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姓历史名人
龚遂、龚原、龚鼎臣、龚茂良、龚鼎孳等。
1、龚遂:字少卿,生卒年不详,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西汉官员。初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龚遂多次规劝他。
2、龚原:龚原(约1043—1110),字深之,一作深父,号武陵,浙江遂昌马头庄(今云峰镇)人。宋嘉佑八年(1063)中进士。元丰年间(1078-1085)任国子直讲,被虞蕃诬控失官。
3、龚鼎臣:龚鼎臣(1009-1086),字辅之。郓州须城(今东平)人。幼孤自立,景佑年中进士,授平阴主簿,后推荐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
4、龚茂良:龚茂良(1121-1178),字实之。莆田龚屯人。后迁居城关义井街和美巷。宋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第。初授南安县主簿、邵武司法。又调泉州观察推官。
5、龚鼎孳:龚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姓龚的名人有哪些
姓龚的名人有龚遂、龚舍、龚宽、龚原、龚胜。
1、龚遂: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龚姓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敢于谏诤。渤海临郡饥荒时,曾开仓借粮。后世把他和黄霸作为封建“循吏”代表,称为“龚黄”。
2、龚舍:武原(今江苏省邳县)人,西汉任谏议大夫。重节义,拒不仕王莽新政,与龚胜一同归乡,二人并称“楚两龚”。
3、龚宽: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西汉画家,善画人物,尤工牛马飞鸟。
4、龚原:处州遂昌(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嘉进士。曾助王安石变法,颇为尽力。著有《周易新讲义》。
5、龚胜:西汉末年时以好学明经与崇高名节而见称。汉哀帝时,曾三举孝廉,后因王莽篡权而归隐乡里。
一化三改造当中三改造具体是指
三改造是指对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又称为公有化改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共中央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1953年6月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确定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指导原则,在步骤上,从供销入手,从小到大,由低到高,以点带面,逐步实行合作化。到1955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20928个,从业人员97.6万人,占同类人员总额的11.9%,产值13.01亿元,占12.9%。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手工业也加快了改造的步伐。1956年底,全国建立手工业合作社10万个,从业人员603万人,占全部手工业人员的91.7%,合作化手工业产值108亿多元,占手工业产值总额的92.9%,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改造扩大了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力量,为城市手工业的有序发展确立了必要条件。但改造过急过快,使生产过于集中,造成产量成本加大,质量下降,经营网点减少,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削弱手工业原本具有的很强的商品性,严重制约了价值规律应有的作用,在实际上没有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改变和提高手工业水平。
”一化三改造”指什么?
“一化”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按照总路线的要求,党从1953年起,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变为公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016广州中考语文对联
为您奉上有关的参考资料,恭祝学业有成: 中考专项复习之对联 1.根据下面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⑴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 ⑵上联:书林须漫步下联: 2.张强同学想在“父亲节”那天送给父亲一副赞联,他已经想好上联,请你帮助他写出下联。 上联:披星戴月耕农田下联: 3.班级准备开展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设计一条横幅,要求突出班会的主题,上下句对应,构成对偶句。 4.阅读下列对联,说说这些对联分别适用于什么场所。 ⑴店满春风春满座,门盈喜气喜盈门。() ⑵巧成千家服,温暖万人心。() ⑶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5.请你以“勤学苦练”为话题,拟写一副自勉对联。 6.教师节之际,李利为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年片,她想在贺年片上写上赞颂的话语,请你为她设计对仗工整的上下句,要求上下句形成对偶。 7.花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中下联语序错乱,请你根据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错乱的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 8.欣赏对联,联系我们所学的古诗文,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⑴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⑵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⑶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9.写出下面对联所赞颂的名人。 ⑴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⑵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10.王强同学学过下面几篇课文,拟出了上联,请你根据了解的知识,对出下联。 ⑴(《我的叔叔于勒》)上联:十年思盼,于勒成摇钱树; 下联:。 ⑵(《春夜喜雨》)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下联: ⑶(《岳阳楼记》)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借景抒怀;。 11.一位同学读过《水浒传》后,拟了一个上联,请你以《西游记》的内容拟出下联。 上联: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下联: 12.下面这副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对仗不够工整,请改动一下上联,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 上联:登高望远,青山绿水千帆过; 下联:放歌纵酒,日暖泥融万木春。 上联: 13.请你任选下面某一文学人物的事件,为提供的上联拟出下联。 人物:⑴关羽⑵悟空 上联:孔明巧借箭足智多谋, 下联:。 14.阅读下面的对联,写对联所指的名著中的人物及名著名称。 ⑴八卦炉中炼成精,五行山下心猿定。()《》 ⑵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15.某剧院的消息栏中贴有一张海报,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请你猜测一下这剧院将演出的戏与《水浒传》中的哪两位人物有关? 16.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材料1: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黑虎洞村100位村民联名致信说,为了感谢和颂扬党的好政策,我们以赤子之心,依山凿建了一座高10米、宽23米的“中国农业免税纪念碑”,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党的恩情;二是为了教育后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懈奋斗! 材料2:河北太行山东麓的灵寿是个贫困县,县中的南寨是个贫困乡,困难到整个乡政府只有一部电话。然而,该镇60岁的老农民王三妮却肯倾尽家财,亲手铸造一只252公斤青铜大鼎,以谢党和政府对九亿农民免除农业税的恩泽。 上联:富农政策得人心;下联:。 17.阅读“敬业奉献模范”袁隆平的事迹,根据材料拟一副赞颂的对子。 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他将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2007年4月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上联:埋头几十年,成就水稻之父。 下联:。 18.古代有个姓王的老头很会作对联,邻村一个姓朱的秀才见王老头一身土气,有些瞧不起,便吟起:“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也毫不示弱对道:“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哑然。 你能看出这两人所对对子的奥妙之处吗? 对联试题参考答案 1.示例:⑴看今朝锦绣江山⑵学海要遨游2.含辛茹苦操家园3.示例:信任是友谊钥匙,诚挚乃心灵桥梁。鲜花要用水灌溉,友谊要靠人珍爱。4.⑴餐馆⑵裁缝店⑶书店 5.示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6.示例:脉脉深情似春晖,耿耿丹心如烛照。 7.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8.⑴黄鹤楼⑵岳阳楼⑶泰山9.⑴司马迁⑵李白10.⑴一朝偶遇,兄弟是陌路人。⑵皑皑白雪兆丰年。 ⑶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11.示例:唐僧师徒,降妖捉怪,西天取经。12.把“青山绿水”改为“山青水绿”。13.示例:关羽释曹操忠诚义气,或悟空勇除妖赴汤蹈火。14.⑴孙悟空《西游记》⑵诸葛亮《三国演义》15.林冲鲁达16.示例:感恩村民树丰碑17.示例: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18.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中考语文:对联题答题技巧
再好的技巧也需要多加练习,为你奉上:
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①对联链接;②对联配对;③对联撰写;④对联赏析。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谈谈这四类试题的实战技巧。
一、对联链接。
试题给出一副对联,让考生回答与此对联相关联的内容,比如对联所涉及到的典故,对联让你想到的名人或名句等。
【例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会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
【分析】此对联事实上就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内容而撰写的,也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对联的上联写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下联则写了赏景人的情感。由对联中的“忧乐”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2】《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是中学课本中的名篇,请同学们回顾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欧阳修情醉____。
【分析】此题是一则补充对联的试题,对联的内容范围都已经给出,让同学们根据《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的内容来写,这需要同学们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较深的了解。试题的上联已经给出,根据对联的特点,我们知道补写部分须是一个表示处所的偏正式四字词语,上联内容已经用了《桃花源记》,那么下联这个四字词语一定是《醉翁亭记》文中所提到的地址,经过推敲琢磨“滁西琅琊”较为合理。
【答案】滁西琅琊。
二、对联匹配。
试题把相对的事物全部给出来,让考生把这些事物按照对联的格式相互配对。
【例3】中国不少地名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莫愁湖对____,总统府对____。
【分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
【答案】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三、对联撰写。
要求考生直接撰写对联,或者给出上联让写下联。此类试题难度较大,命题者一般选择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人、事、物要求考生撰写。
【例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
【分析】此题结合同学们熟悉的名著来考查对联知识。这需要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有所了解。上联是根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来写的,对联先给出一个评价人物的四字词语,然后给出这样评价人物的证据,那么,下联的内容也需根据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事迹来写。同学们可以根据参考人物来选择人物故事,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
【参考答案】①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②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③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④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四、对联赏析。
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要求有相当难度,牵涉知识很广,因此一般试题只要求考生从一两个方面做简单赏析。
【例5】下面对联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对这副对联进行简单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分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级,具有一定的难度。
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参考答案】在内容上,这幅对联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在句式上,这幅对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修辞上,这幅对联巧用对比修辞,能够警醒人们认识到持之以恒的道理。
【例6】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于是有人写了以下一副对联:“家运国运奥运努力才能走运;金牌银牌铜牌健康就是好牌。”
请你仔细品味这副对联,任选一个角度做简单赏析。
【分析】这是一个对联赏析题,所给对联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以此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所以同学们可以从对联的哲理上进行赏析。另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对联的用词上进行赏析,如上联多次重复“运”字,下联多次重复“牌”字,两相对照,相映成趣。
【参考答案】这个对联蕴含深刻道理,上联解释了“走运”与“努力”的关系,告诫人们“走运”不是随便得到的,而是努力的结果;下联则告诫人们不可一味地追求名利,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例如有一些运动员为了获得奖牌使用兴奋剂而损害自己的身体。)
【实战提醒】
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
(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