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人有几个是岭南人?
张九龄,字子寿,唐朝曲江人,又被称为张曲江。他是唐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同时他又是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在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中,张九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他在文学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张九龄也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张九龄去世后,赠封为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献,因此他又世称为“文献公”。张九龄出生于世代为官的家庭中,其自幼聪慧,才智过人,在他五六岁时就可以吟诗作对,因此他被称为神童。十三岁时就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曾受到很多人的赞许,这些赞许对他来说都是对他的鼓励,同时也为他自己定下了远大的理想。702年,张九龄登进士第,被任命为校书郎,当时是武则天时期,而当时的文人首要人物是张说,他官拜宰相,张说其人非常博学,并且他颇有政绩。但是那时的张说却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最终张说被贬官流放到岭南,张说在经过张九龄那里的时候,看到张九龄的文章后,对张九龄非常的赞许,这对刚刚步入仕途的张九龄有着很大的鼓励。707年张九龄去京城应吏部的考试,之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但是张九龄在秘书郎的位置上做了好几年都没有得到升迁,这不免让他有了心生退意的想法。不过刚好李隆基那时很有才干和作为,张九龄被升为右拾遗,到李隆基登基后,是为唐玄宗,张九龄又升为左拾遗。张九龄虽然得以提升,不过当时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是姚崇,姚崇当时执掌军政大权,而主要的是张九龄和姚崇之间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以至于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故张九龄也让姚崇感到不满,最终张九龄就辞官归养而去。后来在开元六年的时候,也就是718年,张九龄又被召到京城,被封为左补阙,做吏部选拔人才的事情。后又为礼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721年,张说被任命为宰相,因为张说很欣赏张九龄的才学,在加上他们同姓张,他们关系就更加的亲近,张九龄也得以被提拔,而升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当然张九龄虽然得到张说的赏识,但他对张说也并不是一味的附和,也曾对张说有所劝说,但却不被张说所采纳。后来张说被宇文融和李林甫等人弹劾,结果张说被罢去相位,而被张说欣赏的张九龄也受到了牵连,被改为太常太卿。之后张九龄又被以亲附张说为因,被贬官外调为冀州刺史。而张九龄以老母不欲从之任所为由,而请求罢官。之后张九龄又被改为洪州都督。在729时,张
关于古代岭南名人的故事
在历史上,广东曾经出现过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如唐代的张九龄,明代的邱?、陈白沙、湛若水,清代的梁廷楠,近代的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过去我们对他们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文献层面的整理和研究阶段,但是,为什么这些人生于岭南,长于岭南,但他们的思想、学说、人格风度却有全国的影响?显然,我们还没有深入到岭南文化精神的探究。又譬如,自唐代以来,岭南就成为历代朝廷贬谪官员之地。历代被贬岭南的官员,如韩愈、刘禹锡、苏轼、秦观等,本身就是当时的文化名人。在古代,中原文化处于主流文化地位,岭南文化处于边缘文化地位,换句话说中原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岭南文化属于弱势文化。到了近代,广东却成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今天,广东经济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岭南文化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互动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特色越来越鲜明,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原因是什么?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那么,岭南文化如何形成?有何特点?其主要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以及周边的地域文化如何进行互动?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在碰撞中取长补短?应当是从学理上进行科学阐释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