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变化。蒋介石为摆脱被动局面,于1947年7月发布戡乱总动员令,妄图继续把战争留在解放区内进行,以彻底摧毁解放区的人力、物力。针对国民党军战线延长、战略后方空虚的情况,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那里歼灭敌人,创建新根据地,是人民解放军面临的新任务。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多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到7月底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多人,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正当蒋介石纠集重兵对刘邓大军分进合击时,8月上旬刘邓大军突然甩开敌军,兵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一路上,刘邓大军粉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前堵后追,8月末胜利抵达大别山。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是什么?
战略意义: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历史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采取“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与20余万敌军周旋,“将敌磨得筋疲力尽”,然后徐图消灭之。在与敌打“蘑菇战”的同时,毛泽东已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的问题。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又是蒋介石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北枕黄河,南临长江,东起运河,西迄汉水。我军经略中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