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定陵

时间:2024-11-19 06:17:18编辑:奇闻君

明十三陵定陵简介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明定陵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定陵地宫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做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真。【摘要】
明十三陵定陵简介【提问】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明定陵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定陵地宫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做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真。【回答】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谁的墓?

定陵是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明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陵墓。1620年,也就是定陵竣工的三十年后,万历皇帝去世。当初跟随万历皇帝入葬明定陵的,不光是他生前的两个皇后,还有大量的陪葬物品。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他死后被葬在了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之中。定陵位于今北京市大峪山下,占地面积高达十八多万平方米。因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挖掘打开,导致大量文物毁损,陵墓也遭到了破坏。明定陵在万历十二年开始建设,历经六年的时间完成。由于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所以定陵建成之后,闲置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相关内容明定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对山峰浑圆的蟒山。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明定陵

北京十三陵分别是哪十三位皇帝?

十三陵的建陵顺序年号--姓名 1、长陵(永乐--朱棣) 2、献陵(洪熙--朱高炽) 3、景陵(宣德--朱瞻基) 4、裕陵(正统、天顺--朱祁镇) 5、茂陵(成化--朱见深) 6、泰陵(弘治--朱祐樘chengˉ) 7、康陵(正德--朱厚照) 8、永陵(嘉靖--朱厚熜congˉ) 9、昭陵(隆庆--朱载垕houˋ) 10、定陵(万历--朱翊yiˋ钧) 11、庆陵(泰昌--朱常洛) 12、德陵(天启--朱由校) 13、思陵(宗祯--朱由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第二个皇帝是朱允炆(年号建文),在位四年。朱允炆在“削藩”的过程中,引起了诸王的恐惧和不满,他的四叔,当时守卫北平的燕王朱棣,遂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兵南下,攻入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当时皇宫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个皇帝朱祁钰,因其兄朱祁镇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朱祁镇被放回,朱祁钰无归还皇位之意,而尊其兄为太上皇,加以软禁。于是朱祁镇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朱祁镇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后来成化年间朱见深为朱祁钰平反,将其墓升格为帝陵,名为景泰陵。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此外,明代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死后被追尊为帝的,也营建了陵园。朱元璋为其父在安徽建皇陵,为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在江苏建祖陵;嘉靖皇帝为其父在湖北建显陵。 总之:明朝十六帝,开国元帝的陵在南京,二帝无陵,七帝陵在玉泉山,昌平有十三陵。另外尊父为帝(没有真正当过皇帝)的在安徽、江苏、湖北建有三个陵,因此明朝十六帝,共有18陵


北京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2.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拓展:十三陵为什么没有盗墓?明十三陵不被盗,跟选址也有很大的关系,明十三陵的位置靠近北京城区,那里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不会有人特别猖狂明目张胆的去盗墓。清军入关以后,想要得到民众的认可,就要好好处理前朝留下来的事情,中国一直是以孝道著称的,挖人坟墓这种举动势必会招来全国上下的不满。而为了笼络人心,清朝不仅没有对明朝的陵墓进行破坏,反而是好好地保护了起来。十三陵为什么只开放三个?原因:其他的陵寝由于距今的年代较远,且都年久失修,很多都残破不堪,连最基本的明楼,隆恩殿也都倾覆了,所以根本不具备开放参观的条件,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加上未开放的那些皇帝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很陌生,基本脸熟的几个也都开放了,所以十三陵只开放三个。

明朝十三陵都葬着哪些皇帝?

明十三陵葬着: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其中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代宗朱祁钰三人,不在明十三陵的范围内。一、天寿山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都在天寿山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就开始给自己挑一个修建陵墓的地方。他找了很多位风水大师,最终选择了一个叫黄土山的地方。而他选好这个地方的时候,正好是自己的50大寿,于是就将黄土山改名为天寿山。而且在当初勘测的时候,还有人跟朱棣说此地和明朝的气数有关,于是朱棣就把皇陵选在了这里,并让之后的子孙都在这里建皇陵。二、不在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其中有三位不在天寿山上,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慧宗,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钰。朱元璋是葬在了南京,那个时候明朝的都城还在南京,而后来都城被迁到了北京,所以之后的皇帝陵墓才在北京。而第2位皇帝是明慧宗,他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的侄子。朱棣是发动靖难之役,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在这次造访运动当中并没有发现明慧宗中的尸体,并且还有传说朱允炆出家了,于是天寿山上也没有朱允炆的陵墓。第3位是朱棣的重孙子朱祁钰。朱祁钰之前有位皇帝是朱祁镇,朱祁镇因为瓦剌战争,被瓦剌俘虏,于是大臣们就选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来继承皇位。但是没有想到朱祁镇后来被迎回了明朝,并且发动政变,夺回了皇位。之后,朱祁镇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将他降为了王,最后朱祁钰也就没能进入黄陵。三、现代的明十三陵现代的明十三陵早就成为了旅游景点,部分皇陵对外开放可以进去游览参观。在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明十三陵也有多次被盗的情况,但整体次数还是比较少,并不像清朝皇陵一样被偷的干干净净。明十三陵的构造相对于清朝皇陵来说更难盗一些。

上一篇:自制珍珠粉美白面膜

下一篇:没有了