
简述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及其包含的三个层面?
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剂量控制)。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含的三个层面具体如下:1、辐射实践正当化: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要经过充分论证,权衡利弊。只有当该项所带来的社会总利益大于为其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才认为该项实践是正当的。此项原则要求是效益≥代价+风险。2、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在实际的辐射防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施某项辐射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在对几个方案进行选择时,应当运用最优化程序,也就是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后,应当将一切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3、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和“可耐受的”区域分界线。它也是辐射防护最优化的约束上限。做这个约束限制的本意在于群体中利益和代价的分布不均匀性,虽然辐射实践满足了正当化的要求,防护也做到了最优化。辐射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1、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2、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3、屏蔽防护屏蔽防护的原理: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辐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