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墓是真的吗?
河南安阳曹操墓是真的。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 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
曹操的墓找到了吗?
曹操的墓没有找到。据说他死后,立了72疑冢,让人找不到他的墓。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找。毕竟,说到墓,那里面随葬的可都是宝贝。然而,直到2009年,高陵经考古发掘,并且经过中国考古学界一致认定 ,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曹魏大墓为曹操墓。曹操墓的说法:关于曹操墓所在地,1000多年来说法众多,诸如许昌城外说,漳河水底说,铜雀台下说,河北彭城说,最著名的莫过于七十二疑冢之说——曹操临死前害怕坟墓遭到盗掘,吩咐死后将72座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抬出邺城,埋葬在漳河旁72个不同的方位,布下迷局。曹操曾经在下葬之前要求他的子孙后代将他薄葬,不要大张旗鼓地办葬礼,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曹操为了躲避仇家报复的方法,是一种政治作秀,实际上早就在自己的坟墓中随葬了大量的珍贵宝物。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出土过程
(一)2009年11月上旬,中原地区下了一场在这个季节多年不遇的大雪,考古工地搭起的大棚都被大雪压塌了。11月8日17时10分,考古队员尚金山和信应超在大墓前室的甬道门处清理出一块石牌。两位队员迫不及待地用水冲去石牌上浮土,石牌上赫然出现“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字样。60多岁的尚金山兴奋得一下子蹦起来喊:“魏武王!这石牌上写有魏武王!”信应超赶紧打电话向潘伟斌报喜:“发现魏武王啦!”当时正在驻地房间整资料的潘伟斌急忙驾车赶往工地,他发现石牌下部已经残缺:“要是完整的该多好!不知会不会还有?”一个队员说,前几天好像出土了一个很小的石片,大家都没太在意,还没顾得上清洗。潘伟斌连忙说:“快找出来,看能不能对得上。”小石片被找了出来,略加清洗,“大戟”两字便显露出来。将两块石片拼对在一起,严丝合缝,字体完全一样、石质也完全一样。一块完整石牌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从上向下逐字研读为“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时隔千年之后,认定曹操陵墓最有力证据就这样与世人谋面了。潘伟斌火速将此重大发现上报,河南省文物局高度重视,立即通报安阳市政府、公安部门,要求成立专案组,加大对此墓被盗案件侦破工作。随着对已经抓获盗墓分子审讯力度的加大,公安部门从盗墓分子手中又追缴回了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的石牌1块、残石璧1个、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石枕1个。11月19日在安阳市召开的第二次专家论证会上,潘伟斌第一次见到了从盗墓分子手里追缴回的石枕、石牌。论证会上,专家们仔细对照,发现追缴回来石牌上面的字体和考古队员们亲手发掘出土的石牌上字体如出一辙。随着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又相继发现50多块石牌,其中有7块铭刻“魏武王常所用”字样,摆放在墓葬前室内,另外的50多个石牌集中出土于墓葬后室南侧室内;至新闻发布会前夕,一共出土了铁器、陶器、玉器等各种质地文物250多件。“可能是淤土太厚,盗墓贼顾及不到这些地方,才使这些珍贵文物侥幸保存下来。”潘伟斌感慨地说。(二)《曹操墓里看曹操 》作者潘伟斌说:(2009年)11月11日,天降大雪,离下午下班的时间还有20分钟,考古队员尚金山和信应超在前室的南侧室门外,清理出一块石牌,当时有字的一面朝下,上面沾满了泥土。回到住地,将尘土拂去,定晴细看,石牌上赫然写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几个大字。60多岁的尚金山兴奋的一下子蹦了起来,高声喊道:“魏武王”,大家快来看啊这里有“魏武王”。大家一起围拢过来,将尚金山围了个水泄不通,纷纷来看究竟,并想亲手抚摸一下这个石牌。 石牌的下部略有些残缺,但“断茬”很清晰。“还有没清洗过的石牌吗?残片也行。”我问道,一个队员随即答道:“前几天好像还出土了一个很小的石牌残片,由于太小,我们都没有太在意,还没有顾得上清洗呢。” 那个小小的石片很快被找了出来。信应超将它洗了洗,拿到了我的面前。石片上清清楚楚地刻有“大戟”两个字,字体和上面提到的石牌完全—致,石质也—样。将石片往尚金山发现的那块残石牌的断茬上一接,居然严丝合缝!第一块完整的石牌就这样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石牌上的文字,从上向下逐字为“魏武王常所用掐虎大戟”。 后来又相继出土了“常所用挌虎大戟”和“常所用挌虎短矛”等石牌共七块。此类石牌均呈圭形,长10.8厘米,宽3.1厘米,厚0.8厘米,上部尖状,在上部中间部位有一个孔,孔中有一铜环,环上拴着一条做工精美的铜链。石牌上所记载的内容除了包括“魏武王常所用”几个字外,还有一个形容词“挌虎”,然后就是武器的名称,如“大戟”、“短矛”、“大刀”之类。( 来源:中华遗产2010年6期 )(三)征集到的:相关文物 2009年12月29日 09:07:09 记者问潘伟斌,有证据证明这是曹操墓吗?潘伟斌肯定地说,“有。我们征集到的一个石牌上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字样,和墓内出土的石牌一样。还有一个石枕,背后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我们知道曹操有头痛病,这个石枕应该是曹操生前常用的,将石枕在开水中加热后,放在脖子后热敷减痛。”在后室,记者发现了不少铁片,带有两个圆孔。工作人员说是曹操的铁甲片。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曹操陵近况如何?
大概给你整理一下 中新网1月14日电 备受各方关注的“曹操墓”真伪问题,14日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一线专家全方位解读。“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公布了判定曹操墓的九大证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指出,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提出一个阶段性认识是可以的,但离盖棺定论这个结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4日举行“2009年度公共考古论坛”,公布该所对“曹魏高陵”的考察结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发掘主持人潘伟斌表示,专家初步认定此墓葬的主人就是曹操,此墓葬就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随后,包括王巍在内的多位考古专家从专业角度解读了这一发现。 专家初步认定“曹操高陵” 公布九大证据 潘伟斌在论坛上公布了专家认定此墓葬为曹操墓的九大证据,包括: ——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主墓室为四角攒尖顶,和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墓顶形状相同。 ——此墓葬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是王侯级墓葬,与曹操身份相符。 ——墓葬地面情况符合曹操定下的《终制》,此墓葬所处位置比三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十米,符合“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未见封土,更没有找到立碑迹象,完全符合《终制》“不封不树”的要求。 ——符合文献资料记载高陵的位置。 ——称谓相符。 ——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其中刻有“魏武王”的名牌共有七块,是其身份认定的直接证据。 ——出土物与曹操遗令“薄葬”相符。 ——墓葬中发现的男性遗骨年龄为六十岁左右,与曹操去世时年龄相符。 ——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14日在社科院考古论坛上表示,对“曹操墓”发现的人骨,只需非常小的量就可以进行“科技测年”。如果他是曹操的话,应该是在百十年的范围之内。 张雪莲说,“如果它里面含有其他的,我看到潘先生介绍的特别吸引人的就是家具、木屑,衣服我们都可以用于测年,但是那些都腐烂了,有一点定木屑。我们可以和人骨相对照,而且这三个个体我们都可以分别取值,非常小的量就可以测年。” 更多的是否是曹操本人,这还是需要考古学的证据。但是质疑他不是曹操的也需要再找些其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